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台湾宜兰2025届初三语文上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A.词的上片从生长环境的恶劣到无人欣赏的寂寞,再到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

    B.整首词作者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咏梅,赞梅之精神,表现了作者愁闷无法排解的凄苦之情。

    C.词的下片写梅花的与众不同,纵使凋落于地车碾成尘,仍然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D.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屡遭排斥,他借梅言志,写出自己不媚俗,不屈服,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

  • 2、对下面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A.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按“暮”到“夜”,再到“夜久”,最后到“天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的发展变化。

    B.诗开篇两句直叙其事,点明投宿的时间和地点,其中“捉”字写出了官吏手段的强硬,表现官吏的霸道和凶残。

    C.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形象地写出“吏”与“妇”的矛盾。

    D.“独与老翁别”的“独”字,写出了诗人天明告别时孤单失落的感受,流露出他对后面旅程充满担忧的惆怅心情。

  • 3、下列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背影》——作者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B.《饮酒》——古体诗,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选自《陶渊明集》。

    C.《渡荆门送别》——五言律诗,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选自《李太白全集》。

    D.《昆虫记》——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

  •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欺侮     照例     油馍     朦胧     茂腾腾

    B.怠慢     领域     瞳仁     静穆     闹嚷嚷

    C.震撼     恬静     思慕     宽慰     马前卒

    D.辐射     缭原     踊跃     偏僻     羊羔羔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此诗第一联中的“空”更多强调空间的虚无,有空荡之意;后一个“空”除了有空间感,还强调了_______的渺远,有空自徒然之意。两个“空”传达了诗人睹景所生______________之情。

    2此诗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尾联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其写法各有其妙,请结合诗句比较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岩叠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岸石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夕日欲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

    (7)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本内容,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战争时期的大学尤为可贵,有这么一所大学,它有着许多独一无二的地方。它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成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它有一个班的学员平均年龄二十七岁,平均每人有八年的作战经验。学员们保持闲时看书的习惯。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像中国人地进行战斗。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 他在南方的这些年月里,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

    流传他有不死之身,因为国民党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他死亡,还详细地描述了他死去的情况。在中国,有的把他看成是危险威胁,有的把他看成是希望的明星,这就看每个人的生活地位了,但是不论对谁来说,这是这十年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名字。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他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半百,而且他很爱护自己的部下。他一生的经历与中国民众的命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三 我走过这所大学的时候,大学的全体学员都露天坐在一棵大树下听洛浦做报告,他们都走了过来,向我握手,我嘴里喃喃地说了几句话。然后转身蹚过溪流,向他们挥手告别……我当时心里想,也许我是看到他们活着的最后一个外国人了。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四 《红星照耀中国》的目录(部分)。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在长沙的日子

    苏维埃运动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谈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

    游击战术

    红军战士的生活

    【1】材料一种大学的名字是________,这所大学有着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介绍的是谁?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介绍一下他的品质。

    【3】怎么理解材料三中斯诺说的“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

    【4】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材料四部分目录及相关内容,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杆秤:渐被遗忘的衡器

    杜晓波

    ①南宋朱熹《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云:“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词中的“定盘星”指的就是杆秤。朱熹想告诉世人,杆秤不仅能衡量物重,也能度量人心。

    ②杆秤是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称重的衡器,在中国历史悠久,又因它构造简易、操作简便,故在民间普及度较高。作为一种衡器,杆秤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水平的一个方面,其历史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商业活动与文化发展状况。可惜的是,在当今社会,受电子秤的冲击,杆秤已濒临消失,制作杆秤的老工艺更是在很多地方逐渐绝迹。

    ③杆秤一般由带有秤星的秤杆、金属秤砣(锤)、提绳等组成。所谓秤星,是指秤杆上的刻度,少量为金属制。

    ④过去杆秤的制作工序繁多,概而括之,有选料、制坯、刨圆、套铜套、配砣、装钩、分级、打磨、安定星、定刻度、钉秤花、安提绳、校正等几十道工序。杆秤选料多用柞木、栎木等硬木,才可出杆成型。

    ⑤作为衡器,杆秤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据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阐述,中国衡器肇始于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天平范式的秤是当时的主流衡器,如“楚衡”“秦权”是那时南北两方不同特点的衡器。“楚衡”有衡杆和吊盘,“秦权”则有锤权,后人认为,杆秤正是在两者的设计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⑥关于杆秤出现的具体年代,说法不一,普遍认为杆秤最早出现于东汉。1984年陕西眉县东汉墓出土有一柄铁权,两者旁还遗留有一根长30厘米的圆柱形朽木柱的痕迹。考古人员认为,这应该是一根完整的杆秤。此类铁权和秤钩在四川地区也有出土。由此可见,带有秤钩和秤砣的杆秤在东汉已使用。

    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杆秤使用广泛,是当时的主要日用秤。南朝张僧鲧绘有一幅《执秤图》,秤杆细长,吊盘圆小,提绳位于秤杆五分之四处,秤杆靠近中端位置垂挂一锭秤砣。此图是关于杆秤使用的最早的图像资料,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杆秤形制。由此图可见,这一时期的杆秤已具后世杆秤的样式。

    ⑧唐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为了满足市场不同的量程需求,不仅出现了称量大重物品的大秤,还有日常可用的小型提系杆秤、戥(děng)秤等。宋代的戥秤展现了古人高超的衡器制作技艺。戥秤是一种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等物品的小型杆秤,小巧玲珑,精度为一厘(约31毫克),可见精度之细。据说戥秤为宋代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刘承硅发明创制。

    ⑨元明清时期,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杆秤迎来大发展,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杆秤产业区。浙江省永康市是著名的五金之乡,也曾是杆秤制作之乡。永康有“府府县县不离康”的民谚,这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永康杆秤制造业之盛。

    ⑩明清时期,杆秤发展的另一大变化是钉秤之风的盛行。所谓钉秤,即在杆秤的秤杆上钉刻吉祥文字。杆秤的普及和钉秤的发展催生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钉字。

    杆秤钉字既沿袭传统,又富于变化。文字通常由吉祥语、置办者信息和大写数字组成。吉祥语的通行格式为四字或八字短语,亦有较长的吉祥词组群,多见于用于收藏的杆秤。置办者信息的一般格式为置办者姓名加上“办”“置”“造”等字眼。有些属于行业公会或店铺名,钉字者熟稔于胸,操作熟练。此外,既能增长人们的知识,又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20世纪90年代后,衡器逐步电子化,随着磅秤、电子秤的出现和广泛使用,钉字也将随之失去载体。但是,杆秤并非简单的衡器,值得今人重视和保护。

    (刊载于《中华瑰宝》,有删改)

    (1)本文在介绍杆秤时,按照 _____顺序,从夏商周三代的发端,春秋战国时期的雏形到东汉成型、_____,再到唐宋时期的精细化、元明清时期的更趋完备,一一介绍杆秤的历史,脉络清晰

    (2)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联系具体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天平范式的秤是当时的主流衡器,如“楚衡”“秦权”是那时南北两方不同特点的衡器。

    (3)结合文中加点的词,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文字通常由吉祥语、置办者信息和大写数字组成。

    (4)杆秤是岁月中的老物件,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时代的变迁,它已与我们渐行渐远。

    材料:

    赖师傅制作杆秤已有43年的历史。15岁那年跟着师傅学习制秤手艺。3年后,学成,自立门户,制作了几万柄杆秤,成为颇有名气的手艺人。当问起这门手艺有没有传承人时,很少有人来学,而且还觉得脏。”不仅如此,要经过选料、制坯、刨圆、套铜套、配砣、装钩、分级、打眼、磨光、校正等100多道工序才能制成一杆完美的秤。工序复杂,制秤产量便低,每把100来块,最大的300斤的秤能卖700元。不过经常好几天没有个生意。

    ①联系文章内容及材料,说说杆秤渐被遗忘的原因。__________

    ②如何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校准备开展“争当非遗推荐官”的活动,你和同学小文加入了“古韵新唱”组,但是遭到了爸爸的反对。

    爸爸说:“了解采茶戏重要还是学习重要,了解采茶戏能给你期末考试加分吗?你就在家做好充分的复习。”

    你解释道:“_____

    听完你的话,爸爸欣然答应了你的请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以下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 

    (1)题目:《他(她、它)让我感到______________》 

    (2)学校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