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1.6%
B.乙硫醇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D.每个乙硫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6个氢分子与1个硫原子构成
2、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我们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会惊奇地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白烟的成分是什么?你的推测结果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硫酸铝钾在水中能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1(SO4)2·12H2O】俗称明矾,在水中可生成A1(OH)3胶体,吸附悬浮杂质。如图是A1原子的信息。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
B.A1原子的中子数是13
C.硫酸铝的化学式是A1SO4
D.A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2】下列关于明矾说法错误的是
A.明矾是纯净物
B.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C.明矾净水的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硫酸铝钾在水中电离的金属阳离子是K+和A13+
4、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不常用的方法是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5、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锁开启更灵活
B.用铜丝和食醋制氢气
C.把经过淬火和回火后的缝衣钢针弯曲
D.点燃蜡烛,用冷碟子放在火焰上方,可以收集到炭黑
6、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错误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滴加液体
8、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
B.氧气支持燃烧,作燃料
C.石墨质软,作电极
D.活性炭净水,作自来水的消毒剂
9、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水银、氧化镁、液态氮
B.金刚石、冰水共存物、煤
C.水、生理盐水、天然气
D.氢气、澄清石灰水、乙醇
10、“洁厕灵”和“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生活用品。两者混合会生成有毒的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B.上述反应中的物质中有两种氧化物
C.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D.“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
11、在做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考虑,集气瓶中通常不加水或细沙的是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木炭
12、硫在地球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广泛存在于地壳的岩层里。下列纯净物中硫元素化合价标注正确的是
A.
B.
C.
D.
13、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2OS
D.
1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Si
B.Fe
C.Al
D.O
1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D.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因此氢氧化钠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16、“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醋
B.打磨铜镜
C.活字印刷
D.司南使用
17、对下列水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将壶盖顶起——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用水银温度计测温度——分子的间院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金刚石和石墨都可燃——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酒精要密封保存——分子在不停运动
18、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代表氧气
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19、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As)、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砷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砷位于第五主族
B.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3As5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铝能与盐酸反应,故镓也可能与盐酸反应
20、下列实验现象符合事实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将铁片放入稀盐酸中,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中出现水雾
21、硼是制造火箭耐热合金的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硼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硼的原子序数是5
C.硼的原子质量是10.81
D.硼原子的质子数是5
22、“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期间,下列日常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出门戴口罩
B.登记身份信息
C.测量体温
D.消毒剂生产和消毒
23、下列有关元素含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D.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24、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 泥沙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 |
| 通入氧气,点燃 | |
C |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
D | 锌粉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
A.A
B.B
C.C
D.D
2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分子运动的特点。收集一瓶氧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双手紧贴并倒转瓶口。实验中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对应图中的MN、NP、PQ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MN段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对比NP段和MN段可知,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C.对比NP段和PQ段,可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分子向下运动的较多
D.QR段说明瓶口朝下长时间放置,瓶内没有氧分子
26、酒精(C2H5OH)、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过氧乙酸(C2H4O3)等消毒液均可灭活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次氯酸钠和过氧乙酸中均含有氧分子
B.C2H5OH中的“2”可表示1个酒精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
C.NaCl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5g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27、结合下表给出的NaC1、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1)60℃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_g:
(2)20℃时,将10gKNO3溶解在50g水中,若将其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再加入KNO3_______g;
(3)将180gKNO3和20gNaCl的混合物放入100g60℃的水中,充分搅拌,再降温到20℃,有大量晶体析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 (填序号)。
A.析出的晶体一定有KNO3,可能有NaCl
B.60℃时有部分KNO3与溶液共存
C.降温到20℃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D.20℃时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
28、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盐酸 B.氧气 C.金刚石 D.酒精
E.氮气 F.石墨 G.活性炭 H.明矾
(1)可作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 (2)常用作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
(3)可作实验室燃料的是_______; (4)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
(5)可用于抢救病人的是_______; (6)常作灯泡填充气的是______。
29、如右图是探究氧气性质实验中改进的实验装置图,你认为甲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乙装置中液体是___________效果更好。
/
30、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
(2)金刚石_____
(3)氢氧根离子_____
(4)二氧化硫分子_____
(5)氯化亚铁_____
31、现有以下几种变化: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生锈③轮胎爆炸④镁条燃烧⑤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⑥蜡烛燃烧⑦电灯发光⑧冬瓜腐烂,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某同学将①③⑤⑦这四种变化归为一类,这四种变化都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请你帮助他说出这样归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用坩埚钳夹住一段镁条,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描述镁条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该变化属于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烛泪流淌,发出柔和的亮光,该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由此说明化学变化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4)电灯发光属于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可知发光、发热的变化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3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
(1)硫酸铜所含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_;生石灰属于_____(填物质种类),生活中可用于_____。
(2)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若要制取11.2t氧化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_____
(3)波尔多液等农药常常配成乳浊液或悬浊液的原因是:_____。
33、下图是初中化学部分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请结合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此关系图可推知水有_______点化学性质。
(2)在CO2→CO的反应中表现出CO2的_______性。
(3)H2、CO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都可通过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生成对应的氧化物。
(4)请写出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aCO3→CO2:_________;
Ca(OH)2→H2O:________。
34、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用语回答以下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单质是______;
(2)铝制品在空气中表面失去金属光泽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
(4)天然气作燃料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洗洁精除油污是利用其______。
3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6、3月20日,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其中一件黄金面具残片引起了大量关注。2021年4月12日,一位95后小伙用一块500克的黄金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
(1)金块能够被锻造成薄薄的面具,说明金具有良好的______。
(2)“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______。
37、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装置。
(1)图中a的仪器名称为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______(填字母),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装置B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
(4)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则制取出的氧气先通过装置______再用装置______收集(填字母)。
(5)将制得的氧气通入装置G中,发现只有白磷燃烧,对比通氧气前后白磷与红磷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38、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如图所示有关水的3个实验:
(1)A中水发生了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分子质量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2)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_____,(用化学符号填空,下同),该实验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写出这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
(3)C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若想得到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常用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为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____________(填下面选项的字母序号)。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①④
(4)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是________。
39、观察下列各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其发生装置可选用上图中的____(选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
(3)实验室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4)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进行图E所示实验,观察到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体现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______的性质。
40、简要说明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取用药品时,瓶塞正放:______;
(2)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容器内,______;
(3)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______;
(4)将试管放在桌上,将橡皮塞使劲塞进试管,______;
(5)直接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______;
(6)往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