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A.锻炼 预计 承认 一声不吭
B.眷恋 欺负 慈祥 手疾眼快
C.屏障 呐喊 拇指 摩拳擦掌
D.尤衷 包袱 保母 心惊胆战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鹭(lù) 陷坑(xuàn) 黛色(dài) 嗜好(shì)
B. 榨油(zhà) 胆怯(què) 垂蔓(màn) 浩瀚(hàn)
C. 享受(xiǎng) 眼睑(liǎn) 眸子(móu) 捡起(jiǎn)
D. 谴责(qiǎn) 强逼(qiǎng) 召集(zhào) 拒绝(jù)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B.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意思。
C.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D.他累得失魂落魄,想马上休息一下。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忆读书》是( )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中作者写给儿童指导读书的九个字是( ),( ),( )。
(2)“山外青山楼外楼,(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 )的《______》。读着这两句诗,我体会到了诗人浓浓的( )情。我还积累了这样的诗句( ),( )。
(3)多少事,( );天地转,( )。( ),只争朝夕。——毛泽东
(4)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 )的廉颇,认识了( )的海力布,认识了( )的(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5)《四季之美》全文按( )的顺序分别写了一年四季最美是时间段分别是( )、( )、( )、( )。
5、写出近义词
危害—________ 消弱—________ 柔和—________
6、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一百年来,中华儿女在党的lǐng dǎo( )下,tóng xīn xié lì( )狠狠dǎ jī( )敌人,终于迎来了lí míng( )。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jǔ shì wén míng( )的奇迹,得到世界人民的chēng zàn( )。
7、英子在《惠安馆》中结识的朋友是______________。
8、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坚强不屈—(_______________)气壮山河—(_______________)
深思熟虑—(_______________) 唾手可得—(_______________)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 家喻户晓—(_______________)
踉踉跄跄—(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包拯不持一砚归
北宋仁宗年间,清官包拯被调到著名的端砚出产地端州做地方官。//
包拯到任不久,便听说历任地方官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不堪言,就穿上便服,去砚工最集中的村子了解情况。
包拯进了村,就听见一间小茅棚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砚工们正在凿砚坯、刻图纹。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一边工作一边埋怨宫府要砚多,却付钱少。//
回到衙门,包拯立即找来经办贡砚的书吏张考文。这人专用端砚贿赂上司,博取上司的欢心。他一听包拯问起端砚的事,便奉上一块优质砚台,并讨好地说还有更多的好砚要送给包拯。
本来按规定,端州每年只向朝廷进贡十块贡砚,而地方贪官私自增加数目,中饱私囊,害苦了砚工。包拯越想越气,脸色铁青,把张考文送上的端砚“砰”的一声摔在地上。
张考文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才知道“包青天”果然铁面无私,赶紧叩头求饶,一五一十地把历年来贪官劣绅贪污勒索的实情招认出来。//
紧接着,包拯专门出了一份告示,规定不得任意增加贡砚数目,不准克扣砚工的工钱。百姓们高兴极了。//
包拯离任时,端州男女老幼都来码头送行。很多人携物相赠,都被包拯一一谢绝了。
官船在一片赞扬声中顺江而下,不久就到了羚羊峡。风和日丽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浊浪排空。
包拯这回可纳闷了:莫非手下人背着自己私受贿赂,藏于船上?他马上把大家召集起来查问,大家都说没有私藏。
包拯感到事有蹊跷,但又觉得自己平生廉正,上天断不会为难自己。然而,过了好一会儿,风还不停,浪也不止。
包拯追问再三,他的书童忽然跪下承认,离开前有人送了一块端砚,他认为是小事,就私下替包拯收了。
包拯一听,当即命令书童将砚台取出。这块端砚外包黄布,砚身雕龙刻凤,果然是方好砚。包拯喜爱书法,对文房用具也很钟情。但他连看也没看一眼,随手将端砚抛到江里。
说也奇怪,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
船开行不久,就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了一片沙洲。包裹端砚的黄布顺流而下,发出一片黄光,变成了沙滩。传说现在广东广利镇的“砚洲”和沙浦镇的“黄布沙”就是这样形成的。
【1】“包拯感到事有蹊跷,但又觉得自己平生廉正,上天断不会为难自己”中加点字“断”的意思是( )
A.绝对 B.间断 C.断绝,隔绝 D.判断,决定
【2】包拯到端州任职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实减轻了砚工负担。
【3】短文已用“//”分为五个部分,请给第5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画“__”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包拯离任时,端州男女老幼为什么都到码头为他送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端砚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除了端州的端砚,名列“四大名砚”的还有哪些?查一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轮回
多年前,每到清晨,她要送他去幼儿园前。他总是哭着对她恳求:“妈妈,我在家听话,我不惹你生气,求你别送我去幼儿园,我想和你在一起。” 急匆匆忙着要上班的她,好像没听见似的,从不理会他在说什么。
他也知道妈妈不会答应他,因而每天都是噘着嘴边哭喊着“我不要去幼儿园……”,边乖乖地跟在她身后下楼。
多年后,她年岁渐老,且患上老年痴呆症。他在为生计奔波打拼,没时间照顾她,更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待在家里。 思虑再三,他想到了一个地方。
在做出抉择的前夜,望着他进进出出,欲言又止的样子,她的神志似乎清醒了许多:“儿啊,妈不惹你生气,妈不要你照顾,不要送妈去养老院,我想和你在一起……”哀求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变得越来越弱,最后便成了哽咽。
他沉默了又沉默,反复寻找说服她的理由。 最终,俩人的身影还是出现在了市郊那座养老院里。
在办完手续,做了交接后,他对她说:“妈,我……我要走了!”
她微微点头,张着没有牙的嘴嗫嚅着:“儿啊,记住早点来接我啊……”
那一霎,他霍然记起,当年在幼儿园门口,自己也是这样含泪乞求:“妈妈,记住早点来接我啊……”此刻,泪眼婆娑的他,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1】联系上下文理解“霍然”的意思,用近义词解析。
霍然就是______然、______然等。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和_______。
【3】(1)多年前母子分别时“他”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年后母子分别时“他”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年前妈妈送儿子去__________,多年后儿子送妈妈去_________,他们都是为了____________而分别。
【5】对“此刻,泪眼婆娑的他,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他想到妈妈很不容易,决心不去工作,专心在家里陪伴母亲。
B.他听到妈妈的话心里很难受,禁不住流下眼泪,有对母亲的不舍和情不得已。
C.听到妈妈的话,他想到了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跟母亲分别时母亲的固执和绝情,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石峰山日落
为了看日落时的景象,我爬上了石峰山,登上了株洲市最高的云峰阁顶层。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斜了,它收敛(jiǎn liǎn)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姑娘露出红红的脸蛋,就在它的周围留下一圈柔和的光晕。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净的湖水,现在也慢慢地加重了颜色,越来越浓,越来越蓝,简直像画家用蓝色的画笔层层加深了似的。它周围的天空却呈(chéng chén)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这时,镶嵌在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lán luán),在夕阳的照耀下反射出闪闪的金光,显得分外壮丽,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日落前的景象太美了!太美了!”
过了一会儿,太阳突然涨红了圆溜溜的脸颊,像个大红球,向天空、向峰峦、向大地喷出了红艳艳的光芒。它周围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 )不断地更换锦衣( )艳红的( )大红的( )橘红的( )粉红的( )美丽极了( )刹那间,弥漫了大半边天,像铺展开的一匹瑰丽的锦缎。
这时候,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显露出自己美丽的容貌,带着满腔的喜悦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只把那红光留在遥远的峰顶和天际。最后,它愉快地一跳,消失在山后了。随着暮色渐渐地降临,远处的山峦模糊了。我仍旧凝视着天际,我的心久久地陶醉在这日落的奇观之中……
【1】用“√”选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填写在后面括号里。
清楚__________ 忧愁____________ 出现__________ 缩小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第4自然段空格内加上恰当的标点,并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1】“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这里的“学问”指的是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2】“胜利的彼岸”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那怎样到达胜利的彼岸呢?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
13、类文阅读
绿叶赋
邵 妍
美丽的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 磨)术师,它创造的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一朵朵鲜艳娇美的花姹紫嫣红,婀娜多姿。
在这万紫千红的花海中,有人喜爱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有人钦佩兰花的幽香沁人心脾;更有人爱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高品质。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以此为话题,写出了(溢 益)彩流光的千古佳作。
可是,谁又曾注意过那微不足道的绿叶呢?
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配。的确,如果世界上只有红、橙、黄、青、蓝、紫这几种色彩,单单没有绿色,哪能谈得上“美丽”二字呢?
我喜爱绿叶的色泽青翠,更爱它不争名夺利的高贵品质,因此,我制作、收集了许多树叶标本和叶脉书签。
有一次,我去小莉家玩。她给我看了许多花(瓣 辨)标本。我把我制(作 做)的树叶标本和她“较量”,小莉很不服气。我对小莉说:“绿叶,没有鲜花的色彩,没有幽幽沁人的清香,可它也有它的可贵之处:它吸收氧化碳,制造氧气,造福于人类。但也有些人,只愿作红花,不愿作绿叶,没有绿叶的陪衬,怎能显出红花美的所在?也有的人,不追求吃穿打扮、不争名、不求利,努力学习、工作,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做个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听了我的话,小莉深思了。她在想什么呢?我不知道。可我想这件事对她一定有所触动,她一定会懂得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选自《黄冈语文读本》长江文艺出版社)
【1】用“√”选出文中括号中正确的字。
【2】仿写词语。
示例:万紫千红、千姿百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用“___”画出来。
【4】作者在文中赞扬了绿叶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短文,说说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解释下面词语。
张口结舌——____________
恼羞成怒——____________
光明正大——____________
【2】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这句话中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画出三个描写吉鸿昌神态的句子。
【4】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迹,表现了吉鸿昌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5、阅读课内语段《景阳冈》节选,完成练习。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 ),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 )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 )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 )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
【1】将下列动词恰当地填入文中括号内。
轮 劈 揪 掀
【2】阅读中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结合文意猜一猜它的意思。如“梢棒”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表示时间非常短促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们写作文时也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表达这个意思。
【4】老虎抓人主要靠三招: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老虎的三招,只用一个办法: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5】通过语段,我们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与武松有关的故事我还知道有:_____________ 。
【6】读过《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后,你一定感受颇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或者人物,说说读后的感想(武松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一字毁千军
1935年5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展开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讨蒋,曾商定双方部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兵力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不幸的是,在拟定作战命令时,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把“沁(qìn)阳”的“沁”多写了一笔,成了“泌(mì)阳”。碰巧河南南部就有个泌阳,不过这个地方与沁阳有千里之遥。冯玉祥的部队接到命令,匆匆赶往泌阳,结果贻误战机,错过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蒋军获得了主动权。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一字之差,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
1、你知道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
2、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17、课外阅读。
好读书
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只要看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短文题目“好读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读完短文,我知道书的种类有科学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第⑤段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读书的好处,请你仿照这段话再写一个结构相同的句子。
读书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
【4】请用“//”给文章划分段落:①②③④⑤⑥,这篇文章的结构是:_________。
18、阅读《快手刘》(节选),做题。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
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个小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
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覆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但他从未失手。
……
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人。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的词语。
廉价:____ 破绽: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滴溜溜:____、____、____
翻来覆去: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描写快手刘变戏法动作的句子。从这些动作描写中可以体会到____。
【4】快手刘变戏法的时候,周围的人会有什么反应呢?想象一下他们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等,用一段话写下来。
____
19、课内选文考查。
军神(节选)
①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②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③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④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1】课题“军神”和文中的“病人”都是指____________。(填人物)
【2】选文第①自然段聚焦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画出病人在接受手术时的表现,再联系上下文,想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0、纳兰性德身在万里之遥的边关,怎能不思念故乡?(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通过并讨论了《班级公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改为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岸英是我的儿子。岸英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朝鲜战场上,有不少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认真倾听和注视着作报告的校长。(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训练。
题目:我爱家乡的________
提示:我们都爱家乡的山山水水,爱家乡的一草一木,爱家乡的大街小巷,爱家乡的公园广场……现在,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表达你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吧!注意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语句通顺,字迹工整,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