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称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因为革命火种早就被孙中山种下。以下属于孙中山播种的“火种”的是( )
A.领导二次革命
B.建立中华民国
C.提出三民主义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党内根本不存在所谓以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确凿的事实证明,硬加给刘少奇同志的所谓“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完全是林彪、江青等人的诬陷。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同志所作的政治结论和组织处理,是完全错误的。该决议
A.标志着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C.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以下关于虎门销烟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 B. 标志着鸦片战争的开始
C. 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D.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4、“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
A.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5、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完成三大改造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开展整风运动
D.发展社会生产力
6、中国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位于哪一根据地是
A.晋察冀
B.陕甘宁
C.冀鲁豫
D.晋冀豫
7、军种是军队在其组成上,依据主要作战空间、使命和武器装备所划分的基本种类。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建的军种是
①陆军②海军③空军④第二炮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如下图为1978至1986年中国外贸增长情况图,出现图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推广包干到户
B.实行对外开放
C.实施科教兴国
D.进行拨乱反正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 )
A.农业落后不能满足工业需要的矛盾
B.经济迅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
C.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 “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双十协定”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 )
A.近代化道路
B.新民主主义道路
C.井冈山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3、如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时间 | 20世纪70年代 | 20世纪80年代 | 20世纪90年代 |
“三大件” |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 电话、空调、电脑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文化教育的进步
C.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D.饮食结构的优化
14、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年)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都可穿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轮船招商局在广播上做广告
D.公司职员坐公共汽车上班
15、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之所以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在这一年(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设立经济特区
16、在长征途中,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会宁会师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城市扩大基层民主的重大措施是( )
A. 设立居民委员会 B. 设立村民委员会 C. 开设了法制课 D. 实行多党合作
18、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描述道,长征使中国共产党“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斯诺意在强调长征( )
A.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B.提升了党员政治觉悟
C.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9、揭示历史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西欧农业变化——租地农场
B.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
C.资本主义发展——启蒙运动
D.雅各宾派上台——查理一世被处死
20、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民权主义”对应的同盟会纲领中的内容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1、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_____________”。
22、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________;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________》。
23、1990年,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_____,这里很快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之一;2001年,我国成为_____的成员,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24、“小小吉尼斯”
(1)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2)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5、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26、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________,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______”的局面。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________________面积最大。
27、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________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28、______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并创办了机关刊物《______》,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29、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0、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为实现民族团结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31、
图片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导火线是什么?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作为西藏地方政府的首席代表,来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材料二 他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他带领石油工人在克服重重困难使大庆油田第一口井提前开钻。
材料三 从1962年冬调入兰考任县委书记,到他1964年5月14日逝世,仅仅一年半的时间,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日夜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到北京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被称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
(4)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怎样优秀的民族精神?
3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农民起义,它与历史上的其他农民起义有什么不同?
34、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德音•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引发了哪一场成争?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与材料二有关的事件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这场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地域变化?
(3)阐述材料三中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关系。
(4)材料四中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