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1 | ① |
|
| |||||
2 |
|
|
|
|
|
| ② |
|
3 | ③ | ④ |
| ⑤ |
| ⑥ | ⑦ | ⑧ |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⑤ ________,⑥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表中①~⑧),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
(3)在第三周期的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在③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
(简述方法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机盐X(仅含两种元素)可通过单质甲与Ca(OH)2浊夜共热的方法来制备,某同学为探究X的组成和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图 中部分产物已略去)。
已知:气体乙在标况下的密度为1.52 g·L-1,气体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1)X的化学式为____,乙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X与足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气体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⑧元素回答以下问题:
主族 周期 | IA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0 |
二 |
|
|
|
| ④ | ⑤ | ⑥ |
|
三 | ① | ② | ③ |
|
|
| ⑦ | ⑧ |
(1)在这些元素原子中,失电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填元素符号),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填元素符号)。
(2)单质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呈两性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4)⑤、⑥所代表的元素分别与氢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5)在②、⑥、⑦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按从大到小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表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6)写出元素③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5、(1)在①NH4Cl ②H2 ③CaCl2 ④O2 ⑤Na2O2 ⑥H2O2 ⑦D2 ⑧O3 ⑨12C ⑩14C(填序号,下同)只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_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联氨(又称肼 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
①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其中某一产物为 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6、在1-18号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中,表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D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
②写出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_______;
③E和F分别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填写氢化物的化学式) _______
④A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含化学键为_______。
7、I.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速率的变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氢气体积/mL | 50 | 120 | 232 | 290 | 310 |
(1)_______(填“0~1”“1~2”“2~3”“3~4”或“4~5”)min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原因是_______。
(2)_______(填“0~1”“1~2”“2~3”“3~4”或“4~5”)min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小,原因是_______。
(3)如果要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下列措施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
A.加入KCl溶液
B.通入HCl气体
C.加入NaOH固体
D.加入溶液
II.温度一定,在一个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从开始到平衡时C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A的转化率为_______。
(5)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
A.A与C的浓度相等
B.相同时间内消耗3nmolA,同时生成3nmolA
C.相同时间内消耗3nmolA,同时消耗nmolB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B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F.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G.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8、“丁烯(C4H8)裂解法”是一种重要的丙烯(C3H6)生产法,但生产过程中会有生成乙烯(C2H4)的副反应发生,反应如下:主反应:;副反应:
。以ZSM-5分子筛作为催化剂,测得上述两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w%)随温度和压强变化的趋势分别如图1、2所示:
(1)平衡体系中的丙烯和乙烯的质量比是工业生产丙烯时选择反应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从产物的纯度考虑,该数值越高越好,300℃、0.5MPa是生产丙烯最适宜的条件。有研究者结合图1数据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认为450℃的反应温度比300℃或700℃更合适,从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其理由可能是______。
A 450℃比300℃的反应速率快 B 450℃比700℃的副反应程度小
C 该温度是催化剂的活性温度 D 该温度下催化剂的选择性最高
(2)图2中,随压强增大平衡体系中丙烯的百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从平衡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3)在恒温恒容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丁烯,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在实际生产中,通常在恒压条件下以氮气作为反应体系的稀释剂,请在图3中画出恒压条件丁烯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曲线_______。
9、(1)现有下列各组物质:
①O2和O3②CH2=CHCH3和CH2=CH-CH=CH2③和
④
和
⑤CH3CH2CH3和CH3C(CH3)3⑥
和质量数为238中子数为146的原子⑦
和
⑧
和CH3(CH2)3CH3
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属于同种物质的是______。
(2)写出下列有机物的官能团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
(3)①由乙烯制一氯乙烷;②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乙烷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④乙烯使溴水褪色。在以上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
10、I.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II. 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2)上述反应_____(填“是”或“不是”)可逆反应,原因_____
(3)如图所示,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_____。
(4)平衡时NO的转化率=_____。
III. 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H2O2溶液的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 10%H2O2 | 蒸馏水 | 2mol•L-1FeCl3 | 初始温度 |
实验1 | 10mL | 0mL | 0滴 | 20℃ |
实验2 | 10mL | 0mL | 3滴 | 20℃ |
实验3 | 10mL | 0mL | 0滴 | 40℃ |
实验4 | 8mL | VmL | 3滴 | 20℃ |
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实验1无明显现象,实验2~4均有气泡冒出,反应速率各不相同。根据表中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5)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实验1、3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7)实验_____和_____探究浓度对H2O2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
(8)实验4中的V=_____。
11、在下列变化中:①水的汽化、②NaCl熔化、③NaOH溶于水、④H2SO4溶于水、⑤O2溶于水、⑥NaHSO4溶于水,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仅破坏离子键的是________;仅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__;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__。
12、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
(1)实验一: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及方案: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生成碘,反应原理是2IO3-+5SO32-+2H+===I2+5SO42-+H2O,生成的碘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实验序号 | 0.01 mol·L-1 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 0.01 mol·L-1 Na2SO3溶液的体积/mL | 水的体积/mL | 实验温度/℃ | 出现蓝色的时间/s |
① | 5 | 5 | V1 | 0 |
|
② | 5 | 5 | 40 | 25 |
|
③ | 5 | V2 | 35 | 25 |
|
则V1=________ mL,V2=________ mL。
(2)实验二:探究KI和FeCl3混合时生成KCl、I2和FeCl2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实验步骤:
ⅰ.向5 mL 0.1 mol·L-1 KI溶液中滴加5~6滴0.1 mol·L-1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丙三等份;
ⅱ.向甲中滴加CCl4,充分振荡;
ⅲ.向乙中滴加试剂X。
①将KI和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I-+____Fe3+ ____I2+____Fe2+。
②步骤ⅲ中,试剂X是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ⅱ和ⅲ中的实验现象说明KI和FeCl3混合时生成KCl、I2和FeCl2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该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9.2g铜投入100mL 14mol/L浓HNO3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无固体剩余,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8.96L。计算:
(1)所得气体的质量_____
(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多少毫升10mol/L NaOH溶液才能使Cu2+完全沉淀?____
14、减少氮的氧化物和碳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1)已知: N2(g)+O2(g)=2NO(g) △H=+180.5kJ/mol
C(s)+O2(g)=CO2(g) △H=-393.5 kJ/mol
2C(s)+O2(g)=2CO(g) △H=-221 kJ/mol
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利用H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乙烯(CH2=CH2):6H2(g)+2CO2(g)CH2=CH2(g)+4H2O(g),己知不同温度对CO2的转化率及催化剂的效率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不同条件下反应,N点的速率最大
②M点时平衡常数比N点时平衡常数大
③温度低于250℃时,随温度升高乙烯的产率增大
④实际反应应尽可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以提高CO2的转化率
(3)在密闭容器中充入5 mol CO和4 mol NO,发生上述(1)中某反应,如图为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①温度: T1_____ T2 (填“<”或“>”)。
②某温度下,若反应进行到10分钟达到平衡状态D点时,容器的体积为2 L,则此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用CO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
15、盐是一类常见的电解质,事实表明盐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1)CH3COONa、NH4Cl、KNO3 的水溶液分别呈____性、_____性、_____性。
(2)CH3COONa 和 NH4Cl 在水溶液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0.1mol/LNH4Cl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盐类的水解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如实验室配制 FeCl3 溶液时常会出现浑浊,若要避免这种情况,则在配制时需要在蒸馏水中加入少量_________,其目的是 _____。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明矾 KAl(SO4)2∙12H2O 净化水质的原因__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回答)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