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作者是郦道元,《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原籍是法国人。
C.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复活》、《战争与和平》等。
D.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而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
2、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C.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D. 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3、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红色文化就像一部大书,深厚隽永。光阴疾走,引领人心的红色文化历经淘洗、光彩粲然。传承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 , , , ,是当今一代人的责任。
①培厚文化底蕴 ②品味红色记忆 ③丰富时代内涵 ④感悟峥嵘岁月
A.①④③②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B.社日是中国的传统民俗,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民间往往有敲社鼓、观社戏等诸多习俗,鲁迅的《社戏》描写的就是这一场景。
C.《社戏》选自《朝花夕拾》,文章讲述了作者鲁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D.“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每两行为一小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代诗人 _____。
(2)某同学在“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中,准备编写一本以“古诗中的离情别绪”为主题的专题诗集,想将此诗收集在其中,请围绕诗集主题为他写一段诗歌介绍。
6、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晏殊《浣溪沙》)
(4)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7)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___”移情于景,写花开鸟鸣表达感时伤世的情感。
7、名著阅读
(1)根据你对法布尔《昆虫记》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法布尔《昆虫记》的一项:
A.法布尔像侦探似的长时间追踪观察昆虫,用了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记录了各种昆虫真实的生活状态。
B.法布尔以人性观察虫性,融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C.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诞生《昆虫记》的荒石园,成了人类朝圣的精神圣地。
D.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尖锐地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旨在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提议人们要热爱小动物。
(2)有人说:“每一本书都可能是一扇窗户,改变着我们对世界观望的方向。”
请你从以下两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事件,谈谈你对上面这句话的感悟。
(备选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飞向太空港》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脚下的流沙
李良旭
①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眉头,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啦?”
②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
③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了下来,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
④母亲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吓得我赶忙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下,这一看,不禁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两只鞋边粘上了点点粒粒的沙子,没想到,这粘在鞋上的沙子,竟成了无可抵赖的证据。我无话可说,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
⑤母亲走了过来,拿来一双干净的鞋,让我将脚上的鞋换下来。母亲将那双鞋拿到水池边,边洗刷鞋上的流沙,边说道:“脚踩到哪,流沙就跟到哪,即使细小到你眼睛看不见,但别人也能看得见。流沙,就是一个人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的人生。”
⑥我惊讶地望着母亲,没想到,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竟说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话来。那一刻,我感到母亲好聪明,甚至好伟大。那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流沙这个词,原来流沙无处不在,它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伴随在人的脚下。
⑦一次,老师让同学们用“沙”这个字组词,班上同学大都组成了沙漠、沙发、沙子……只有我一个组成了“流沙”这个词,当时的课本上还没有学过这个词。老师特意在全班表扬了我,说这个词组得好,并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⑧我将那个鞋上粘有流沙的故事说给了老师听。老师夸我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妈妈。听到老师的夸赞,我心里充满了自豪和甜蜜。
⑨二十多年后,同学聚会,许多同学向我说起那个我在班上说过的流沙的故事。他们说,这么多年了,只要一看到自己鞋上粘上的那些流沙,他们就会想起我,想起我说过的那个故事。
⑩我听了,一下子莫名感动,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少年时的许多时光,都已淡忘、模糊了,但课堂上偶尔说过的故事,竟然让同学们记了几十年,甚至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心如潮涌……
⑪长大了,我离开母亲,在很远的城里安了家。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
⑫我开始不明白,问道:“妈,您在看什么呢?”
⑬母亲认真地说道:“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沾的流沙。”
⑭母亲轻轻的一句话,惊出了我一身冷汗。孩童时的那一幕,像电影蒙太奇,又在眼前浮现,真真切切,恍如昨日。我下意识地检索自己所走过的路,心中隐隐地有些忐忑和不安。
⑮这么多年过来了,尽管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我仿佛感到她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她的一双眼睛一直在紧紧地盯着我脚下所走过的路,使我丝毫不敢懈怠和放纵,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走错了路,脚下沾上不该有的流沙。母亲说得对,人走到哪,流沙就跟到哪,无论自己行走的多么隐蔽,都隐藏不了脚下的流沙。
【1】请以“脚下的流沙”为记叙线索,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上学时,母亲从“我”脚下的流沙发现“我”在撒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聚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大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子。
【3】标题“脚下的流沙”中的“流沙”一语双关,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义。
【4】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⑮段为例进行分析。
9、父母之间、儿女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人自然之间、与人之间总有说不完的故事,理不清的感情,期待你来说说彼此之间的故事。
请以“ 之间”为题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