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长。
B.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C.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自觉传承华夏文明就成了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我们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三峡水电站、十三陵等古迹。
2、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禽qíng 憎zèng恨 窈窕tiǎo
B.拙劣niè 策cè略 伤疤bā
C.桥墩dūn 阴谋mó 祈qǐ祷
D.推荐jiàn 雇佣yōng 欺诈zhà
3、《寄小读者》第二封通讯中,作者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件伤心的事是什么事?( )
A.虎儿死了 B.作者用书盖住了小鼠
C.小鼠吃了作者的饼干 D.小鼠被虎儿吃了
4、积累茅盾名言。
(1)青年!你们背上的担子是____________,你们的生命之火应向______________那条路上燃烧,决不可向____________道上燃烧。
(2)斗争的生活使你______________,苦闷的煎熬使你______________;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______________的两件法宝。
5、说说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表达作用:
⑴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
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甚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注意写得正确、规范、美观。
tǐ miàn dān yōu sī kǎo mín zú yú ěr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jù pà shǒu juàn huán rào bǔ rǔ tāi shēnɡ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7、下面俗语的意思,可以用哪个成语来表达?
(1)一个巴掌拍不响。(_________)
(2)吃水不忘挖井人。(_________)
8、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找个近义词。
(1)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________
(2)在我国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________
(3)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________
(4)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________,
(5)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________
(6)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老牛嘴一张一合的,正在说话。________
9、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鸽子
邻居朱伯伯养了四只鸽子。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灰色的羽毛,中间还夹杂着几簇雪白的羽毛。它们还长着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漂亮极了。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它们的“卧室”很讲究,是个两层楼房,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有一次,我把上层的一只放到下层,把下层的一只放到上层。嗬,这下可热闹了,鸽子们打起来了!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结果,你啄我打,两败俱伤。我只得把它们各自送回自己的家里。
两对鸽子渐渐长大了,两只母鸽都生蛋了。不久,小鸽子孵出来了。它们长着细细的羽毛,长长的嘴,活像一只只小鸭子。我觉得挺有意思,就伸手去摸。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朱伯伯看到了,对我说:“母鸽子最爱自己的孩子,就像妈妈爱你一样。你伸手去摸小鸽子,母鸽子以为你要伤害小鸽子,所以就啄了你。”我听了点点头。
啊,小鸽子,你们真有意思!
【1】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鸽子外形的句子。
【2】鸽子好斗,文中可以看出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
A.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
B.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
C.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
D.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3】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首尾呼应
C.过渡
【4】文章最后一句中的“小鸽子”是指:(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1)两对鸽子 ( )
(2)两对鸽子的孩子 ( )
(3)所有的鸽子 ( )
【5】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一维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来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一维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和白条排成的平行线图案。二维码是在一维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平面上存储信息的代码标记。一般由黑白相间的几何图形组成,可用于机器识别,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获得相关信息。
材料二:
一维码可以提高信息录入的速度,减少差错率。但是,组成一维码的信息部分只能是字母和数字,尺寸相对较大,也就是说它的空间利用率较低,数据容量较小,这就决定了其信息量受到局限,一般只可容纳30个字符左右。二维玛就不一样了,它的信息永载量很大,包含字母、数字、汉字等数据,容量可达2000个字符左右。
材料三:
使用一维码碰到条形码受损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1】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填空:下面两幅图______是一维码,图______是二维码。
【2】根据阅读材料判断对错,对的划“√”错的划“×”。
A.二维码是一维码的基础。( )
B.一维码是由反射率相差不大的黑条和白条排成的平行线图案。( )
C.二维码在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
【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一维码”和“二维码”各有怎样的优点。
一维码:_____________
二维码:_____________
【4】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什么时候会用到二维码或者一维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百宝箱。
师恩难忘(片段)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画线的句子把___比作_____,读了这句话,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______。
【2】读了这段话,我觉得田老师是一个___的人。我想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___,___”来赞美田老师。
12、阅读练习。
有趣的树木
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自治州,人们称它是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那儿到处是绿油油的热带植物,生长着许多有趣的树木。
有一种树,叫做黑心树,不仅名字古怪,而且样子也长得高大古怪,更怪的是树干的中心,居然是乌黑色的,多么有趣啊!傣族兄弟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它“挨刀木”。原来黑心树还有一个古怪的本领,你把它的主干锯了,第二年就会从残桩上长出两三枝新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当地居民在住宅附近种上十来棵这种树,一年到头的烧柴就不用愁了,所以,又叫它“烧柴树”。
密林中另一种有趣的树,叫做轻木。这种树生长十分迅速,一年就能成材。它高大挺拔,而重量却非常轻,0.5立方米的木材一个人就能背起来。轻木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之一,用它制造的家具搬运起来可省力啦!
与轻木相反,这儿的铁力木是世界上最重的木材之一。铁力木四季常绿,高达30米。它的木色黑沉沉的,入水即沉,真有点像铁块。一块直径40厘米、高25厘米的铁力木砧(zhēn)板,力气小点的人还真端不起来。铁力木不但重,而且木质致密、坚硬异常,是建筑和制作名贵家具的优良用材,还能用来制作高级乐器。
西双版纳生长着5000余种植物,有趣的树木还多着呢!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高大挺拔:①拉出;②吸出;③挑选;④高耸。( )
(2)木质致密:①给予;②招引;③意态;④精细。( )
【2】照例子说说下面植物名称的来由。
例:铁力木:它的木色黑沉沉的,入水即沉,真有点像铁块。
(1)“挨刀木”: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柴树”:___________________
【3】列数字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照例子从文找出一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例:“0.5立方米的木材一个人就能背起来。”说明轻木真的很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介绍每一种植物总是先介绍特点再介绍用途。用这种方法,写几句话介绍一种物品,能用上关联词语“不但……而且……”就更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填空:
(1)鲸其实不属于鱼类,而是______________动物。
(2)鲸的种类很多,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一类是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完成练习。
自从八岁时的一场车祸使她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后,自卑就如山一样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她一年年地长大,也一年年地沉默。
就这样一路读到了初二,她的班级来了位朱老师,一天,放学后她正整理书包准备回家,朱老师走了进来。
小樱
老师亲切地叫着她的小名
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什么忙啊
她紧张地问道
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惊恐
“老师想请你帮忙给花浇浇水,老师太忙了,你可以帮帮老师吗?”
“好的!好的!”她激动得脸都红了。
朱老师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山茶、丁香、凤仙花……她特别偏爱的,却是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它有着清秀挺拔的枝干,长着狭长的叶子。她一直渴望知道,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终于有一天,当她再次给它浇水时,惊喜地发现,花开了!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
“好看吧?这是百合。”不知何时,老师已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揽住了她的肩膀。她无言地点了点头。“它的花盆好看吗?”老师接着问。
她下意识地注视着花盆,她从没注意过这花盆,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锈得连边都没有了。
“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老师温柔地对她娓娓道来。
那一刻,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豁然开朗。从那以后,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成绩突飞猛进,优秀得令人望尘莫及……
是的,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花盆”,而是“种子”。
【1】给短文第3、4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
【2】请在文中找出描写小樱在“浇花”这件事情中的心理变化的词语。
惊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豁然开朗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对比
C.夸张
D.排比
【4】“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________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明白:再破的花盆也能__________,起决定作用的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不是_____,而是__________。
【5】从文中老师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老师。
15、课内阅读:
《松鼠》(节选)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温和 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坚硬)。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 闲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 遮盖)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在正确的词语下面打“√”号。
【2】这段说明性文字具体介绍了____。搭窝过程用的表示顺序的关联词是____。
16、阅读理解。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们的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含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忍心叫我撤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习难找?”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做了一会儿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吁吁,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浸温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用左手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您。”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努力挣来的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您的。“他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们家门口,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以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见,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手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履”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部首,再查____画。“履”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①鞋;②踩;③脚步。其中“西装革履”的“履”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2】“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这句话中“刁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者母亲。”这句话中“怔”的意思是__________,乞丐为什么征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一个神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 一个外貌描写的句子。
【5】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从文中感受到母亲哪些高贵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老师的教诲
小学五年级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 领我到操场边坐下 怎么 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 郑老师亲切地问我
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来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了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 )
“骄傲”的反义词是( )
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
【2】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一个排比句。
【3】给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与第一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___”在文中画出。
【5】找出文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阳光的两种用法
①童年住在大院里的都是一些引车卖浆者,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②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家里那时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晾到太阳底下。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各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留着晩上睡觉时我钻进去,就是暖乎乎的了。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一直用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
③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④街坊毕大妈,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缸。夏天到来的时候,每天中午,她都是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
⑤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噼里啪啦的,溅一盆的水花。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法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无二的。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⑥我得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⑦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虽说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文钱,对所有人都大方而且一视同仁,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但是,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有如此用法的,也不多。她们需要一点儿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这叫作“少花钱能办事,不花钱也能办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独一无二: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视同仁: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光的两种用法”指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每空不超过6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母亲用词儿“新鲜”“准确”和“生动”?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母亲和毕大妈朴素的生活中,你得到怎样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检阅台。
寄居异国,几乎年节不分。每到中秋,既无心举头望明月,也无兴趣买象征明月的月饼来应景,一心思念的却是当年母亲一双巧手做的团圆饼。
其实,母亲经常都做各种香喷喷的饼。到了中秋节,她就说自己手里捏的是“团圆饼”,她并不称它为“月饼”。她说:月亮是高挂在天上,放光明照亮世间的,怎么可以摘下来吃呢?说得外公和阿荣伯都呵呵地笑了。
母亲做团圆饼时,先炒好馅儿,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雪里蕻炒肉末。由阿荣伯揉好面,切成平均的一团团,她再来包。我当然少不了在边上帮倒忙,为的是想快快有得吃。
外公爱甜食,母亲就特别为他老人家加工加料,做鸡油豆沙加枣泥馅儿的,摆在他床边由他随时可以吃。我就在外公身边跟进跟出,不用说,又油又香的枣泥饼,大半都给我吃了。
在银色的月光下,我扶着外公在庭院中散步,听他讲母亲少女时代既能干又热心照顾邻居的许多事儿,我听了一遍又一遍,总也听不厌。母亲却说:“许多事儿都是你外公加油加酱编出来的,我哪有那么好?”外公又捻胡子呵呵地笑了。
母亲定定地注视着外公,低声对我说:“外公一年年老了,你一年年长大以后,要去外路读书,不知还有几个中秋节能在外公和我身边一起过呢!”
我听了心里怅怅的,抬头望外公,他笑得满脸皱纹,白胡须在月光中微微飘动。我觉得外公像一位老仙翁,就要冉冉升天而去,不由得一阵心酸,几乎掉下泪来。
外公微微颤抖的手,紧紧捏着我的小手说:“小春,你赶快写信到北京给你爸爸,要他快点回来,逢年过节,总要一家团圆,吃你妈妈做的团圆饼啊!”
……
在摇曳的烛影中,母亲的笑靥里闪着泪光。我想念起远在北京、迟迟未归的爸爸,想起外公催我写信催他快快回家的热切神情,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更深深体会到老师教我的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
(节选自琦君《团圆饼》,有删改)
【1】结合文章语境,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热泪盈眶:____________
【2】请从文中找出描写制作团圆饼的句子,并画上“ ”。
【3】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打上“√”。
(1)中秋佳节,母亲制作团圆饼。( )
(2)外公把枣泥饼大半都给“我”吃了。( )
(3)月光下,外公对“我”讲母亲少女时代的故事。( )
(4)我们一家团聚,在月光下吃团圆饼。( )
(5)外公要“我”写信给爸爸,要他回家过节。( )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________
【5】和《桂花雨》作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抒发了对亲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B.这两篇文章抒发的感情都十分真挚、深切,两篇文章中母亲形象都是贤惠和美好的。
C.文中的“团圆饼”比《桂花雨》中的“桂花糕”更可口,因此“我”喜欢“团圆饼”。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寻找。(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渠的水沉思地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很惬意。(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很神奇。(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变换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亮堂堂的。(改成比喻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表达。
一学期结束了,你是否有话想和老师交流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选择一件事,把想对老师说的话写下来,与他们进行真心“交谈”。
注意:把事情写清楚,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建议或感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