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雨露滋润禾苗壮”
2、如图为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和乙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③与光合作用有关,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C.⑦与呼吸作用有关,能够为细胞提供能量
D.①可以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3、如图表示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能够形成食物链的是( )
A.①→④→①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玩手机时间太长,手指关节频繁活动,会导致患狭窄性腱鞘炎。具有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功能的是图中哪一结构( )
A.①
B.②
C.④
D.⑤
5、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在不更换目镜的情况下,依次观察到如图甲和图乙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图乙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比图甲物镜的大
B.图甲视野转换成图乙,应先将玻片往左下方移动
C.图甲中的“A”表示视野中的气泡
D.由图甲转换到图乙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6、自1970开始,袁隆平等人在不同地区的田间地头,从成千上万株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水稻,为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成功的关键是在研究中利用了( )
A.生物种类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7、中国运动健儿在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他们完成各项运动所需的动力来自( )
A.骨的支撑
B.关节转动
C.骨骼肌收缩
D.骨骼肌舒张
8、在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的一侧要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的原因是( )
A.防止水溢出
B.防止观察材料受损
C.防止产生气泡
D.防止损坏盖玻片
9、下列关于细胞体积大小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
A.较小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B.细胞若无限生长时,较大细胞的表面积相对减小,细胞膜将不能保证从外界环境获取足够的生活物质
C.较大细胞的表面积较大,更能从外界获取更多营养物质
D.大象和小鼠的细胞大小没有明显差异
10、某同学在做“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向脱色至黄白色的叶片上,分别滴加几种不同浓度的碘液,叶片均未出现明显变蓝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前期的淀粉没有完全运走耗尽
B.光照时间较短,没有形成足够的淀粉
C.碘液有问题,浓度达不到要求
D.酒精脱色不彻底,影响观察效果
11、下列展示的四幅图片中,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猩猩模仿掏食白蚁 ②猩猩登高取食香蕉 ③母鸡孵卵 ④老马识途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此诗句关于野鸭和菱藕描述正确的是( )
A.野鸭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保护组织,而菱藕外面的皮则为上皮组织
B.野鸭的细胞和菱藕的叶肉细胞结构相同
C.野鸭和菱藕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D.吃菱藕时,菱藕香甜可口的甜味主要来自细胞的线粒体
13、老年人食用黑枸杞能降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由此可推测黑枸杞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是( )
A.碘
B.锌
C.钙
D.铁
14、为了有好收成,要在早春播种。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早出苗,其原因是( )
A.种子萌发需要遮光
B.避免了害虫的破坏
C.阻挡了鸟类取食种子
D.保温、保湿、有利于萌发
15、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园林工人常常通过“挂吊瓶”输液来给树木补充水分和无机盐。输液针头应插入茎的( )
A.筛管
B.髓
C.导管
D.树皮
16、下列变异现象不能遗传给后代的是( )
A.化学药剂处理甜菜幼苗,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加倍,含糖量增加
B.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肌肉发达,心肺功能较强
C.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得到高产抗倒伏小麦
D.普通甜椒种子经过卫星搭载后播下,经选择培育成太空椒
17、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水的动力,这是对陆地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蒸腾作用又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这说明( )
A.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有依赖性
C.环境能适应生物
D.生物能适应环境,同时又能影响环境
18、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的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在冰箱的环境中( )
A.没有细菌
B.细菌被冻死了
C.气温低,细菌繁殖的速度很慢
D.没有营养,细菌无法生存
19、暑期小明跟随父母来到向往已久的大海边,迫不及待下海玩水,结果发生了被海蜇蛰伤的事故。这是因为海蜇具有一种特殊细胞是( )
A.消化腔细胞
B.两胚层细胞
C.肌细胞
D.刺细胞
20、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蚯蚓走迷宫
B.小狗做算术
C.黑猩猩使用简单的工具
D.母狼哺育狼孩
21、今年春天,H7N9禽流感袭来,与受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接触的人可能被感染。根据传染病及免疫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 ,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等禽类属于 。发生疫情后,应对禽类养殖场、屠宰场等进行彻底消毒,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这属于 。
(2)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某机构新研发的H7N9禽流感疫苗属于 ,它能使人体产生相应的 ,可以抵抗H7N9禽流感病毒,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22、“新冠肺炎”和流感的传播途径相似,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接触传播。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是要早__________、早诊断和早治疗。
23、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会使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的呼吸系统受到不良刺激,抑制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__________的运动,使__________不能及时排出,降低了呼吸道的__________作用。
24、人体通过______,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_______.。
25、病毒结构简单,仅由_____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_组成,没有_____________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____________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____________。
26、某同学在做“探究蚯蚓生活习性”的实验时,把刚从土里挖出的蚯蚓洗干净后放在干燥的纸盒里,结果第二天做实验时发现蚯蚓全死了.分析蚯蚓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7、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____________六大类。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_____常为备用能源,____ 对人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28、________是进化论的建立者。他认为,人类和现代__________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古猿,由于_____的改变和自身_____________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_________的方向发展,_____肢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_________ 。
29、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_____和被子植物。
30、.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
馒头碎屑或块 | 适量碎屑 | 适量碎屑 | 适量馒头块 | 适量碎屑 | 适量碎屑 |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2ml唾液 | 2ml唾液 | ||||
是否搅拌 | 搅拌 | 搅拌 | B | 搅拌 | 搅拌 | ||||
温度 | 37℃ | 0℃ | 100℃ | ||||||
水浴时间 | 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
现象 |
|
|
|
|
| ||||
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试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呈现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1、请将下列动物与其类别连线.
32、没有可遗传的变异就没有生物的进化
33、如图为玉米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能够萌发,首先胚必须是活的,且胚的结构____________(填序号)都要完整。
(2)ab阶段种子利用其对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进行转化后,通过_________(填序号)将营养物质转运给②等结构。
(3)曲线Y先降后升。af段下降是因为种子进行_______作用,消耗有机物;此阶段种子消耗的是贮存在______(填序号)内的营养物质。f点后上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种子萌发后,②将发育成____________。
34、资料黑猩猩的性情好奇,好动不好静,行动敏捷而机灵,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时,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分析回答: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 ______行为。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______(答能或否)。
(3)黑猩猩具有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是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 ______,并且在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4)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______决定的。
(5)动物的学习行为 ______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