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文帝(年号开皇)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 )
A.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 B. 大运河上漕运繁忙
C. 南北实现了统一 D.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2、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制作的卡片,你从图中知道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唐朝中后期→宋朝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苏湖熟,天下足” |
A.宋代商业的繁荣
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宋代农业的发展
D.古代王朝农业改革的变迁
3、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4、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
A.制作工具 B.群居生活 C.学会用火 D.直立行走
5、420 -589年的170年时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建康即三国时期的建业,建业是今天的
A.北京 B.成都 C.杭州 D.南京
6、截至2020年9月,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已满一年。一年以来,各级纪委问责的数量不断上升,成为推动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利器”。秦时负责监察事务、督促百官恪尽职守的官职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郡守
D.太尉
7、他是唐代著名高僧,以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度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上述材料中他的贡献是( )
A.开通了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中外交流
C.将佛教传到日本
D.开创了大唐盛世
8、《尚书》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意思是说,殷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了书册。这里的书册的材料是( )
A.骨器和石器
B.陶器和青铜器
C.木器和竹器
D.龟甲和兽骨
9、旧石器时代,人类最伟大的发现是
A.打制石器
B.火的使用
C.捕杀动物
D.采集野果
10、杜甫的《垂老别》中“万国尽征成,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描述的战乱造成的惨状( )
A.安史之乱
B.清军入关
C.张角起义
D.政权更迭
11、如果想了解明朝中后期江西景德镇瓷器制作工艺,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1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轻徭薄赋
B.重用人才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13、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把夏桀、商纣王、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是
A.重用人才
B.重视农业
C.统治残暴
D.第一任国君
14、人的名字往往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据此推断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下两幅文物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宋朝( )
《清明上河图》局部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
A.商品经济发展
B.科技领先世界
C.海外贸易兴盛
D.绘画艺术高超
16、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城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17、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唐太宗——“贞观之治” B. 唐玄宗——“开元盛世”
C. 赵匡胤——“贞观遗风” D. 雍正帝——“康乾盛世”
18、西汉初,提倡节俭,重视农业生产,社会比较安定,开始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A.高祖之治
B.文景之治
C.武帝强盛
D.光武中兴
19、“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材料评述了安史之乱的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20、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A.唐朝末年
B.五代时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南宋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
(2)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匠人是_____________
(3)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______ ,创作了悲剧《窦娥冤》。
22、历史人物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按要求写出下列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1)他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懂得人工取火,他是:
(2)在他生活的地方,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他是:
(3)他具有“部落首领”和“奴隶国家国王”的双重身份,他是:
(4)他领导牧野之战,率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他是:
(5)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6)他修建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他是:
(7)他认为人们要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他是:
(8)他提出仁者爱人,实行仁政,主张“有教无类”,他是:
(9)他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他是:
23、《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 》,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24、汉武帝采纳_________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5、公元前119年的________________,是对抗匈奴的高潮,匈奴经过这次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383年,东晋以8万精兵在________________(地点)与前秦军前锋隔岸对峙,最终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2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______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2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________、根本原因________。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________。
28、司马迁著有_______________一书,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9、填空题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2.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渡人居住在式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式房屋里。
3.孔子的弟子整理的_______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学说记录在《___________》里,他的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30、根据提示补充相关内容。
(1)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范围,在地方上实行了______(制度)。
(2)______修建于战国时期,正因为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______。标志着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31、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一次重大的改革,颁布的措施有①募役法②方田均税法③农田水利法④保甲法。其目的是:A.促进农业发展B.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C.限制官僚的特权,增加政府的收入D.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财赋收入。请按照措施和目的一一对应的原则把ABCD四个字母填写在31--34题相应的横线上。
①对应______ ②对应______ ③对应______ ④对应______
32、根据下列成语典故写出相对应的战役。
(1)破釜沉舟——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草木皆兵——
33、中国古代王朝采取多种措施巩固统一。
材料一 隋文帝选官不问门第,令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这一制度产生后,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联系起来,成为以后士人做官的必由之路。一般地主子弟甚至贫寒子弟也可能由此走上仕途。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并分析其作用。
材料二 两宋时期部分君臣的言论
人物 | 言论 |
宋太祖 | 五代时,节度使统治暴虐,百姓深受其害,我现在用儒臣百余人分治节度使辖区,纵使他们都去贪污受贿,其危害也及不上一个武将 |
大臣余靖 | 自来武臣在边关,多被文臣所牵制 |
大臣吕中 | 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掌邢狱,以文臣知州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宋朝实行的政策。分析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材料三 元朝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在民族复杂的东北地区,设立了辽阳行省。云南行省的长官教当地民族播种,兴修水利,创建孔子庙等。巡行劝农使向他们传授内地的先进养蚕方法,“收利十倍于旧,云南之人由是益富庶”。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统治边疆地区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材料四 清朝治理疆域的部分措施
①先后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②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俄军。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③先后册封藏传佛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封号。设置驻藏大臣和噶厦。
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4)依据材料四,完成以下知识结构图。(西北、东南地区写序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