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称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又被称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是在( )
A.辛亥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2、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了一家工厂。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后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 甲午中日战争后
3、“大跃进”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A.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必须重视国计民生问题
C.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D.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4、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5、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6、“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挽联反映的是
A.绍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南昌起义
7、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北平的学生们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场爱国运动是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京汉铁路大罢工 D.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8、洋务运动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浪潮中。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培养了了解西方的改革人才
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C.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封建教育体制
D.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9、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10、参考下图结合《人民日报》连载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现象, 你认为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
A.“大跃进”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土地改革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1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
12、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3、下图漫画家意在( )
A.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
B.说明大跃进中浮夸风的严重性
C.指明计划经济忽视了客观规律
D.表达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
14、下列哪一表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15、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的事件是()
A. 金田起义 B. 洪秀全称天王 C. 定都天京 D. 青浦大捷
16、“八一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是人民军队的标志,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南昌起义
1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讲到“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他呼吁大家团结合作。会上周恩来提出了( )
A.“一国两制”构想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8、下图是《新青年》杂志的封面,它的前身是《青年杂志》。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阵地之一。另一个主阵地是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同济大学
D.复旦大学
19、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鸦片战争爆发于( )
A.1839年
B.1840年
C.1842年
D.1856年
20、 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回答下面小题
【1】历史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下面这个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A.一国两制
B.依法治国
C.和平共处
D.科教兴国
【2】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A.两岸互补互利
B.坚持一个中国
C.经济文化往来
D.两岸共同繁荣
21、填空题:
(1)_______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________的完成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1年,________获得和平解放,标志着除台湾及附近岛屿外,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自治制度。
(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 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邓
小平的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再一次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23、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答案。
(1)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重要战役——
(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4、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一五”期间,川藏公路、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5、填空题
(1)新中国的首都是_______。
(2)我国的国歌是《________》。
(3)我国的国旗是_________。
(4)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_________。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26、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_______社会,正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__________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_____政治协商制度。_____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8、_____________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
29、1935年1月召开的____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____,第一次提出将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0、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______的转折点。
31、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3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1)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列举人民解放战争中战略大决战的三大战役。
33、说说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的战术行动是什么?简述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4、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他们想通过努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共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
——摘编自汪林茂《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材料一出自哪个文件?代表了哪个阶级的主张?除此之外,还提出了什么纲领性文件?
(2)材料二汪茂林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请列举两例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工业。
(3)材料三中提到的是近代中国的哪次探索?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此次变法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
(5)举例说明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四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