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首校歌唱道“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该校首任校长是
A.孙中山 B.周恩来 C.毛泽东 D.蒋介石
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并且为了争夺地盘,不断挑起战争,致使土地荒芜,耕地面积减少,农户减少,经济凋敝,人民流离失所。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袁世凯死后对中国的有利影响
B.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原因及影响
C.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军阀的斗争
D.军阀割据有利于中国再度统一
3、戊戌变法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法令的是( )
A. 训练新式军队 B.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 改革政府机构 D. 鼓励私人举办工矿企业
4、下列对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②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③为了创办新式学堂 ④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 为三民主义。其中“创立民国”被阐发为(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6、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的一所著名军事学校,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军事将领和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4人出自黄埔军校,他们分别是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埔军校由中国国民党独自创立
B.周恩来兼任军校总理
C.黄埔军校建在南京
D.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而发动的,那么这次革命运动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白莲教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8、民国初年,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劝禁缠足等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这些变化反映的领域是( )
A.教育文化
B.交通运输
C.社会习俗
D.经济贸易
9、19世纪末的民谣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与这首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护国运动
B.护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0、《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11、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正确的认识有(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②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③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④加强两岸经贸往来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针对当时
A. 工业水平落后
B. 美国威胁中国安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两个凡是”的方针
13、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反抗西方列强,对内反对封建军阀,他们采取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这些人”的主要代表是
A.李鸿章 张之洞
B.康有为 梁启超
C.孙中山 黄兴
D.陈独秀 李大钊
1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错案的受害者是( )
A.陈毅
B.刘少奇
C.邓小平
D.彭德怀
15、下面内容是学者对五四运动的相关论述,其论述的是五四运动的( )
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斗争范围由北京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 |
A.背景
B.结果
C.性质
D.特点
16、2021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回首往昔,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以下不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D.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7、我国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新时期开始于( )
A. 1982年 B. 1987年 C. 1978年 D. 1997年
18、《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诞生于(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19、1978年,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这说明( )
A.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B.思想引领一切
C.只要解放思想就能成功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这体现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原则是( )
A.司法独立
B.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C.限制皇权
D.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2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____________________》,轰轰烈烈的_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2、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农业上的__________,和工业上的______________。
23、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35年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4、_______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25、________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26、1920年夏,__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________(会议)。
27、同仇敌忾,全民族抗战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1)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________。
(3)冼星海作曲的《________》,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3)枣宜会战牺牲的爱国将领——
(4)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9、1954年召开了________会议,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30、【危机·应对】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__________、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
31、 材件:建国伊始,我党在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外部环境下,在国内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奋发努力,勤俭建国,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巩国了新政权,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依据材料回答1949—1952年,中共在巩固新政权方面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长征沿途的新变化。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
(2)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后,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何为长征精神?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这一转变,我军才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的伟大胜利,在长征极其艰险的条件下,保存和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郑广瑾、方十可《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三 经过毛泽东用中国的语言,用中国的历史文化,注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内容,进行加工、提炼,或者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创造成再创造,产生了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新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新原理,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李伟《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转变”的会议名称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的认识。
34、目前,我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历史上,以短短的60多年的时间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的事例是罕见的。阅读下列材料,回顾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历程,探究其中的原因:
材料一 建国后至80年代国民经济发展示意图(纵坐标为国内生产总值)
材料二 1992-2012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材料三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
——摘编自《国际商报》
请回答:
(1)读材料一,我国在1957年取得了什么巨大成就?有什么重大意义?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什么定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2)分析材料二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能得到什么信息?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92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得益于哪些措施的实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