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皑皑(ái) 农谚(yàn) 羁绊(jī) 目眩神迷(xuàn)
B.闸口(zhá) 旷野(kuàng) 怅惘(wǎng) 接踵而至(chōng)
C.恐吓(hè) 蛮横(hèng) 寒噤(jìn) 暴风骤雨(jù)
D.闭塞(sāi) 凋零(diāo) 隧道(suì) 草长莺飞(yīng)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课外活动时,操场上表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色。
B. 数百年来,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
C. 有时候寻找难题的答案就像捕兔子,若是扑不到它,就想办法让它自己朝你跑来。
D.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崖。
C.车辚辚,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
D.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燥(zào)热 佃(diàn)农 娴(xián)熟 一丝不苟(gǒu)
B.骤(zhòu)雨 诘(jié)责 悄(qiáo)然 惨绝人寰(huán)
C.蒙昧(mèi) 绯(fēi)红 翘(qiáo)首 笔耕不辍(chùo)
D.粗糙(cāo) 要挟(xié) 要塞(sè) 藏污纳垢(gòu)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②。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氛垢:雾气和尘埃。②溪口:溪流的入河口
【1】请选出下列选项中赏析不正确的-项( )
A.首联便展现了一幅初夏时节,雨后天晴。空气清新。原野空旷的乡村图景。
B.颈联和颔联写景远近相衬,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
C.尾联画龙点睛,静态画面中融入了动态之美,衬托出原野的无限生机。
D.这首诗和王绩的《野望》一样,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闲适之情。
【2】请你发挥想象,把“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画面描绘出来。
6、根据提示填空。
①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诗经》)
②________________,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③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④青青子佩,____________。(《诗经·郑风》)
⑤《桃花源记》中通过视觉、听觉,描写桃花源内环境安宁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请从学过的古诗词中选出一个含有“霜”字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名著《儒林外史》选段(有删减),完成下面小题。
候着丈夫入过殓,出来拜公婆和父亲,三姑娘道:“我而今辞别公婆、父亲,也便寻一条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了!”公婆两个听见这句话,惊得泪下加雨,说道:“快不要如此!”三姑娘道:“只是我死还有几天工夫,要求父亲到家替母亲说了,请母亲到这里来,我当面别一别,这是要紧的。”王玉辉道:“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他行罢。自古‘心去意难留’”。因向女儿道:“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别。”亲家再三不肯。王玉辉执意,一径来到家里,把这话向老孺人说了。老孺人听见,痛哭流涕,连忙叫了轿子,去劝女儿,到亲家家去了。王玉辉在家,依旧看书写字,候女儿的信息。又过了三日,二更天气,几个火把,几个人来打门,报道:“三姑娘饿了八日,在今日午时去世了。”老孺人听见,哭死了过去,灌醒回来,大哭不止。王玉辉走到床面前说道:“你这老人家真正是个呆子!三女儿他而今已是成了仙了,你哭他怎的?他这死的好,只怕我将来不能像他这一个好题目死哩!”因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大笑着,走出房门去了。
【1】选段中三姑娘绝食“殉夫”,结合选文中划线文段作为父亲王玉辉的言行分析王玉辉的思想性格。
【2】结合全书内容探究造成王玉辉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8、红军战士001
曾立力
①湘江一战,部队伤亡惨重,急需补员。通信股长领来个背微驼、头发花白、年龄在五十开外的新兵。那人一身灰布军装鼓鼓囊囊、皱皱巴巴,双手交叉在胸前抱根扁担,神情木讷,哪像个红军战士?倒像个挑夫。
②碰巧参谋长路过这里。参谋长上过军校,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对条令条例要求严格,看不得队伍里有不正规的现象。参谋长问:“识字不?”那人摇头。旁边有人代答道:“大字墨墨黑,小字不认得。”这在当时的红军队伍中较为普遍。参谋长说:“电话兵,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还得认识,要考考。”参谋长写了个1字,那人看了好一阵后才从牙缝里蹦出两个字:“扁担。”参谋长在后面加上两个0,他摸了摸后脑勺说:“一根扁担两个箩筐。”参谋长再写001,那人答:“两个箩筐一根扁担。”参谋长摆摆手,态度也摆在那儿了。
③通信股长连忙上前说:“这人是从中央苏区一路抬机器过来的,湘江一战机器没了,他坚决要求参军随大部队走。老区的群众觉悟高,可靠!”参谋长听罢丢下一句:“我的同志哥呀,‘洞洞幺’都不晓得,是要出问题的!”参谋长走了,没说留与不留。部队正缺人,让他去一线连队年纪偏大,便留在了电话班。这人在兴国老家是篾匠,长年累月的篾匠生涯使得他的背有些驼,大伙儿便喊他“兴国驼子”,或“洞洞幺”。
④深更半夜部队急进,奉“中革军委”命令攻打通道。枪刺在冷月下迅速移动,闪耀着铁青色的光芒,兴国驼子浓烈的叶子烟辣味儿,飘散在深夜的寒风里。天亮时部队刚进入攻击位置,一号阵地的电话就不通了。第一次派他单独去执行任务,不知他怎么弄的,把二号阵地也给弄没了声音。参谋长在指挥所里大为光火,当场把话筒摔了,掏出驳壳枪吼着要执行战场纪律。贻误战机,那是要枪毙的。所幸遇到的是股民团,部队发起攻击后一触即溃,没给战场态势造成多大影响。战斗一结束,参谋长痛下决心,决不能再留他。只是部队一直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转移,不好立马打发他走。
⑤他像个做错了事的小媳妇,见谁都低眉顺眼,一声不吭地随队伍行进。部队一歇脚,他就叼杆烟袋,忙着给同志们编草鞋。他打草鞋前,总要把稻草捶了又揉,揉软,再掺上些烂布条麻筋,打出的草鞋不易磨脚打泡,又结实又跟脚。他自己编了个竹背篓,里面常背有未完工的草鞋和布条麻筋。有不少同志在他手中领过草鞋,参谋长脚上穿的也是。每领一双草鞋,他都会找人记上个数字,慢慢琢磨。那段时间,他在队伍里只是个编外的老百姓。
⑥让他重新成为一名红军战士,是在攻打娄山关的战斗中。那天的战斗异常激烈,非战斗人员都扑上去了。正在这时,部队突然与总部的通话断了。参谋长情急之下只好派他去查线。他像个小孩似的高兴得蹦了起来,向参谋长行了个标准的军礼,说:“保证完成任务!”这次参谋长不但很快就听到了总部首长的声音,还看见他背着一捆电话线、押着两个俘虏回来了。原来敌我双方的电话线缠在一块了,都在查线,他制服了那两个烟枪兵,顺便还割了敌人几里路长的电话线。
⑦自此,他便到处搜集些通信器材到竹背篓里。红军长期流动作战,无后勤保障,常为个小零件急得要命,竹背篓解决了大问题,乃至后来兄弟部队通信不畅,也来他的竹背篓里找。都晓得咱队伍里有个兴国驼子,有个百宝箱一样的竹背篓。
⑧红军抵达宝兴后,忙着做翻越雪山的准备。他的竹背篓里自然添了些辣椒、盐、烟叶等御寒的物品,足有百斤重。同志们劝他扔掉些暂且不用之物,他说件件都是宝贝,没准儿哪天就能派上用场。都是他长征路上一步一步背过来的,舍不得丢掉。
⑨大雪山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气候恶劣,雪花漫天飞舞。大伙儿都头昏目花,胸闷气短。队伍中不断有人掉队、跌倒,许多战友在身边倒下就再也没有起来,兴国驼子却表现出惊人的体力与耐力,肩负竹背篓,像瘦小的骆驼,“嘎吱、嘎吱”地踩着千年积雪,始终跟随着队伍往上爬,一步也没落下。途中同志们要替换他背竹篓,都被他拒绝了。他吭哧吭哧喘着粗气说:“背在我自己肩上才放心。”眼看就要爬到山顶,突然刮来一阵狂风,他一脚踏空,跌倒,雪雾裹挟着他和竹背篓滚下万丈深崖,瞬间便被茫茫白雪淹没,了无踪影,雪地上只留下了一副线拐。
⑩翻过雪山,同志们在山脚下为他垒了座衣冠冢,没什么遗物,仅埋下那副线拐。题写墓碑时却难住了大伙儿,一时谁也记不起他的大名。参谋长思忖片刻,抽出一把刺刀,在墓碑上刻下“红军战士001”几个大字。参谋长抹了把发红的眼睛,硬是没让眼泪流出来,随即下达刚刚收到的总部电令:全军作攻击前进,一路向北!向北!!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参谋长对主人公的态度也随着情节的发展发生了变化。
B.第⑤段画线句刻画了主人公为了能留在部队小心翼翼的样子。
C.小说第⑨段描写非常恶劣的气候环境,为主人公后来的牺牲埋下伏笔。
D.“线拐”是篾匠的工具,在文中多次出现,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
【2】请根据小说内容,围绕主人公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1)他不认识参谋长写的简单数字。
(2)他
(3)他
(4)他
(5)他往背篓里搜集通信器材和御寒物资。
(6)他
【3】赏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为什么参谋长在墓碑上刻下“红军战士001”这几个大字?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提示与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