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方最终于4月17日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之后,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条约”是( )
A. 《瑷珲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一首《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多少年来,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历史事件( )
A. 土地革命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3、1954年5月,南京市工商局拟定《对南京市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方案》。下列属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
A.实行经营责任制
B.国家收购
C.成立互助组
D.赎买政策
4、《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 都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 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5、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爱国行动的共同点有( )
①都发生在北京 ②参加者都是青年学生
③都是反帝爱国运动④都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毛泽东在1956年的一次国务会议上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这反映了我国
A.确立了多种所有制形式
B.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走上了农业集体化发展道路
7、近代史上,英国发动或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甲午中日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1)(2)(3) B. (1)(2)(4) C. (1)(3)(4) D. (2)(3)(4)
8、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著名论断的时代背景是
A.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B.北伐战争进入高潮阶段
C.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解放区
D.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9、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与下列哪一国家进行了三次战争( )
A. 迦太基 B. 西班牙
C. 希腊城邦 D. 腓尼基
10、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D.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11、20世纪30年代,有批食品在市场上销售,其生产年份是“民国二十一年”。按公元纪年来看,这批食品生产于( )
A.1931年
B.1932年
C.1933年
D.1934年
1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变,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
首歌谣称赞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民营企业的勃兴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13、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这说明中国的外交布局是(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和平共处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D.求同存异
14、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是正义反抗,但最终以英国获胜中国失败而告终。这表明
①战争的性质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
②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③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④战争结局与军事指挥直接相关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20世纪60年代,他带病坚持工作,率领河南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使贫穷面貌开始改变,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他是( )
A. 孔繁森 B. 焦裕禄 C. 雷锋 D. 王进喜
16、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侵略者都是从广东沿海发起进攻
B.都迫使中国割占了领土
C.侵略目的都是夺取原料,倾销商品
D.都迫使中国开放了商埠
17、《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大量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下列著作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警世钟》 B. 《猛回头》 C.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D. 《文学革命论》
18、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除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外还得益于一个国家的援助,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苏联
19、2019年,芜湖益兴面粉厂作为近代民族企业的代表入选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与其创办者章维藩阶级属性不同的有( )
A.左宗棠 B.侯德榜 C.张謇 D.荣氏兄弟
20、1915年,我国掀起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是( )
A. 《民报》
B. 《新青年》
C. 《每周评论》
D. 《中外纪闻》
2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 》; 1984年,《 》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史册。
22、近代历史中,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
(3)割让台湾全岛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所有附属岛屿的条约
(4)赔款最多的条约
23、我国的国歌是《________》。
24、 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战斗了 年。
25、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罪行,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等方式,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__运动。
26、太平天国运动中,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______。
27、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共适时调整______政策。
28、1954年,(_____________)率代表团在 (___________)参加了国际会议。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亮相。
29、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______”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3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 “报国情怀”,他是_______;清代有一名状元不热衷于做官,而是辞官回乡办实业。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这位状元指出, “轻纺工业,不要忘记_______”。
31、回顾国共两次合作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进行的战争是什么?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取得了哪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战争胜利后哪个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
(3)1945年为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哪次谈判?此次谈判签署了哪一文件?
(4)国民党军队对哪一解放区进行全力围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5)从以上国共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2、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经历了各种艰难曲折,最终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探索革命道路——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军队,开展武装斗争。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哪次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的失败,促使中国共产党寻找到哪一条适合中国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反抗外来侵略——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在东北地区的局部抗战,在东北率领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谁?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3)推翻专制政府一一请写出为实现解放全中国的伟大目标,中国人民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写出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标志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的事件。
(4)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历程给你的感悟是什么?
3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抗争史。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在侵略者坚船利炮的震慑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结合所学知识,把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①使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的条约是
②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写出两例中国军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
(4)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在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都失败了,你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34、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材料二: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进行谈判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材料三:“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根,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风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
(4)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