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禁锢 油光可鉴 深恶痛疾 眼花撩乱
B.吹嘘 旁逸斜出 重峦叠障 无动于衷
C.狼藉 黯然失色 长途跋涉 春寒料峭
D.躁热 巧妙绝伦 诚惶诚恐 锐不可当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已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经典瞬间。
B.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后,多家媒体争先恐后地争相报道。
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向披靡,百姓恨之入骨。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外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而不知所措的时候,中国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B.快考试了,他还是若无其事的样子,父母真为他担忧。
C.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家乡的模样就全变了,真是海枯石烂,怎能不让我感慨万千呢!
D.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
4、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
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
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
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 ④②①③⑤ B. ③⑤④②① C. ③⑤①④② D. ①④②⑤③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小园(其一)①
陆 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②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初夏,作者在浙江绍兴山阴三山村居住,过着半耕半读的田园生活。时年五十七岁。②桑柘:树名,其叶可以养蚕。
【1】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____________”“斜径”等景物,营造出一种_____________的氛围。
【2】“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十日寒之 。
(2)抽刀断水水更流, 。
(3) ,智者见于未萌。
(4)浊酒一杯家万里, 。
(5)《陋室铭》中通过写交往人物不俗来表现是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 。
7、名著阅读
萤火虫
如果萤火虫除了会用哥罗仿像接吻那样捏几下猎物以外,再没有别的天赋,那他就只是普通的虫子。但他还知道如何像点燃灯笼那样点燃自己,那是获得名望的得天独厚的办法。让我们特别关注下雌性,她们保持着幼虫形态,在夏天最热的时候成婚,并发出最亮的光。发光装置占据腹部的最后三节。在前两节它是这样的
垂直的表面上有一条白色的宽带,几乎覆盖了整个圆拱。第三节上的发光部分很小,仅由两个很小的新月形标志构成,或者还不如说是两个点,它们穿透脊背闪光,从虫的上下都能看得见。带子和点发射出明亮的光,是优
美的淡蓝色。可见萤火虫的光由两部分构成:首先是后尾前两节上的宽白带,其次是末节上的两个点。两条白带是婚龄雌性的独有特征,它们是一对最黄重的发光体。
未来的母亲为赞美婚礼,配上了最亮丽的服饰,地点燃了两件光辉灿烂的技中。但在那之前,从卵的舞化
开始,她只有尾部朴实无华微不足道的光。全盛时期的光相当于最后的变,蜕变通常表现为长出翅膀和能够
飞。萤火虫的光挥预示着交配期的到来,这里没有翅膀和飞翔,雌性保持着卑下的幼虫形态,但地点起了热烈的烟火。
【1】选文出自《 》,作者是 这本书又译为《 》或《 》。
【2】选段中作者以哪些富有感染力的词句来描述雌性萤火虫的模样?请结合具体例子赏析其妙处
【3】法布尔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你的看法呢?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8、阅读《白杨礼赞》节选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 娑”或“旁逸 斜出”之 类而 言,那 么,白杨 树算 不得树 中的好女 子。 但是 它 , , , ,也不缺乏 ,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 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 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 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②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 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 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③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 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第①段横线上有五处空出来的词语,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朴质 严肃 伟岸 正直 温和 B.朴质 严肃 正直 伟岸 温柔
C.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温和 D.伟岸 朴质 正直 严肃 温柔
【2】对选文中画线句子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个“难道”以反问句启发读者思索人和白杨树的联系,为由树及人张本。第二 个“难道”肯定了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联系。
B.第三个“难道”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抗日军民。第四个“难道”肯定白杨树的精 神面貌,这正是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C.“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展现了一种更为阔大、深远的境界。
D.四个反问排比句,由内向外,由虚到实,由小及大,句法同中有异,点破白杨树的 象征意义,赞美之情到这里也发展到了顶点。
【3】对选文②③段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A.第②段点明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相似,这既是对上一段联想的补充说明,也表明作者 对抗日军民的态度。
B.第②段中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 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是全文的主旨句。
C.第③段写楠木是为了以树比树,以人比人,通过对比赞美白杨树,结束全文,呼应开头,进一步突出白杨树的质朴与坚强,以达到艺术上完整的效果。
D.这两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部分,由形而神,赋予白杨树人的品格,运用了说明、抒 情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全文的中心。
【4】对选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A.对比 托物言志 欲扬先抑 象征 B.对比 借景抒情 以小见大 衬托
C.伏笔 欲扬先抑 侧面描写 夸张 D.伏笔 动静结合 欲扬先抑 想象
9、(1)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验。
(2)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便是从这个窗口射出的心灵的光芒。人这一辈子,不知道要与多少目光接触。善意的,怀疑的,羡慕的,妒忌的,单纯的,抑或是复杂的......每一种目光都有着不同的含义。有些目光只是轻轻地对视一眼就分开了,而有些目光,则成为永远的记忆。
请以“目光”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