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史实与“古代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主题相符的选项是( )
①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②戚继光抗倭 ③康熙亲征准格尔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武则天统治时期,政策稳健、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有“贞观遗风”之称,也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这说明武则天的统治
A.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C.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进行了科举制的改革
3、隋朝和唐朝的都城都定为( )
A. 长安 B. 洛阳 C. 建康 D. 镐京
4、383年,东晋以8万精兵打败了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前秦,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次战役交战的双方是( )
A.匈奴与氐族
B.氐族与汉族
C.匈奴与羯族
D.羌族与汉族
5、下列名医中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6、学习中国古代史要善于抓住“朝代更替”这条主线。下列朝代顺序表①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商、春秋
B.商、东周
C.周、春秋
D.周、三国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体现了作者诗歌的特点是( )
A. 想像丰富,激昂奔放 B. 沉郁顿挫,感情真挚
C. 忧国忧民,反映现实 D. 语言精炼,誉为“诗史”
8、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云冈石窟
D.长城
9、“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被称为( )
A.西洋
B.西亚
C.西域
D.大秦
10、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
A.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
D.签订《尼布楚条约》
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2、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能够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3、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4、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为后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下列对这一时期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B.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是郡县制
C.青铜器主要包括用于祭祀的礼器和农具
D.商朝出现了体系较为完整的甲骨文
15、都江堰建造中,李冰充分考虑地形和水势特征,使它巧妙起到自然分水、分沙、排沙、沉沙作用。这体现了都江堰的建造( )
A.造福千秋
B.因地制宜
C.不误农时
D.利于水运
16、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A.渴望夺回幽蓟地区
B.崇武抑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
17、据文献记载: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加强海峡两岸的交流。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
A.台湾
B.夷洲
C.流求
D.琉球
18、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盘古和女娲
B.黄帝和蚩尤
C.炎帝和蚩尤
D.炎帝和黄帝
19、这些文明成果在商朝已经出现的是( )
①甲骨文 ②指南针 ③金文 ④青铜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设立了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刺史
21、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西起________,东到辽东;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起点是从________出发。
22、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实行______________的民族政策。
23、________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_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
24、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____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清朝时期,顺治、康熙、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政策。
25、请写出与以下提示相对应的内容
(1)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2)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3)明代著名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26、“秦皇汉武”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他们都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根据所学完成以下表格。
| 秦始皇 | 汉武帝 |
政治 |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②______ |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 ||
地方:①______ | ||
经济 | ③______ | ④______ |
思想 | ⑤______ | ⑥______ |
文化 | ⑦______ | 推行儒学教育,举办太学 |
军事 | 北击匈奴,修:⑧______ | ⑩______ |
开发南疆,修:⑨______ |
27、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开封为都城,史称________。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________定都应天府。
28、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______;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______。
29、战国时期出现的______局面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格局,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30、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是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______。
31、将下列朝代(或政权)与它的都城连接起来。(只填写相应的数字,每空1分,共4分)
朝代(或政权) 都城
A.西夏 ①大都
B.契丹 ②兴庆
C.元朝 ③临安
D.南宋 ④上京
答:A—( ) B—( ) C—( ) D—( )
32、请举出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三例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
材料二:……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首领更替的方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周王设置这种制度初衷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这一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