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相同的,请找出来画上“√”。
A、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 ( )
B、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 )
C、鄂温克姑娘端上温热的奶茶。 ( )
D、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 ( )
2、下面有关科普名著《森林报》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是英国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
B. 它是采用报刊的形式,用轻快的笔调,讲述森林里发生的故事。
C. 它是十二个月森林新闻的精彩合集。
D. 它是自然科学与儿童文学的完美结合。
3、下列各句中,加点部分不能用括号中的内容替换的一项是( )
A.李林鼻子都气歪了,因为他辛苦一上午画的山水画被妹妹破坏了。(气急败坏)
B.狼牙山五壮士最终因寡不敌众,全部选择了从悬崖上跳下去。(一山难容二虎)
C.我们要勇于克服前进首路上的种种困难,不能畏首畏尾,遇到一点儿困难就相当“逃”。 (前怕狼后怕虎)
D.两人闹矛盾,不要总指责对方,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 (孤掌难鸣)
4、重点句子品析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一比,组成词语。
寇( ) 梭( ) 嫌( )
冠( ) 琐( ) 廉( )
6、辨字组词。
销________ 暇_______ 侵_______ 幕_______ 协______
哨________ 瑕_______ 浸_______ 暮_______ 胁______
7、解释下列词语
①悲痛
②阻止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神( )妙( ) 一声( )( ) 寸草( )( )
( )( )成竹 手( )脚( ) ( )尊( )优
(1)ABAC式的:半信半疑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写生活安定、幸福的:太平盛世 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月亮
①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古往今来,它有很多好听的名字,诸如玉盘、冰镜、蟾宫、婵娟等。这说明人类对月亮有深厚的感情。
②月亮比地球小得多,直径约3476千米,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多千米。
③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这样,地球上的夜空便有了一个天然光源。
④月亮上的环境很恶劣。没有空气,没有水,也没有风、云、雨、雪。声音不能传播,热量无法对流。白天,被阳光直射的地方,中午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间则又降到零下183摄氏度。
⑤月亮上有山脉、高原、平原、低地和坑穴。最高的山峰达9000多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它那明亮的部分,是山脉和高原,而黑暗部分则是平原和低地,所以,它的地形是多样的。
⑥中国人对月亮情有独钟,常有人用月亮表达思乡之情。
补充材料:
【资料一】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地球上最常见的17种元素,在月球上比比皆是。
【资料二】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个国家的航天器降落过月球,但都是从正面。2019年1月3号上午10点26分,我国“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航天器。此次“嫦娥四号”携带的月球车“玉兔二号”,将对月球背面的表面、浅深层、深层进行研究,并利用低频射电探测仪探测宇宙天体。可见,我国对月球背面的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
【1】文章第③至⑤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介绍月亮的。
【2】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_________ 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一】它对短文起到了( )作用。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补充说明
D.总起下文
【4】结合短文中“中国人对月亮情有独钟,常有人用月亮表达思乡之情。”这句话,请你写出借月思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资料二】“我国‘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航天器。”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点亮心灯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南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 hǎo hào )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他落魄之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 (è wù)。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给,”她说,“快拿去治病﹗”
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况且,从进了门,他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ǒng)若惊。
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
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他没有拿钱。
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自己的 ,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他说。
(1)给文中的多音字用“ ”标出正确读音。
(2)“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
(3)文中两个问句不相同。第一个是( )句,第二个是( )句。
(4)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 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 ),“那样的人”指( )的人。
(5)用“﹋”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6)“他”和“她”是什么关系?“他”是靠什么使自己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呢?
(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11、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1)这段文字讲了:________
[材料2]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节选
[材料3]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留学,这批学生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召留美幼童回国,这批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学子出现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宫,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百度百科《留美幼童》
(2)这段文字告诉我们:________
[材料4]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周恩来
【1】请你快速阅读[材料1]和[材料3],把批注内容补充完整:
(1)这段文字讲了: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材料3],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留美幼童事件中可以看出清政府有想要进步的愿望。
B.留美幼童中的许多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C.幼童早早离开中国,就算回来他们也不习惯中国的生活。
D.幼童的回归,为中国现代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下面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其实没有必要送这些只有十多岁的孩子赴美留学。
B.当时的中国还是很强大的。
C.当时的中国人丧失了反抗的斗志。
D.政府柔弱,但国家和人民正在为中华复兴努力。
【4】根据上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阅读材料,我知道了:梁启超认为中国兴亡在于______;周恩来认为富强中国还需要______,于是,他在1917年赴日本留学。读完材料,我多么希望当时的清政府能做到这一点:( )
A.多招募军人 B.继续支持幼童留美 C.修复圆明园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这三段话依次写了太阳的哪三个特点?( )
A.温度高 距离地球远 体积大
B.距离地球远 体积大 温度高
C.温度高 体积大 距离地球远
【2】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作者运用了________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D.作比较)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百五千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文中画线部分的说明方法,写一两句话说明一个事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品读。
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和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艳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多年的垂钓经历使叔叔深谙何处小狗鱼最多,他特意将我安排在最有利的位置上。我模仿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鱼线,宛若青蛙跳动似的在水面疾速地抖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咬食。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免不为失望。“再等等看。”叔叔鼓励我道。忽然,鱼漂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回好啦,”我暗忖,“总算来了一条鱼!”我赶紧猛地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却是一团水草……我一次又一次地挥动发酸的手臂,把钓线抛扔出去,但提出水面时却总是空空如也。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再试一遍,”他若无其事地说,“钓鱼得有耐心才行。”
(1)上面选文主要主要写了钓鱼的时间和当时的怡人景色。请你将描写时间和景色的句子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2)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①惬意:
②苍翠欲滴:
(3)这段景色描写的话,写了许多景物,有绿树、有阳光、有阴影、有鲜花、有鸟儿的欢叫,把当时的环境形象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本文虽为翻译作品,但译者的用词用句颇有表现力。结合上下文对其加点部试做赏析。
和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
14、课外阅读。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外出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她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杭州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杭州念书的书生梁山伯,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就义结金兰,一同前往杭州。
在杭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伤心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时,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一见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
义结金兰: 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两个句子。
【3】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________之称。
【4】从本文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祝英台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书学文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他读《白洋淀纪事》,每遍都要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次学开头、结尾,下次学结构、描写,再次学语言运用……当时,贾平凹没有给他这种读书法起什么名字,我们就叫它“读书学文”法吧!
从别人的文章中学写作的方法,其实在古代就有不少人用过。如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就是通过阅读著名作家的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他说:“第一看文章的主旨大意,第二看整体布局,第三看文章展开的主要线索,第四看遣词造句……”通过这“四看”,吕祖谦既读了书,又学会了写。
北宋诗人黄庭坚读书时特别留意作家对作品的修改之处。一次,黄庭坚从开封相国寺得到一本宋子京写的《唐史》初稿。这本史稿是经作者修改过的,稿纸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小楷,有的字已无法辨认,黄庭坚却如获至宝,对修改之处读得特别仔细,凡宋子京改过的字句,他都反复推敲,对比分析。这样读下来,黄庭坚收益很大。
这些经验表明,“读书学文”,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从名家的范文中吸取营养,是一种非常可靠的读书方法。
(1).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本文讲了 、 、黄庭坚三人的读书方法。用一句话总结一下黄庭坚的读书方法。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16、方法我知道。这些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选一选,填一填)
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分类别
(1) 目前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
(2) 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3)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
(4) 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
(5)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
17、课内回顾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1.选段中的“大虫”是指 。
2.解释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按:指用手 或 。
(2)说时迟,那时快:形容时间 。
(3)似: 。
3.用“ ”画出描写老虎扑起来向武松进攻的句子。
4.“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中“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而“震得那山冈也动”则是 ,都是描写老虎吼声 ,为描写武松打虎、表现他的英武作 。
5.选段中描写老虎伤人的三招是什么?
6.选段中描写武松打虎过程中运用了六个“ ”字,表现武松的 敏捷,可以用成语来形容武松:有 有 、 双全。
18、阅读理解
“哈雷”行动
老爸是标准“哈雷”族哦!
返校日,老爸右肩扛着我的被褥衣物,左手拎着我的书本文具,兴冲冲地送我回校。上了公交车,还剩两个位,我和老爸一人一个座。车子颠簸到半途,上来一个青年男子,后面是一个挺着肚子的女人。“哈雷”老爸立刻起来让座。小青年见状,快步而上,“扑通”坐下。
老爸招呼大肚子女人的手僵在半空。“小伙子,这位置不是让给你坐的。我站起来是给她让座的。”老爸指指扶着椅背摇晃的大肚子女人。青年看着她又看着老爸:“让什么座,她是你老婆啊?……”车上的人都没帮腔,一副看笑话的样子。
此时我声音尖嫩:“爸爸,老师说要学习雷锋叔叔,我把位置让给阿姨坐好不好?”那青年只好悻悻然地站起来。
我和老爸在校门口下车。一个同校女生焦急地站在门口东张西望,身边摊着大包小包,我猜她可能是独自来校,想找人帮忙又不好意思开口。我以为老爸经历刚才的事,暂时不会再“哈雷”。出乎意料,“哈雷”老爸立刻上前询问,知道那女生与我同一寝室楼,我四楼,她五楼。
于是,老爸在大冬天里脱掉外套,一使劲扛起我和她两个重重的被褥袋,脸憋成红色,汗水大颗大颗地往下掉。做女儿的不好意思干站在一边凉快,我也帮忙拿起一个袋子。
老爸呼哧呼哧地帮我们把东西搬上楼。又匆匆下去。还有一个与老爸年龄相仿的人跟着他上上下下,一副哥俩好的样子。见此情景,我马上知道老爸找到“哈雷”伙伴了。
晚上,我打电话给老爸:“老爸,你上午帮忙搬行李的女生刚才帮我提热水壶了。”
【1】“哈雷”中的“雷”是指____,“哈雷”的意思是________。
【2】“我以为老爸经历刚才的事,暂时不会再‘哈雷’。”“刚才的事”是指_______________,“不会再‘哈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文中的老爸“哈雷”过几次?在他的“哈雷”行动影响下,又有哪些人参加了“哈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
乘坐喷气式飞机去旅行,速度绝对是够快的了。但是,如果你想到月球上去,就需要搭乘速度更快的工具了。对!我们需要一枚火箭。为了摆脱地心引力,飞到浩瀚的太空中,火箭的速度要比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快得多才行。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
【1】抓住关键句,把握段落讲述的主要内容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用“____”画出选文两个自然段的关键句,从关键句中可知,选文主要讲述的是____和____的速度。根据这些要点进行略读,加快阅读速度。
【2】快速浏览,搜索相关信息,以下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
A.游隼的速度没有飞机的速度快,但游隼俯冲的速度比飞机快。
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1050千米每小时。
C.声音传播的速度没有超音速移动的物体速度快。
D.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快。
【3】快速阅读选文,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数字,并简要说说在文中引用数字的作用。
20、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1)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改成陈述句)
(2)太阳光杀死了细菌。(改成被字句)
(3)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修改病句)
21、缩句:它是我国古代造型雕刻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
改间接引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你一定有过成功的喜悦吧?哪怕是小小的成功!其实这些成功的背后或许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或许有一个曾给你信心、鼓励的人;也或许留给了你一些启迪。请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手法创新,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