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 )
A.孔子
B.孙子
C.屈原
D.韩非子
2、战国时韩非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反映了他的主张是
A.严格依法治国 B.加强中央集权 C.由圣人管理国家 D.统治者以德化民
3、湖北有《楚天都市报》,山东有《齐鲁晚报》,河北有《燕赵都市报》,陕西有《三秦都市报》,山西有《三晋都市报》。这些地方报纸中,带有明显的地域名词“楚、齐、鲁、燕、赵、秦、晋”。其中,在春秋时期是很强大的诸侯,但在战国时期已经消失不见的诸侯国是
A.楚 B.齐 C.秦 D.晋
4、下列三国鼎立示意图最恰当的是
A. B.
C. D.
5、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下面对联称赞的人物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6、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这段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 )
A.特点及影响
B.原因及经过
C.原因及特点
D.原因及影响
7、当前我们祖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引下,正前所未有的接近“盛世”局面。下列四项中有助于唐朝走向盛世局面的是
A.实行严刑峻法
B.重用人才
C.崇尚军事战争
D.藩镇割据
8、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很多人在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光盘行动”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
9、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C.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10、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重视“以德化民”
C. 经济困难 D. 人心思安
11、相传,神农氏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
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的兴起
C.商业的发展
D.懂得人工取火
12、《新华日报》曾在显著位置报道“射阳大米、米中之王”。大米是由水稻加工而成,请问距今约七千年的哪一原始农耕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原始农耕居民 D. 半坡原始农耕居民
13、《汉书·食货志》记载了这样一项规定:“胆敢私自铸造铁器或者煮盐的人,被罚左脚戴镣铐,将铸造的铁器或者煮好的盐没收”。该项法规的记载能够佐证当时( )
A.惩处贪官污吏
B.统一调配物资
C.实行盐铁官营
D.废除严刑峻法
14、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点是
A. 对方向宋朝称臣 B. 划定两国边界 C. 宋朝向对方称臣 D. 宋每年送给对方岁币
15、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诸候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6、不同时代购物方式、地点各不相同,唐朝时,长安市民要想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必须要去的地方时是( )
A. 坊 B. 东市、西市 C. 瓦子 D. 勾栏
17、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对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
A.八股取士制加强了皇帝选官的权力
B.八股取士制扩大了官吏选择的范围
C.八股取士制禁锢了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D.八股取士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18、下图是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它的名称是:( )
A. 青铜面具 B. 青铜神树 C. 司母戊鼎 D. 四羊方尊
19、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关于如图所示的文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当时文明灿烂辉煌的象征 B.它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C.它折射出当时的强盛国力 D.反映了周王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精神
20、阅读下列“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尊崇儒学
B.整顿吏制
C.颁布推恩令
D.轻徭薄赋
21、约______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______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2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___________ 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 ”。
23、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__________,它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4、言论集: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______》一书。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史实。
(1)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远古人类是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4)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方面出现的繁荣局面叫
26、八王之乱的原因:______大封同姓诸王,又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势力日益强大。
27、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____________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______的外传,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8、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房屋主要是 ______建筑;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房屋主要是 ______圆形房屋。
29、科举制是由______(皇帝)创立的;安史之乱由______和史思明发动。
30、1405年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_______)。
31、请把古代对外友好交往人物和贡献连接起来。
郑和 西天取经,成为闻名佛学大师
鉴真 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郑成功 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玄奘 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人物
(1)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都江堰的修建者——
(3)儒家学派创始人——
(4)造纸术的改进者——
(5)他著有《伤寒杂病论》——
(6)我国古代被誉为“书圣”的是——
33、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巩固统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列示意图(图),回答问题。
材料二: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下图)
材料三:“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1000个。”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主父偃很说上(皇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今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在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的A处应该填写什么制度名称?
(2)材料二反映了周初的何种政治制度?该制度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4)材料四是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根据这个建议汉武帝来取了何种政策?该政策实施有何作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