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横线上填上下列歇后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夏天的天气,就像 ,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儿就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A.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B.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C.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D.梁山泊的军师——无用
2、《山羊与牧羊人》中牧羊人打到了山羊的( )?
A.脚 B.身子 C.角
3、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有《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和祝英台》和( )
A.《牛郎织女》
B.《嫦娥奔月》
C.《后羿射日》
4、根据课文内容或语境填空。
(1)珍惜时间是关键,岳飞告诉我们“莫等闲,_______,_______”,葛洪告诉我们“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自然景物透真理,《蝉》中这样表达“居高声自远,________”;民间故事能相传,我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是《________》《白蛇传》《孟姜女》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2)“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爱国”由古至今,民 族之魂。宋代_____八十五岁绝笔诗《示儿》,念念不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 ”,渴望祖国统一之情热切强烈;清代龚自珍《_____》中经典名句“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更表达了诗人期待杰出人物、渴盼改革大潮的决心和抱负。课余时间我积累的爱国诗词还有《_____》《_____》。
5、快乐读书吧。
中国四大名著巧妙地安排了好多和“三”有关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你读过哪些带“三”的故事呢?照样子填一填。
古典名著 | 人物 | 故事情节 |
《____》 | 宋江 | 三打祝家庄 |
《红楼梦》 | ____ | 三进大观园 |
《____》 | 刘备 | 三顾茅庐 |
《西游记》 | 孙悟空 | ____ |
6、根据语境填歇后语。
(1)我今天放学回家,还没有放下书包,就被妈妈训了一顿,真叫“( )”。
(2)小明这学期各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大家都夸他有进步。小明这叫“( )”。
(3)一片好心却把事情办糟了,我真是“( )”了。
(4)奶奶的医术可真是“( )”啦!连外省的人都辗转奔波来找她治病。
(5)今天早晨天气还阴沉沉的,到了11点就放晴了,这可真是( )。
7、用“ ”选择正确的答案。
(1)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玲珑剔(tì tī)透 潜(qián qiǎn)龙腾渊 长年累(léi lěi)月
(2)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汉字:
(迅 讯 汛)期 金碧辉(皇 煌 惶) 羡(幕 慕 暮)
(3)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默而知之(知识 记住) 众星拱月(环绕 向外钻) 负荆请罪(遭受 背)
(4)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成语:
他为人机敏,(足智多谋 诡计多端),人称“小诸葛”。
8、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惊慌失措—(_______________) 忠心耿耿—(_______________)
垂头丧气—(_______________) 愁眉苦脸—(_______________)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 目不转睛—(_______________)
9、阅读
___________
清醒了,化学实验中那可怕的一声爆炸。他绝望地号叫着:“我不能没有眼睛,不能没有……”喊了一整天,嗓子哑了。他累极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邻床病友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开始讲的什么他全然不知。现在听见了,那是一个老人的声音:“窗外,远远的青山;绿树环绕着小村;村边池塘中漂浮着鸭子;牧童骑着老牛从夕阳中走来。近处,金黃的麦田,麦穗随着轻风微微摇曳;树枝上对对麻雀,瞪着圆圆的小眼睛……”听着听着,他仿佛看见了青山犹在,夕阳更红的景色。他静静睡去了。
第二天清晨,老人又开始讲述:“太阳正从东方升起,把天边烧红。一架银色飞机追赶着太阳,在灿烂的阳光中飞翔……”他听着,沉默着:现在( )那景色有多么壮丽,我( )无法看见了……于是,他又嚎叫起来:“你不要再(夸奖 炫耀)你有眼睛。我恨……”老人停止了讲述,长叹一声,病房死一样(幽静 寂静 安静),死一样黑暗。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怕这寂静、黑暗,他需要老人的声音,于是,老人又娓娓讲述起来,“现在,一弯明月高悬,星星(点缀 装修 装饰)夜幕。薄云徐徐飘动,星、月含羞地看着大地,看着你和我,祝福你能重见它们……”听着,听着,他进入了梦乡。
就这样,老人每天给他描绘窗外的景象。不知过了多少日,他终于拆去缠着的厚厚纱布,他隐约看见眼前的护士、医生,( )很模糊,( )确实看见了。他激动得哭了……突然间,他想起了邻床的那位老人。苍然古貌的老人侧坐在床上,(眺望 仰望 张望)着窗外。他冲过去,展开双臂拥抱老人,“是你,月亮、星星的祝福,我看见了,什么都能看见了。”然而,就在他拥抱老人,老人循声回过头来的一刹那,他看着老人那双眼睛,惊呆了,木然了。
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明亮。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然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去文中括号内你认为不适合的词语。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老人讲述的景色很美,请你用“___________”画出其中的一句。
【5】“他看着老人那双眼睛,惊呆了,木然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句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
A.老人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人羡慕
B.老人的眼睛虽然失明了,但他的心灵却依然美好
C.“他”对老人的思想境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7】给文章取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10、阅读理解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1】联系上下文理解标下划线的词语。
(1)厚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比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草附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为表现人物性格,采用了哪几种写法?用“√”选出。
(1)从语言、动作、装扮等多个角度表现人物特点。( )
(2)多处运用打比方、拟人的手法进行生动描写。( )
(3)人物相互对比,更突出各自的性格特征。( )
【3】照样子,联系全文,用四字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特点并填空。
足智多谋的吴用 ________的柴进
________的林冲 ________的洪教头
上面的四个人物中,你最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分钟演讲
①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降了半旗致悼。
②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国家元首相继去世,联合国还从来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③为此,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广场上,言词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国家的第一元首去世,联合国大旗依旧升得那么高;中国的第二元首去世,你们却为他降半旗,这是为什么?”
④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前台阶上发表了一次十分简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的决定。原因有二: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的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完了。”
⑤他说完转身就走,广场上只留下了那些哑口无言的外交官,随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1.多音字组词。
2.写出反义词。
罕见——( ) 聚集——(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不计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哑口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第②节中“这是非常罕见的事”的“这”指____________。
(2)第③节中“你们却为他降半旗”的“他”指____________。
(3)第④节中“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的“她”指____________。
(4)第⑤节中“他说完转身就走”的“他”指____________。
5.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决定为周恩来下半旗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拓展阅读。
黄继光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
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
他带领两名战士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
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1】给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奏效(còu zòu) 拂晓(fó fú)
贻误(yí tái) 敦实(dūn zhūn)
【2】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用自己的身体堵敌人的枪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战友们冲上“零号”高地,发现黄继光的遗体时,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朝鲜战场上,还有许多战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
天色灰暗,几名游客驱车行驶在山中一条铺满松针的小道上,茂密的常青树罩在他们的上空。越往前去,山中的景色愈加荒凉。突然,在转过一个弯后,他们一下子震惊得喘不过气来。
就在眼前,就在山顶,就在沟壑和树林灌木间,有好大一片水仙花。各色各样的水仙花怒放着,从象牙般的淡黄到柠檬般的嫩黄,漫山遍野地燃烧着,像A______
是不是太阳不小心跌倒了,如小溪般将金子漏在山坡上?在这令人迷醉的黄色的正中,是一片紫色的风信子,如瀑布般倾泻在黄色正中。一条小径穿越花海,小径两旁是成排的珊瑚色的郁金香。仿佛这一切还不够美丽似的,倏忽有一两只蓝鸟掠过花丛,或在花丛间嬉戏。它们的红色胸脯和宝蓝色的翅膀就像B______
是谁创造了这么美丽的景色?是谁创造了这样一座完美的花园?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带,这座花园是怎样建成的?无数的问号在游客的脑海里跳跃,他们下车走入园中。
花园的中心有一栋小木屋,上面有一行字:我知道您想知道什么,这儿是给您的回答。第一个回答是:一位妇人的两只手、两只脚和一点想法;第二个回答是:一点点时间;第三个回答是:开始于1958年。
面对简洁的文字,游客们默默无语。一位平凡的妇人,凭借几十年间一点点地、不停地努力,①竟然创造出一个美丽的奇迹,这个世界也因为她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丽。
在我们年轻的心中,成功是一个了不起的字眼儿,就如同远方那一座雄伟的山峰,可望而难以企及。然而,当我们面对这座燃烧的花园时,我们就会明了,成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每天只做一点点,但又坚持着每天都做一点点。就像那位平凡的妇人最终创造出一座美丽的花园一样,如果我们能够选准目标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总有一天,②奇迹也会在我们的手中诞生。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AB两处。(填序号)
①闪动的宝石。
②一块美丽的地毯,一块燃烧着的地毯。
【3】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都有“奇迹”这个词语,请选择它们所代表的意思。
句子①:______ 句子②:______
A.在荒凉的山林创造出那片美丽的花园。
B.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实现目标,获得成功。
【4】“成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每天只做一点点,但又坚持着每天都做一点点。”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成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B.只要做一点点就可以成功。
C.只有坚持才能够成功。
D.每天少做一点就可以成功。
【5】下面的词语都是文中的,能概括本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的词语是( )
A.默默无语
B.持之以恒
C.选准目标
D.令人神往
【6】读了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名人读书法
①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适合怎样的读书法,还是应该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么无论过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弄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文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②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同时读五六本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 )在一天之内,( )不见得对同一本书怀有一样的热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读书时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其效果肯定要比“感情专一”地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要好得多。
③当然,( )哪种读书法,对每个读书人来说,它( )只是一种方法而已。所以,万不可被某种方法左右,尤其忌讳死读书、读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 )能钻进去,( )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浩如烟海:________ ②因人而异:________
【2】给短文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无论……都…… 即使……也…… 既……又…… 虽然……但是……
【3】作者在短文中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总结的读书法,分别是:鲁迅的___,爱因斯坦的___,毛姆的____。
【4】孟子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告诫我们不应该___,而应该___。
【5】你喜欢哪种读书方法?为什么?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生命的一部分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然在看书。
在出差或旅行途中,在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枕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心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逞的书,不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有创造性。
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颠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心悦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读书,与作者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再忙也一定要抓住一切时间读书。
B.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
C.时下热门的书,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
D.有一些偶然遭逞的书,一定不要读。
【3】说说划横线的句子给你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读书带给你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动物的散热方法
大多数动物热的时候不出汗。会出汗的动物大概只有人和马。
你知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出汗?出汗能够降低体温呗,体温降下来就凉快了。在手臂上抹点水,让风吹吹,凉飕(sōu)飕的吧?凉凉的感觉就表明体温降下来了。出汗让身上变得湿乎乎的,水分蒸发的时候能带走热量,我们也就觉得凉快了。
动物们虽然不会出汗,但照样会感觉到热,这可怎么办呢?别担心,动物们各有降温的高招,用自己的方法解暑。
大象热的时候会扇耳朵,“呼啦呼啦”扇着大耳朵,扩大跟空气的接触面积,体温就降下来了。狗感到热的时候会张开嘴“呼哧呼哧”喘大气,热气就从嘴里跑出来了。有时候狗还会流口水呢,这跟我们出汗的效果差不多。
海狮热了,会把一只前腿伸出水面摇摆,就像招手说“bye——bye”。水里有时候也挺热的,把湿漉漉的腿伸出水面吹吹风,降温的原理跟出汗一样。袋鼠会用舌头“吧唧吧唧”舔前爪,这样降温的原理也跟出汗一样。
鹈鹕(tí hú)会晃荡着它的喉囊(náng)降温。在进食以外的时间,鹈鹕的喉囊都是紧缩着的,热的时候就放松下来晃荡晃荡。鸬鹚(lú cí)是一种跟鹈鹕一样有喉囊的鸟,渔民会训练它捉鱼。鸬鹚潜入水下,捉住鱼放在自己的喉囊里,然后回到渔民的船上,再把鱼吐出来。鸬鹚的降温方法跟鹈鹕一样,也是晃荡喉囊。
鸵(tuó)鸟的散热方法是竖起全身羽毛,让空气从羽毛间通过。
动物们在感觉热的时候各出奇招,目的只有一个——降温。还有一个防暑降温的最好方法,就是到阴凉的地方去休息,又简单又有效。在炎热的时候,动物们首先选择进入阴凉的地方,要是没有阴凉的地方,或者躲进阴凉的地方还是热,那就只能另想办法了。对于动物们来说,阴凉的地方算得上是“避暑胜地”了。
【1】文中的“避暑胜地”指的是( )
A.阴凉的地方。
B.风景优美的地方。
C.比较安静的地方。
D.名胜古迹。
【2】对于动物们防暑降温来说,文中介绍了一个最好的方法是( )
A.在身上抹点水。
B.到阴凉的地方休息。
C.张开嘴大口喘气。
D.用舌头舔身体。
【3】人类出汗的原因是( )
A.出汗相当于脱掉一件厚衣服。
B.出汗能够降低体温。
C.出汗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
D.出汗会让我们感觉到冷飕飕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出汗的动物有很多。
B.动物们不会感觉到热。
C.鸬鹚的降温方法和鹈鹕一样,也是晃荡喉囊。
D.动物们在感觉到热的时候各出奇招,目的很多。
【5】你还知道动物有哪些降温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父亲的礼让
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做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雀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地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那去,他父亲上山打柴折( )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
还能挣( )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我觉得一肚子委屈。
父亲到外面招呼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得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1】给带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谦让---( ) 承受---( ) 啜泣---( ) 突然---( )
【3】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选择其中一个成语造句。
( ) ( )
【4】为什么父亲把名额让给了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结尾说“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你知道当初的父亲那么做的理由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材料。
善良的种子
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kōu)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地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sù)昧(mèi)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满车厢的人都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做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从不含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昧平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当时的心情。
(1)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善良的种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用“ ”画出。
【5】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父亲(节选)》,说说两文中刻画的父亲形象有什么不同。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把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一壶老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唤醒fú Xiǎo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一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wēi fēng lǐn lǐn的雄狮
——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
——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bō dòng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bēn téng着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词语。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横线画下来。
3.说一说作者爱祖国的什么。
20、按要求,写句子。
(1)窗边吹来的风缭乱了外祖父平日里梳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亮得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用同样的修辞手法描写“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胖墩儿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用上多个动词仿写句子,表现人物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22、按要求写句子。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缩句: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燕子飞过田野
扩句(至少扩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3、习作。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人为你提供过无私的帮助,有的人与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你选择一位,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习作,通过具体的事例、场景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
要求:有真情实感,叙事清楚,400字左右,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