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生动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严峻的社会形势。青年学生掀起了( )
A. 五四运动 B. “华北自治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D. 一二·九运动
2、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林则徐在禁烟时说:“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B.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军事和民用工业
C.《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D.百日维新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3、按照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②金田起义爆发
③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④天京陷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4、下图是近代某一事件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革命军队进攻方向。这一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5、初二(4)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兰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她的观点中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6、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不包括( )
A.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赔款2100万银元
D.开放广州、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7、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的重大战略思想有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8、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都有“中山路”,其命名是为了纪念( )
A.蔡元培
B.黄兴
C.宋教仁
D.孙中山
9、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举办“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 ,以下资料适合采用的有(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大庆油田 ⑤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⑥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
10、周恩来、贺龙等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
11、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目的之一是为限制袁世凯,保护革命胜利果实。为此,特别规定实行( )
A. 总统制 B. 三权分立制 C. 责任内阁制 D. 民主共和制
13、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右图为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14、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列作者与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冼星海一《义勇军进行曲》 B.聂耳-------《黄河大合唱》
C.徐悲鸿一《愚公移山》 D.齐白石一《田横五百士》
15、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A.西欧城市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C.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16、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他的离开举国哀痛,如国失重器。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
A.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B.研制原子弹
C.研制青蒿素
D.改进造纸术
17、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前者主张平均分配土地 ②两个方案都未能付诸实施
③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④后者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传唱大江南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点是
A.北京
B.长沙
C.广州
D.上海
19、在中国逐渐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进程,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③库页岛被俄 国割占
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A.③②①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①②③④
20、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
A.沈阳
B.天津
C.北平
D.南京
21、_____年7月,中共二大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_____。
2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等人上书光绪皇帝,史称“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的的序幕;20世纪初,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随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概括为“______”,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会议的名称。
(1)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会议——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会议——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
(4)“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5)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会议——
24、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培育成功的( )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高举民主、科学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
(2)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创办者 。
(3)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
(4)北平和平解放时国民党总军司令 。
26、中国近代四次列强侵华战争。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_______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是 ___________。
(3)种植园和 _________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4)1785年,瓦特改进的______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28、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______》;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也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______》。
29、_____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______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
30、1926年,叶挺领导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___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城,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_________的主力。
31、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法战争(1883—1885年)结束至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爆发,此前屡遭西方列强蹂躏的清政府,在这十年时间,几乎风平浪静。但是除了洋务运动稳步推进外,清政府更加偏离世界发展大势。面对蓄谋侵华已久、虎视眈眈的日本,慈禧太后玩弄权术,打压光绪帝,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大搞生日庆典;主战派与主和派盲目争斗内耗;李鸿章寄希望于外国调停,不做积极备战;部分士兵贪生怕死,听闻要去前线就嚎啕惊叫;普通民众不知有国不愿当兵……
——摘编自《人民网·文史频道》
材料二
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前线
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写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图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该事变有何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表格。
城市名称 | 相关史实 |
武汉 |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因此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支持革命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①”他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君主专治制度终结。 |
北京 | 1919年5月在北京爆发的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③ |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③召开。这次会议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延安 |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④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⑤ |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了⑤。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33、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影片《建党大业》的剧情,指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2)假设要拍摄影片《建党大业》中共“一大”召开的场景应该选择哪个城市最为理想?
(3)影片《建国大业》着重介绍了发生在重庆、北平(北京)的重大事件。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事件的名称?
(4)两部影片承载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你从中能获得哪些感悟?
34、融入以下情境,探究相关问题。
(1949年的中国“事”)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一位身材魁梧的伟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的主席台上。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革命者领导了湘赣边的秋收起义….....如今,他已经56岁了,在个人的“鸾镜朱颜惊暗换”中,在一代人艰苦卓绝的拼搏中,中国完成了一个艰难的破茧成蝶的伟大历程。
——《中国,和平崛起的东方龙》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材料中的“中国完成了一个艰难的破茧成蝶的伟大历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950年的中国“改”)
……该法规定,土地改革期间,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土地改革委员会指导和处理相关事宜,乡、区、县、省农民大会及其选举的农民协会为土地改革的合法执行机构。为了发动群众,工作团、工作队深入农村,采用访贫问苦、诉苦会、召开农民代表会议和举办农民积极分子短训班等形式,宣传党的土改方针、政策,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包括中农在内的农民协会,以此作为土地改革的主要执行机关。
——《人民日报》1950年7月5日
(2)根据材料,概括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土地改革。
(中共八大绘蓝图)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党的八大开启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而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 已经走上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光明日报》(2021年03月01日06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确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中共八大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敢于创新促发展)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歌曲《春天的故事》
(4)歌词中的一位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苦创业铸辉煌)
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水利、国防事业也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5)结合所学知识,列举- -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的一位英雄模范人物。从他们身上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