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乌海市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这张老照片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A.民主革命取得重要成果

    B.清朝统治结束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护国战争爆发

  • 2、下列漫画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D.改革开放的成效

  • 3、“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尝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各民主党派联席会议

  • 4、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5、下图所呈现的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影响有

    ①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②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确立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 6、2015320,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机场再次对2014年发掘确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进行交接。这一次回到祖国的志愿军遗骸有68具。此情此景,让我们又想起六十多年前,那场令人难忘的战争,当时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司令员是 (  )

    A.彭德怀   B.林彪

    C.刘伯承    D.朱德

     

  • 7、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任可。贵宾接待厅、国宾客房和私人卧室、招待室、女人化妆室,以及其他每个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报道中的“那里”指的是

    A.太和殿

    B.圆明园

    C.香港岛

    D.紫禁城

  • 8、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我国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万隆会议

    B.中苏建交

    C.重返联合国

    D.解决台湾问题

  • 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始于(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1956年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 10、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 11、辛亥革命后,时人感叹:“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他们这样感叹是因为( )

    A.清朝旧势力反扑 B.没推翻清朝统治

    C.没建立民国政府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 12、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外因有( )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北洋军阀分裂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13、平津广大爱国青年学生目睹中国种种惨状,发誓“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这说明一二·九运动的目的是

    A.反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B.逼蒋抗日

    C.爱国救亡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4、该书中所阐发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中国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请你判断此书的作者是(   )

    A. 魏源   B. 严复   C. 马可·波罗   D. 林则徐

  • 15、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在和约谈判中一再企图用威胁利诱的方法使中国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他们的目的得以实现是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B.《天津条约》

    C.《虎门条约》

    D.《南京条约》

  • 16、下图为某本书的目录(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这些数字是当时产量的如实记录   B. 这本书出现在我国三大改造时期

    C. 这反映出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这表明人们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 17、假如你在谷歌搜索中输入“1937年7月7日”、“宛平”、“二十九军”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国共合作

    B.卢沟桥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重庆谈判

  • 18、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自强”口号下创办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安庆内军械所

    D.开平煤矿

  • 19、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的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制定宪法

  •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衣着丰富多彩

    B.普遍使用移动电话

    C.自驾游流行

    D.人民饮食结构单一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不朽的业绩,被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

    (1)【工业起步】为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实施________________;

    (2)【良好开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

  • 22、武昌起义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年,南昌起义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年。

     

  • 23、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24、____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5、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英国割占_______,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又洗劫了_______

  • 26、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_____、上海为通商口岸;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 27、________年6月3日至25日,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__年5月,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 28、中国近代化进程开始于

  • 29、填空题。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

  • 30、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历史证明,制度的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1)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 ______________ (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 新时期为完成祖国统一, 邓小平提出的创造性构想是

    (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 ______________ 体制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简述“一五”计划开始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指出 实施“一五”计划的重要意义。

  • 3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谁提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 33、简要概括近代中国在历次战争中均以失败结局的共同原因。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

    ——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材料一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卢沟桥事变”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据材料二、三,概括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