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这次会议是( )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文家市会议
2、如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的历史笔记,主题应是( )
1.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3.三大改造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
C.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大勇壮军魂。双十协定终签署,和平建国万民颂。”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百万雄师过大江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揭开国共联合抗日序幕的事件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5、《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很多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其中邹容的著作是( )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猛回头》
C.《革命军》 D.《警世钟》
6、下面三幅图片的人物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主题是
A.西方列强的入侵
B.无产阶级的抗争
C.各阶层人民的不懈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7、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下列属于“曲折和失误”的是( )
①“一五计划”②“大跃进”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土地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8、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下列选项与古田会议内容相符的是
A.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B.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9、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是( )。
A. 提倡民主和科学 B. 反对旧道德和文言文
C. 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 宣传维新思想
10、《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
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
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11、“过去被人瞧不起的穿‘短衫’和‘工装’的工人农民,现在能够同穿‘西服’和‘长袍’的人坐在一起,平等地共商大事,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是整个社会大变革中富有象征性的一个缩影。”与材料相关的是( )
A.民族的独立
B.人民的解放
C.普选的推进
D.祖国的富强
12、学习历史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把握历史阶段特征。请你根据下图的关键词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A.新中国成立
B.向社会主义过渡
C.民主政治确立
D.社会主义建设
13、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有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小明是某农村中学的学生,他所在的历史兴趣小组准备研究解放战争时期的农村制度,下列哪项文献可供他参考( )
A.《天朝田亩制度》
B.《论联合政府》
C.《资政新篇》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5、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先进人物与称号搭配错误的是( )
A.王进喜——“铁人”
B.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C.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D.钱学森——“计算机之父”
16、小明准备利用暑假去参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他应该去的城市是
A.北京
B.南昌
C.武汉
D.上海
17、如图所示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下列有关图中所示内容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促进了工农业发展
B.中国建立起完善的工农业体系
C.中国工农业产量已居世界前列
D.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A. 没收
B. 兼并
C. 拍卖
D. 赎买
19、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它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
A.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组合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基米德——杠杆定律
B.乔达摩·悉达多——佛教
C.古希腊——《荷马史诗》
D.苏美尔人——象形文字
2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2、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___,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在多方协商下,决定在___成立临时中央政府。
23、“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诗句中的“新军”的全称应是( )
24、1952年10月,黄继光在美国侵略者发动的____战役中英勇牺牲。
25、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经过反复试验掌握了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着重要贡献;中国药学家_____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6、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____________”政策。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的过渡
27、《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地名);《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中②处是__________(地名)。
2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方面:确立了______、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9、1952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____弹药用尽后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火力点的枪口,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30、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局部),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广州
B、《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的岛屿: 香港岛
C、《马关条约》中被迫割让的岛屿: 台湾岛
31、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2、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哪场战争?
(2)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这场战争中,西方列强通过哪一条约获得了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权?
(3)1895年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什么?
(4)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什么?
(5)通过以上学习,你有何感想?
33、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时间 | 条约名称 | 影响 |
1840-1842 | 南京条约 |
|
1894-1895 | 马关条约 |
|
1900-1901 | 辛丑条约 |
|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
——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
材料三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简述“界碑”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95年,大清帝国‘无能’”的表现,分析“无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的含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