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制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也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最终走向灭亡,这也表明了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材料评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2、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这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得益于(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影响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C.“四个全面”战略的提出
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动
3、“民国时期,小到摩擦,大到大规模的血战,总是不断发生。据历史学家统计,在1916-1928年间共发生140次战争导致这一时期战争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义和团运动
B.袁世凯独裁
C.军阀割据
D.“二次革命”
4、“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5、《时代》周刊1938年1月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粉碎日本“时间表”的是( )
A.一二·九运动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82年
7、下图所示银币钱造于公元
A.1912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15年
8、商务印书馆秉持“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宗旨,引领国人放眼世界,不仅会集了严复、蔡元培等最耀眼的“员工”阵容,更推出冰心、巴金等一大批日后中国文坛上的巨星,成为当时“中华文化的大本营”。下列对商务印书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最早创办专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B.创办了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C.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文化出版机构
D.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C.辛亥革命后,中国掀起了发展实业的高潮
D.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10、公元前4世纪后期,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好战的将领”“贪婪的侵略者”等,你认为这个人是( )
A.凯撒 B.亚历山大 C.伯里克利 D.查理曼
11、201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仪式在山东青岛举行,见证我们中国海军的力量。回顾历史,我国海军近代化建设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12、1937年4月,国共两党都派代表恭祭黄帝陵,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文,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抗……”此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C.七七事变爆发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3、1917年,《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该《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A.鲁迅 B.蔡元培 C.李大钊 D.胡适
14、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是
A.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B.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C.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5、1979年6月,古丈县古丈坪街道办事处的李武功,在政策的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古丈首家休闲茶社——李记茶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 )
A.社会生活变迁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现代企业制度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6、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中国抗战( )
A.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
B.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C.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人贡献
17、“万户涕泪, 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篇檄文的发表针对的是( )
A. 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 B.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袁世凯修改总统选举法 D. 袁世凯基本接受“二十一条”
18、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国民党明显占据优势,人民解放军“小米加步枪”,但多次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分析根本原因是
A.军队多寡 B.民心向背 C.占地多少 D.党员人数
19、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开始,到一片船结束”,一片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哪一重要事件( )
A.中共一大
B.百团大战
C.孟良崮战役
D.渡江战役
20、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主体的武装,脱离大后方,在敌后同敌人作战而开辟的区域。其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地点在( )
A.井冈山
B.延安
C.西柏坡
D.南京
21、《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 | 不分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龄________土地 |
目的 |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
评价 | 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________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
22、下图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______,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程度。
23、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24、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是(___)
25、1950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_______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目的是__________。
26、“______”计划(1953—1957年)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7、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______
28、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油田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9、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
(2)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_________。
(3)1492年,___________(国别)航海家哥伦布,从____________ (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他认为到达的地方是____________,所以称当地居民为_________。
(4)1497年,__________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____________。
30、1988年开放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
31、依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1840年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______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______ |
32、回眸过去,我们硕果累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不断探索,并在实践中找到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60多年来,在新中国的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请列举出共和国发展史上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至少三位),他们身上的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2)1980年,这里仅是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此后它以罕有的建设速度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中国最令人瞩目的新生城市。这个“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哪里?你认为他能够迅速崛起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至少答出2点)?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国实行了哪项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
(4)实现现代化,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科技应该先发展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发展教育,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答出2点)?
33、国共关系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 (1950年产量) | 美国 (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公斤 | 4公斤 | 538.3公斤 |
发电量(人均) | 2.76公斤 | 10.9公斤 | 2949公斤 |
材料二:1953﹣1957年工业生产发展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 中国 | 英国 | 美国 |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 18% | 4.1% | 2.8% |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 5年 | 24年 | 15年 |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一中的数据对比,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回答我国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特点。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原因。
(3)从材料三中指出当时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着的错误。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国家在拟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