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化石已成为我们湛江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②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无脊椎动物。
③又因为它的贝体呈长椭圆形,很像人的舌头,也有人叫它“舌形贝”。
④资料显示,它是现今最古老的活化石,至今有几亿年的历史。
⑤因为它上部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俗称“海豆芽”。
A.②④③⑤①
B.②⑤③④①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④⑤③
2、下列属于民间故事的一项是( )
A.《守株待兔》
B.《牛郎织女》
C.《精卫填海》
D.《三国演义》
3、“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这句话中的“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可以用下列哪个词语来形容( )
A.笑容可掬
B.不苟言笑
C.笑里藏刀
D.嬉皮笑脸
4、请用正楷字将古诗《秋思》补充完整。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____________
复恐匆匆说不尽,
____________
5、积累茅盾名言。
(1)青年!你们背上的担子是____________,你们的生命之火应向______________那条路上燃烧,决不可向____________道上燃烧。
(2)斗争的生活使你______________,苦闷的煎熬使你______________;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______________的两件法宝。
6、经典积累:
(1)__________,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2)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___,便是长进。(朱熹)
7、将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_____。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_______。
2.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
3.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替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1)他完全相信自己那位青年首长的作战智谋。( )
(2)杨子荣隐蔽在山头上的一棵树旁。( )
(3)是为了提高匪徒们的警惕而作军事演习吗?还是这个老匪对我进一步试探呢? ( )
9、阅读理解。
忆读书(节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 )越看越明白。( )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果然 虽然 居然 忽然
【2】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故事与《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有关( )
千里走单骑 温酒斩华雄 刮骨疗毒 败走麦城
A.诸葛亮
B.周瑜
C.关羽
D.张飞
【4】“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
【5】读书很重要,读书方法更重要。试着写两个你读书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___________
①2020年12月17日1 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A.zhuō B.zháo)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那么嫦娥五号从月亮上挖回来的“土特产”里面会不会存在微生物呢?科学家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发现月球的环境相比于地球来说极端恶劣。
②首先,月球没有大气层。其表面大气压只有地球的十亿分之一,几乎处于真空状态。由于缺少大气层的保护,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相差巨大,月球表面温度最高约为101℃,最低约为零下181℃;而且,月球表面紫外线等宇宙辐(A.fǔ B.fú)照强烈,特别是在太阳风暴期间,太阳紫外线长驱直入,起到了消杀作用。
③其次,月球表面至今没有发现液态水。通过对月探测和月球样品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两极地区存在氢元素富集的现象,也有可能是水冰以细颗粒形式与月壤混合共存所导致,这是月球存在水的直接证据,但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在月球上发现液态水。
④最后,月壤中缺乏目前已知的碳基生命所必需的元素。我国科学家对玉兔号月球车所获取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其着陆点月壤的元素组成主要包括16种元素,但缺乏生命必需的碳和氮等元素。
⑤因此,总体而言,月球上存在本土生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1】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着(A.zhuō B.zháo)陆 (2)辐(A.fǔ B.fú)照
【2】结合内容,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3】阅读全文,概括“月球上存在本土生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原因。
______
【4】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5】第③段中“月球表面至今没有发现液态水”中“至今”可否删掉?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
11、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我的妈妈
①提起餐桌上常见的鸡爪子,你会想到什么?我想到的是我的妈妈,倒不是因为妈妈长得瘦小。
②我们是个三口之家。爸爸在工地上做泥水师傅,每天干活时间长。为了照顾爸爸,妈妈带着我从乡下来到城里住。妈妈身体不好,没有找工作,就做家庭主妇。她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守护家庭,让家人快快乐乐地生活。
③那时候,由于家境并不阔绰,我们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鸡肉。每次吃鸡肉时,妈妈总是把两条鸡腿夹给我,其余的鸡肉就留给爸爸。她把鸡爪子夹进自己的碗里,慢慢地咀嚼,吃得津津有味。我想:鸡爪子一定特别好吃,我也很想尝一尝啊!
④有一次,桌上摆着一碟白切鸡,我嚷着要吃鸡爪子,但是妈妈不肯。她说:“这是妈妈最爱吃的,孩子乖,不要跟妈妈争。”我不肯罢休,又哭又闹。爸爸被我吵得不耐烦,就叫妈妈和我交换,她吃鸡腿,我吃鸡爪子。怎料妈妈瞪了爸爸一眼,不满地说:“孩子需要营养,怎可以吃这种东西呢?”
⑤爸爸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碗里的一大块鸡肉夹到我碗里,安慰我说:“这块鸡肉更好吃。”妈妈当场反对,心疼地说:“你不把营养补充够,怎么在工地上熬呢?”说完,就抱起我到客厅里找糖果吃。
⑥我当时不明白妈妈这番话,也没放在心上,只为自己没吃到想吃的东西而忿忿不平。
⑦几年后,我读五年级,有一次,我获邀到同学的家里吃饭。餐桌上有一盘烧鸡。我试探地问:“叔叔、阿姨,我可以吃鸡爪子吗?”他们感到很奇怪,同学也笑着说:“你的口味真独特!”我喜滋滋地夹起一块鸡爪子来咬,却发现只有一丝丝肉,其余全是骨头,简直是皮包骨头嘛。
⑧起初,我有点疑惑,再细想一下,不禁鼻子一酸,眼眶都红了。
⑨我还曾经埋怨妈妈把好吃的都留给自己呢!现在想来,我是多么的糊涂啊!
⑩鸡爪子,对我来说,既普通又不普通。
【1】文中加点词语“阔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妈妈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爱吃鸡肉
B.一点也不瘦小
C.在城里长大
D.是一位家庭主妇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下列的哪一项?( )
A.帮助妈妈吃鸡爪子的原因。
B.讲述自己吃鸡爪子的经过和感受。
C.表达妈妈对“我”和爸爸的无私关爱。
D.回忆小时候清贫但快乐的生活。
【4】为什么作者以为鸡爪子特别好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用哪些方法来表现妈妈的特点?(结合例子至少分析两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我”来说,为什么说“鸡爪子,既普通又不普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题文)课内回顾
普季克又害怕又着急,一下子(竟 竞)从地上飞了起来,落到了窗台上。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让(朴 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嗯,没什么!”普季克说,“总得一样一样学嘛!”
1.把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2.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一点儿也不在乎”表现的是妈妈对小麻雀 ,“在乎”还可以换成 ,它的反义词是 。“欢天喜地”一词,表现了妈妈看到普季克脱险后 的心情。
3.画线句子中的“一样一样”指的是( )
A.做出和麻雀妈妈相同的动作
B.遇到相同的危险
C.指生活知识、捕食本领、飞行技巧等等
4.选文主要描写的是遇险时和 后麻雀母子的对话和表现,表现了妈妈对小麻雀 的母爱。
13、阅读《荷叶青青》一文,完成下题。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大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支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支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xiáng jiàng)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拼音或字词。
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不屑一顾:__________
念念有词:__________
【3】祖母是怎样种好荷花的?
_______________
【4】祖母家的荷叶有什么用?
【5】“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
【6】我家独特的风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
【7】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 )秋天最美是黄昏。
【1】回忆课文内容,将上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2】“四时景物皆成趣”。请从上面语段中选取一个事物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出其独特韵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自己看到过的“月迹”的画面,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将下列句子写具体。
夜,月亮的影子出现在了深蓝色的纱帘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内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文段一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想法。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文段二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1】画线句子①是对人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当时毛主席内心的___________;画线句子②对人物的_________描写,表现出沃克医生___________,衬托出________________。
【2】读文段二的第二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以第一人称写一写刘伯承将军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无数位象毛岸英、刘伯承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奋不顾身,为了国家的安定,他们为国捐躯。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你参加过哪些庆祝党百年华诞的相关活动?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1】文中不仅写“我”听见,而且写那么多人听见,写全世界的人都听见爸爸的呼唤声,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硕士、蓝盔、维和部队、联合国秘书长”四个词语的资料搜集与理解,你能用这四个词连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点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以一个同样渴望和平的小朋友的身份给雷利回一封信。(400字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走向春天
在北极圈附近生活着一种群居的驯鹿,每年它们要在生活区内南北穿越几百里,以此选择它们生存的栖息地。当北极圈一带的冬天到来,冰雪封山时,它们就要穿越生活区南边一条近百米宽的冰河,忍着时刻被冻死或饿死的危险越过河去。但河水不结出厚厚的冰它们是过不去的。它们要在寒风中等待着河上结出厚冰。在这期间,驯鹿们相互依偎在枯草或山岩的缝隙中藏身。但总有一些驯鹿被冻死在河的北岸。只有那部分幸存者们踩着冰河,在河的南岸上找到它们的越冬栖息地。当春天再来,河北岸上它们原来的生活区里又泛出绿色时,它们又得重回故里。并不完全因为它们思念这山或草,而是因为另一种更残酷的命运在等待它们。
春天一到,驯鹿们暂时寄居越冬的稀疏草地上,各种猛兽都纷纷从更远的南方北迁,重回到它们原来的生活区。所以驯鹿们又不得不穿越冰河,重返自己的家园。这是一种近乎残酷的回归。
这条冰河成了驯鹿们生命旅途中唯一逃命的跳板。冲不过冰河,它们就会被那些南回的猛兽们吃掉,那片草地仅仅是驯鹿们临时的寄居地。然而,刚解冻的冰河水流湍急,它们只有踩着漂浮在水流上的一个个大冰块,顺着水流返回家园。有的在河岸上挨不住冷被冻死,有的从冰块上滑进水中被淹死,场面非常惨烈。
面对这残酷至极的求生之境,驯鹿们却坚忍地站立在风中;面对凛凛冰河,遥望家园,静待远山那一抹淡淡的希望绿色。这是多么顽强的一种求生。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有时也会遏上这种生死存亡的大遭遇。那么,你有驯鹿一样的勇敢吗?敢像驯鹿一样,直面现实,迈向坎坷,向一切艰难或不幸,作最决绝的挑战吗?
【1】写出下列语句中标红词语的反义词。
(1)驯鹿们暂时寄居越冬的稀疏草地。(______)
(2)这条冰河成了驯鹿们生命旅途中唯一逃命的跳板。(______)
【2】你知道驯鹿为什么要穿越冰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驯鹿顽强的求生毅力?请举出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选段一】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选段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选段一写作者______(傍晚 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场景,主要运用了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的手法;选段二写作者______(傍晚 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场景,主要运用了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的手法。
【2】选段一中加点的“堆”字用得好,原因是______。
【3】从选段二中“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中的两个“到处”,我们能够感到______。
【4】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段二中描述的画面:______。
19、看不见的爱(选自 沪教版语文,有改动)
①夏天的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到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②那孩子有时能把弹弓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③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他还在不停地打。
④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⑤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⑥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停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⑦我怔住了。半晌,我才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⑧“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⑨“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⑩“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⑪我沉默了。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⑫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⑬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⑭他只知道大致方位啊!
⑮夜风轻轻袭来,蟋蟀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皮条发出的“啪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没有什么区别。
⑯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⑰“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我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往回走去。
⑱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边读边想象短文中的场景,按要求填写表格,再连起来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 | __________ |
地点 | _________ |
人物的活动 | 一个男孩:________ 他的母亲:________ “我”:_________ |
主要内容:__________
(2)这份“看不见的爱”藏在作者对母亲的细节描写中,读下面的句子连起来想象画面,写出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①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②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___________
(3)联系《父爱之舟》的学习经验,推断短文中“我”内心的情感或想法,理解短文为什么以“看不见的爱”为题?在合理的选项后打“√”,不合理的选项后打“×”。
①母爱是看不见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_____
②文中的孩子是一个盲孩子,无法看到母亲的爱。 _____
③母亲让盲孩子玩打弹弓的游戏,“我”对这样的行为不理解,感受不到母爱。 _____
④短文没有直接写母爱,而是透过母亲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中表现出母爱。 _____
(4)联系生活实际和读过的有关爱的文章,说说你对第六单元的主题“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渐渐漫上来,把这片森林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句:
(3)一只小苍蝇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老松树在热辣辣的太阳光里,渗出厚厚的松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沃克医生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鲁肃帮帮他的忙。(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很快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任选一题)
(1)同学们,你喜欢你的老师吗?之所以喜欢他(她)是因为他(她)身上某一方面的特点十分突出吧?也许是他(她)的着装?表情?语言?教学风格?师生关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让你喜欢?借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刻画老师的形象,抓住老师的突出的特点,选择一两件典型事情来写。题目自拟。
(2)题目:二十年后学校再相遇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校,那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二十年后我们的学校会是什么样的?老师和同学又会是什么样?想象一下当时相遇的场景或者事件,练习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