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四幅图片中,其中一幅图其它三幅主题明显不同的是( )
A. 岳飞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康熙
2、下图中,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
A.丰岛海域
B.威海卫海域
C.旅顺海域
D.黄海大东沟海域
3、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兴修水利工程 B.各诸侯国的重视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人口增多
4、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工艺也十分复杂。下列文物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B.
C.
D.
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将收集到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这组图片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6、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A.契丹萧太后 B.慈禧太后
C.武则天 D.吕后
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描述的是西晋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迁居江南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是因为(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南方经济发达 D.南方地理位置好
8、历史上,辽与北宋曾保持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往来。你认为这种和平往来应从哪一事件开始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澶州之战
D.澶渊之盟
9、唐朝时期名家辈出,在各个领域创作了大量成就斐然的文学艺术作品。下列人物与其主要成就领域的搭配不相符合的是( )
A. 李白、杜甫﹣诗歌 B. 阎立本、吴道子﹣绘画
C. 颜真卿、柳公权﹣﹣书法 D. 安禄山、史思明﹣﹣舞蹈
10、“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唐太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A.吸取秦和隋速亡的教训
B.政府要轻徭薄赋
C.皇帝要勤于政事
D.大臣要廉洁奉公
11、杭州市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不能推测出( )
[名称]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 [简介]器表两面各刻猪纹图像,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器内壁较粗糙。 |
A.该文物出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B.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C.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制作器物
D.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12、“这是数百年来多少旷世枭雄所梦想的目标,……这更是中华民族的夙愿,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大分裂,人们对民族和睦与国家统一充满了强烈的渴望。”材料反映了隋朝的统一( )
A.统一了黄河、长江流域
B.开创了新的大一统局面
C.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D.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13、“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反映卫鞅的主张是
A.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
B.遵循先代旧制保持稳定
C.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D.强化专制统治维护集权
14、“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贾思勰
B.祖冲之
C.华佗
D.张仲景
15、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编年体断代史
16、唐朝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农业生产工具也有新的进步。图中属于唐朝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
B.
C.
D.
17、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部落联盟首领中第一个通过民主的方式推举出来的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18、2200多年来,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水利枢纽是( )
A.大运河
B.灵渠
C.白渠
D.都江堰
19、运用如下图三幅图解释一个共同主题,主题是( )
A.科技进步
B.国家治理
C.商业发展
D.教育兴盛
20、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蔡。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导致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黄巾起义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21、戚继光领导的_______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_______,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2、“过着定居生活,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已广泛制作和使用陶器”,黄河流域最早体现上述特征的原始人类是( )
A. 河姆渡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大汶口人
23、(___________)统治前期,唐朝达到全盛时期,史称(__________)。
24、杰出的历史人物善于开创历史新局面。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著书立说,形成________的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
(3)东汉初期统治者开创的盛世局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5、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_____。
26、懂得人工取火且具有爱美意识的原始人类是_________;
27、“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称为“镜子”的是______。
28、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是《________》;而________创作的《红楼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9、西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 年;西汉建立于公元前______ 年。
30、古代的科技文化记载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1)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______。
(2)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完整的农书是:_____________。
(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_____________。
31、
遵义会议 |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
八七会议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三湾改编 | 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
秋收起义 | 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
古田会议 | 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史学著作
(3)关汉卿的代表作一例
(4)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文献
33、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朝皮日休 | B:“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朝诗人胡曾《汴水》 |
材料二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
(1)材料一中AB两则材料评价的对象是什么?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结合所学,分别说出材料二中的“盛世局面”和“鼎盛时期”指什么?
(3)唐朝经济的繁荣和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相关,请列举两例新的生产工具。
(4)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简述出现这一重大变化的原因(答一点)
(5)唐宋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以及经济非常繁荣,这对我们今天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