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其废止时间是
A.1900年 B.1912年 C.1905年 D.1922年
2、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B.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C.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困难
D.农民对国家政策不满
3、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上抗日 B. 把革命推向全国
C.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 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4、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是( )
A.
B.
C.
D.
5、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有效地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
B.彻底瓦解了封建传统的自然经济
C.打击了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6、开平煤矿建成后,以优质价廉的煤有力地抵制了日本煤。湖北织布局开织后,江南海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这表明,洋务运动( )
A.推动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推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
D.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经济侵略
7、“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歌里“人民的大救星”是指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
A. 朱德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毛泽东
8、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9、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的是
A.石达开 B.杨秀清 C.洪仁玕 D.洪秀全
10、下图是某校同学排练的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演出顺序 第一幕:巴黎和会 第二幕:街头演讲 第三幕:学生罢课 第四幕:工人罢工 |
A.五四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1、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2、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17世纪英国“抢占了先机”的史实表现是( )
A.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13、2001年中国出口总额为0.51万亿美元,2020年约为4.66万亿美元,是加入世贸组织前的9倍左右。这表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A.提高了我国科技水平
B.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C.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D.优化了商品进出口结构
14、下图是我们大家十分熟悉的五星红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国旗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15、2019年3月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马正山向记者汇报,“去年……独龙族从整体贫困实现了整族脱贫……乡亲们的收入增加了,孩子们享受着14年免费教育,群众看病有了保障”。他的话主要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
A.正在实现繁荣发展
B.正在进行民主改革
C.迈进了社会主义
D.已实现民族自治
16、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波黄河,挺进大别山。这标志着( )
A.全面内战爆发 B.战略进攻开始
C.战略决战到来 D.战略决战胜利
17、20世纪初,有人说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这种看法( )
A.是正确的,因为它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是正确的,因为中国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
C.是错误的,因为它还是中国人的政府
D.是错误的,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去统治洋人
1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回顾我国近现代历史,下列关于思想解放及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
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
C.党的八大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讨论,推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革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武昌起义 D.五四运动
20、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1、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一次战斗中,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解放军的好战士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2、1978年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中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弘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一路逐梦风雨兼程】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逐梦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时 间 | 重大事件 |
1921年7月 | ______诞生 |
1923年6月 | 中共三大召开 |
1927年8月 | ______起义 |
1935年1月 | ______召开 |
【梦想绽放给力前行】
(2)在小组讨论中,小明同学就上述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分别从“开天辟地”、“武装斗争”、“生死攸关”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据此也作扼要说明。
【同心筑梦气势如虹】
(3)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通过探究和交流,你感悟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25、________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_______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26、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______会战,均失败。
27、15~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1689年,英国通过了____________,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确立了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原则。
(2)1776年7月4日,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托马斯·杰斐逊____________。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3)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宪议会颁布了____________。强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以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28、_______________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______________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9、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请将下列空白处填写正确内容(8分)
(1)山西籍文学家罗贯中撰写的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是_______
(2)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_______
(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
30、下图是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主人公杨立青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从军照,从他的帽徽及制服判断,与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同期的是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哪些?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显著成就有哪些?
(3)分别列举一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32、五四运动后期,哪一群体成为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的哪些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简述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33、19世纪末美国提出的侵华政策是?
34、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联,据此回答问题。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的自治。
对联五: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1)宣告对联一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什么政策?
(3)对联三是湖北某地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4)对联四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制度?
(5)对联五中“梅开三度”体现的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三项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外交成就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