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举世闻名(往上托)
B.奇珍异宝(奇异)
C.风景名胜(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2、在汉字演变过程中,出现在金文之后的字体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隶书
3、“他疾步走到那里。”这句话中,“疾”的意思,是第( )项。
A.病,身体不舒适
B.一般的痛苦
C.缺点
D.迅速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原文: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 安邸》
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
(3)课文内容:《将相和》 共写了三个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赞扬了蔺相如__________品质。
(4)日积月累:不饱食以终日,_____。——葛洪
___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岳飞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
5、根据语境,拼一拼,写一写。
(1)kăo shì________临近了,我要好好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
(2)边防战士们日夜守卫着祖国的biān jiāng________。
(3)他能在瀑布qīng xiè________ 而下的潭水里qián shuĭ________,真是了不起。
6、根据背诵过的内容填空。
1.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__________在骨子里的__________诗。(《白鹭》)
2.垂緌饮清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飞
4.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乞巧》)
5.《己亥杂诗》中表达龚自珍渴望社会变革、国家振兴强烈愿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shǔ luò jǐng jué xùn qī ài mù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fǔ chōng jiā cháng xiē liáng máng lù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8、组词。
撤 澈
说 悦
既 溉
傍 螃
从 丛
漂 飘
朝 潮
波 玻
9、阅读理解。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颖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裏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
(2)鼎鼎有名: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选自古典名著《___》,“四大名著”的另外三部古典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有许多成语都出自这本书,请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再写两个出自这本书的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中,刘备送徐庶出城的情节,表现了两人间____________之情。
【4】故事中的几个人物,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我的“长生果”(节选)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想种种神话传说;路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1】联系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如饥似渴:___________
不言而喻:___________
【2】阅读给“我”的报偿是什么?请用波浪线画出。
【3】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高尔基说:___。
我说:___。
11、材料一
①蜘蛛在母性方面的表露甚至比猎取食物时所显示的天才更令人叹服。它的巢是个丝织的袋,它的卿就产在这个袋里。它这个巢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气球,大小和鸽子蛋差不多,底部宽大,顶部狭小且是削平的,围着一扇蛤形的边。整个看来,就是一个用几根丝支持着的蛋形的物体。
②巢的顶部是凹形的,上面像盖着一个丝盖碗。巢的其他部分都包着一层又厚又细嫩的白缎子,上面点缀着一些丝带和一些褐色或黑色的花纹。我们立刻可以猜到这一层白缎子的作用,它是防水的,雨水或露水都不能浸透它。
③为了防止里面的卵被冻坏,必须有一些专门的保暖设备。让我们用剪刀把包在外面的这层防水锻子剪开来看看。在这下面我们发现了一层红色的丝。这层丝不是像通常那样的纤维状,而是很蓬松的一束。这种物质,比天鹅绒还要软,比冬天的火炉还要暖和,它是未来的小蜘蛛们的安乐床。
④在巢的中央有一个锤子一样的袋子,袋子的底部是圆的,顶部是方的,有一个柔嫩的盖子盖在上面。这个袋子是用非常细软的缎子做成的,里面就藏着蜘蛛的卵。这些是蜘蛛的宝贝,母蜘蛛必须保护它们不受冷空气的侵袭。
材料二
①蜘蛛妈妈的负担真不轻啊!它每天要同时照应三只卵袋。
②蜘蛛的巢非常别致,远看像一个核桃,上小下大,又像倒置的小气球悬挂在墙上。蜘蛛的丝虽然也是白色的,卵袋却一点儿也不像蚕茧那样由一层层白色的丝缠绕而成,而是像羊皮质地,还布满细小的看起来非常结实。蜘蛛的巢是防水的,即使遭遇风雨也无大碍。内壁蓬松柔软,如天鹅绒一般,能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
③有一只卵袋里的小蜘妹已经迫不及待来到外面的世界了。蜘蛛妈妈忙起来了,它先在破了的卵袋周围织了一层保护网,既可以避免小蜘蛛乱跑,还能把入侵者阻挡在外。蜘蛛妈妈又到卵袋的上方,在墙角吐了一些乱丝。我正纳闷着,一片枫杨树的叶子飘落了下来,正好被凌乱的蛛丝挡住,并和墙面呈直角,于是这片叶子在卵袋上方自然就变成了一个“遮阳棚”。
④这样,刚出卵壳的小蜘蛛不但可以在遮阳棚下乘凉,还能避免被雨水淋湿了身体。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蜘蛛的巢能够防水是因为包着一层红色的丝。_________
(2)蜘蛛巢中一层红色的丝是小蜘蛛们的安乐床。_________
(3)蜘蛛妈妈在卵袋周围吐丝织网,是为了给蜘蛛宝宝搭“遮阳棚”。________
(4)蜘蛛的巢不仅能防寒,还能保暖。________
【2】阅读材料一,完成表格。
巢的整体形状 | 蛋形,鸽子蛋大小 |
巢的顶部 | __________ |
巢的其他部位 | __________ |
巢的里层 | __________ |
巢的中央 | __________ |
【3】对材料一中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蜘蛛的巢很大
B.运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蜘蛛的巢的形状、大小
C.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蜘蛛的巢很小
D.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蜘蛛的巢的形状、大小
【4】材料二第( )段的内容与材料一的内容相对应。
A.①
B.②
C.③
D.④
【5】材料二第③段中加点词“遮阳棚”指的是什么?你觉得这样写好吗?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女清洁工
深秋的清晨,深蓝的天空中缀着几颗亮闪闪的星星,远处的山峦依稀可见。街上静悄悄的,树木、小草在冷风中颤抖着。
随着“嗒嗒”的马达声,一辆清洁车驶了过来。一位年轻的姑娘,穿着蓝色的工作服,秀美的脸上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她的两只眼睛多么坦然,多么明亮。她驾驶着清洁车,迎着冷飕飕的晨风□行驶在宽敞的街道上□她带走了落叶□纸屑□尘土和果皮□留下了洁净的路面□啊□这不是小王阿姨吗□她是我原来的邻居呀□
那年小王阿姨高中毕业,父母劝她参加纺织厂的招工考试,但她却执意要当清洁工人。她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她当上了清洁工人,有一次,一位老同学找她,问起她的职业,当得知她是个清洁工人后,惊讶得睁大了眼睛,感到疑惑不解。但小王阿姨却自豪地说:“清洁工人有啥不好,城市要没有清洁工人,哪还有人们健康幸福的生活?”
如今,她已是出色的城市美容师了。骑车的,走路的看着一尘不染的街道,都对她产生了敬佩之情。
我想:清洁工人给人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这和医生给人们健康,演员使人们快乐,教师让孩子们成长,是完全一样的。
【1】我阅读完本文用时约____分钟。
【2】在第二自然段的“□”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用“ ”画出描写年轻女清洁工外貌和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
【4】用“√”画出与下面这句话意思相同的句子。
城市要没有清洁工人,哪还有人们健康幸福的生活?
(1)城市要没有清洁工人,怎会有人们健康幸福的生活?( )
(2)城市要没有清洁工人,也会有人们健康幸福的生活。( )
(3)城市要没有清洁工人,就不会有人们健康幸福的生活。( )
(4)城市要没有清洁工人,难道会有人们健康幸福的生活?( )
【5】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品读
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达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她工作了很久,还是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而她已经疲倦不堪了。
(1) 她一开始造了一个小人儿,这个“人”一落下来就具有生命,开口叫她“妈妈”。“妈妈”这一声呼喊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里感觉?
(3)女娲辛劳地工作,为了加快速度造人,她用藤条沾泥浆一挥,造出了更多的人。晚霞里,星光下,女娲忙碌疲倦,这样的描写显露出一位母亲 的身影。
①勤劳 ②智慧 ③伟大 ④善良 ⑤勇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4)请在选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女娲给孩子命名以及她心理、神态描写的句子。
14、阅读文学作品《张大力》,完成练习。
①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②候家后有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③“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④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则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⑤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牌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⑥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摞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地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⑦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⑧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⑨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⑩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⑾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选自《俗世奇人》,略有改动)
【1】“聚合成”的大门口放了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目的是什么?( )
A.引起人们的注意,炫耀石料。
B.证明店里石料是坚实耐用的。
C.发现能举起此锁的大力气的人。
D.向力大无边的张大力发起挑战
【2】“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里夸人的方法具体指的是什么?( )
A.赞扬张大力为“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
B.“聚合成”的老板非常尊敬张大力,称其为张老师,还让座请茶。
C.“聚合成”的老板用赏银百两的方式吸引张大力举起店前的石锁。
D.举锁中的特别规定——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3】文中张大力的内心主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A.高兴——着急——怀疑——高兴
B.高兴——着急——怀疑——愤怒
C.高兴——愤怒——着急——鄙视
D.高兴——愤怒——着急——高兴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张大力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结尾张大力没得到赏银,为什么还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游圆明园遗址
天气晴朗,碧空万顷,凉风袭人。我和家人一同去圆明园遗址游览新开辟的福海公园。
来到圆明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对威严的狮子,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似乎随时准备与敢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继续往里去,只见废墟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路两旁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了无限生机。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走到旧址旁,我看见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侵略者虽然烧毁了我们美丽的圆明园,但是摧毁不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的精神。这边虽还是伤痕累累的劫后遗址,但在那边却已建起了漂亮的福海公园。
继续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岛的中央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好似一块无瑕的翡翠。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那一座座小桥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这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啊,圆明园!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
【1】认真读文章,填空。
(1)作者在圆明园遗址看到了威武的__________,嫩绿的__________,盛开的_________,怒视着远方的______________,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福海公园的美,首先写了湖水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了湖周围的______________像个大托盘。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
【2】文中的过渡段是第_______自然段,它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用“____”画出来。
【4】你认为该不该重建圆明园?为什么?把你的理由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我能行。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1.用简短的文字概括这个自然段的意思:_ __(二至四个字)
2.读画“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不容争辩”表现出父亲放鱼__ ,不允许我 。我还可以用____ 、____等词语形容父亲自觉遵守公共道德的坚决态度。
(2)“尽管……但是……”这个关联词语中的“尽管”还可以换成____、_____等,意思不变,我还可以用这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____
3.从句中“慢慢地”“依依不舍地”体会到作者 、 的心情。“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进一步体现了作者眼睁睁地看着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转眼消失了,无比 的心情。这是“道德实践起来很难”的具体体现。
17、阅读。
假如没有灰尘
①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②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
③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陆地上空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排放物、燃烧烟尘、土壤扬尘等。
④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⑤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现蓝色。灰尘则不同,它不加选择地散射七色阳光。我们看到遥远的天空随高度降低而逐渐由蓝变白,就是因为底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由于只存在气体对阳光的散射,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
⑥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飘浮。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中难以形成云雾,也难以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逐渐增加,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此外,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1】(判断)根据上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灰尘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______)
(2)陆地上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排放物、燃烧烟尘、土壤扬尘等。 (______)
(3)大气中的灰尘容易散射紫、蓝、青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现蓝色。 (______)
(4)我们平时看到的阳光很柔和,是因为它经过灰尘的散射削弱了强度。 (______)
【2】(简答)“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句话中的“大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暑假快到了,家住开州的小芳一家准备去桂林旅游,请你观察表格,完成练习。
开州天气预报 桂林天气预报
日期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天气情况 |
| 日期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天气情况 |
7月5日 | 32 | 27 | 晴 |
| 7月5日 | 26 | 20 | 阵雨转晴 |
7月6日 | 32 | 26 | 晴 |
| 7月6日 | 28 | 21 | 阵雨转多云 |
7月7日 | 31 | 27 | 晴 |
| 7月7日 | 28 | 20 | 多云转小雨 |
7月8日 | 30 | 25 | 晴 |
| 7月8日 | 27 | 22 | 晴到多云 |
7月9日 | 31 | 26 | 晴 |
| 7月9日 | 26 | 20 | 阵雨转晴 |
【1】比较上面两个表格,你发现开州和桂林的天气特点分别是:(1)_________(2)__________
【2】比较两地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你会建议小芳一家他们在衣物的准备上注意_______
【3】从“桂林天气预报情况”看,你会建议他们带上_________。(至少一种)
19、阅读
吃瓜子(节选)
丰子恺
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オ!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闲”法。其所以最有效者,为了它具备三个条:一、吃不厌;二、吃不饱;三、要剥売。
俗语形容瓜子吃不厌,叫作“勿完勿歌”。它有一种非甜非咸的香味,能引逗人不断地要吃。想再吃一粒不吃了,但是嚼完吞下之后,口中余香不绝,不由你不伸手向盆中或纸包里去摸。我们吃东西,凡一味甜的,或一味咸的,往往易于吃厌。只有非甜非咸的,可以久吃不厌。瓜子的百吃不厌,便是为此。有一位老于应酬的朋友告诉我一段吃瓜子的趣话:说他已养成了见瓜子就吃的习惯。有一次同了朋友到戏馆里看戏,坐定之后,看见茶壶的旁边放着一包打开的瓜子,便随手向包里掏取几粒,一面咬着,一面看戏。咬完了再取,取了再咬。如是数次,发现邻席的不相识的观剧者也来掏取,方才想起了这包瓜子的所有权。低声问他的朋友:“这包瓜子是你买来的吗?”那朋友说“不”,他才知道刚才是擅吃了人家的东西,便向邻座的人道歉。邻座的人很漂亮,付之一笑,索性正式地把瓜子用来请客了。由此可知瓜子这样东西,对中国人有非常的吸引力,不管三七二十一,见了瓜子就吃。
俗语形容瓜子吃不饱,叫作“吃三日三夜,长个屎尖头”。因为这东西分量微小,无论如何也吃不饱,连吃三日三夜,也不过多排泄一粒屎尖头。为消闲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倘分量大了,一吃就饱,时间就无法消磨。这与赈(zhèn)饥的粮食目的完全相反。赈饥的粮食求其吃得饱,消闲的粮食求其吃不饱。最好只尝滋味而不吞物质。最好越吃越饿,像罗马亡国之前所流行的“吐剂”一样,则开筵大嚼,醉饱之后,咬一下瓜子可以再来开筵大嚼,一直把时间消磨下去。
要剥壳也是消闲食品的一个必要条件。倘没有売,吃起来太便当,容易饱,时间就不能多多消磨了。一定要剥,而且剥的技术要有声有色,使它不像一种苦エ,而像一种游戏,方才适合于有闲阶级的生活,可让他们愉快地把时间消磨下去。
具足以上三个利于消磨时间的条件的,在世间一切食物之中,想来想去,只有瓜子。所以我说发明吃瓜子的人是了不起的天才。而能尽量地享用瓜子的中国人,在消闲一道上,真是了不起的积极的实行家!试看粮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便可想见中国人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
我本来见瓜子害怕,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
【1】瓜子吃不厌的原因是( )
A.瓜子的营养成分高
B.瓜子有一种非甜非咸的香味
C.吃瓜子有益人体健康
D.可以消磨时光
【2】第2自然段中作者插入叙述“朋友说的吃瓜子的趣话”的目的是( )
A.强调作者的朋友喜欢吃瓜子
B.说明作者的朋友诚实
C.说明邻座的人大方
D.说明瓜子对国人的吸引力
【3】文章的结构属于( )
A.总——分——总
B.分——总
C.并列
D.递进
【4】“最好越吃越饿,像罗马亡国之前所流行的“吐剂”一样……”句中的“亡国”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6】“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作者更加害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
②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21、照例子,将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注意意思不能变。(4%)
例: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改为陈述句:这是伟大的奇观。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爱戴吗?
22、句子训练营。
1.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改变句子说法,意思不变)
2.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缩句)
3.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仿写)
23、习作
题目:忘不了你
生活中一定有不少人给过你帮助、关心、照顾……选择其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用一件事来表现他(她)。请将此事写具体,特别是忘不了的那个瞬间的切身感受。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②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交代清楚。
③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具体描写。
④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挚。5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