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开封市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 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2、有人说,洋务运动跨出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要一步。能支持这一以观点的史实是

    A.开放通商口岸

    B.学习军事技术

    C.废除八股文章

    D.实行君主立宪

  • 3、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赶走了外来侵略者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三民主义的形成

  • 4、电视剧《老农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眼见地里丰收的地瓜没人收,牛大胆说顾不了了,先让女劳力在地头挖坑把地瓜埋地里,等上面检查完了再说,然而检查通过后,地瓜却烂在了地里。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 5、“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它”指的是

    A.《清帝退位诏书》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大总统誓词》

  • 6、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所属政党构成状况。这说明了(  

    A.开国大典的意义

    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7、与下图相符合的信息是:( )

    创办人是陈独秀

    民主和科学是其两大口号

    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它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8、首先将“一国两制”构想变为现实的地区是(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深圳

  • 9、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下列对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 10、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的目的是(  

    A.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B.帮助中国对外开放

    C.增进中英友好往来 D.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 11、“帝国主义者复饵以关税增收之利益,与以金钱军械之接济,直接帮助吴贼压迫中国国民革命……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这段材料最有可能与哪一战争直接相关(       

    A.甲午战争

    B.护国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北伐战争

  • 12、日本学者伊豆公夫说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性作用。”这场“民族解放斗争”的起点是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 13、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双百”是指

    A.“百花齐放”“百业并举”

    B.“百花齐放”“百艺并兴”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百文共赏”“百家争鸣”

  • 14、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提出红军愿意“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前提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确立实施战略转移军事方针

    B.尝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意在通过军事手段实现逼蒋抗日

    D.认识到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 15、“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此话出自(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徐骧 D.左宗棠

  • 16、范文澜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17、下列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哪几次攻进了北京城,并大肆抢劫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18、对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人民政权的巩固

    D.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 19、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

    A.魏源

    B.林则徐

    C.邓世昌

    D.左宗棠

  • 2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题文)维新思想的传播: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________》和天津的《________》。

  • 22、他身为国家主席,却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含冤病逝。(     

     

  • 23、____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______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24、民国元年是公元_______年。

  • 25、下图中乔冠华“笑”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_____。为了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实施了_____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 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 27、____________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____________,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 28、“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诗句中的“新军”的全称应是( )

  • 29、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多支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______规模最大。

  • 30、________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清政府任命的钦差大________成功收复了新疆。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第二次国共合作标志和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最终如何破裂?

  • 32、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结合所学,探究下列问题:

    (1)文中的“道路”指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我国通过什么措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一制度建立于哪一年?由于缺乏经验,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哪些急躁冒进的错误?

    (2)哪一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3)中共十九大决定将哪一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0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什么?分该举措的作用是什么?

    (5)作为青少年的你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呢?

  • 33、为了实现民族独立、探索教国救民之路.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和艰辛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爱国将领]

    (1)战死在虎门炮台的广东水师提督是谁?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领是谁?

    [农民领袖]

    (2)是谁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这一事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维新志士]

    (3)探索教国之路,甘为变法流血牺牲,史称“戊成六君子”的都有谁?(写出一位)

    [精神引领]

    (4)上述人物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因抗战从危亡中崛起,从危亡中复兴,其中的历史情怀和历史记忆,可以说覆盖了整个20世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不是“重新发现历史”,而是“重新书写历史”。提法改变的背后实际上是史观的改变,而这改变发生的进程是“民间倡议一官方回应”,有学者多年前就发出过相关呼吁。

    ——2017—01—11新京报《“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背后的原因》

    材料二:当今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阅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八一宣言》(1935年)

    材料三: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背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时间。

    (2)材料二中的“亡国灭种大祸”指当时面临的哪一问题?对此我党提出的政治主张和领导北平学生进行爱国斗争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是关于哪一抗战史实的报道。该战斗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分别列举一个抗战相持阶段两大战场振奋人心的著名战例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