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提高水稻产量,袁隆平真是处心积虑、废寝忘食。
B.读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我受到了深刻教育。
C.“六一”联欢会后,小雅同学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耳边。
D.在全区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我听到了许多王老师的先进事迹。
2、[词语辨析]周末,奶奶教我( )衣服的面料,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A.分辨
B.申辩
C.分辩
D.辩论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商议 难以致信
B.防碍 绝口不提
C.治疗 敏而好学
D.销毁 衰鸿遍野
4、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 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宝石。( )
B.春天的雨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 )
C.晕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
D.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 )
E.通常情况下,我们将云分为预示晴朗的云和预示阴雨的云。( )
5、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草船借箭》中,dū du( )周瑜dù jì( )诸葛亮的才干,故意wěi tuō( )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让诸葛亮立下jūn lìnɡ zhuànɡ( ), 没想到诸葛亮shén jī miào suàn( ),竟然在三天之内完成了任务。
6、按要求填空。
(1)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和形容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
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这些词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走在路上,忽然_______,_________,接着就是__________。半夜里,听见一声____________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突出了____________,从而证实了_____________。
7、《朝三暮四》选自《庄子》,体裁是寓言,文中“众狙皆怒”的原因是“________”;“众狙皆悦”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4分)
宽敞:( )( ) 瘦弱:( )( )
愁闷:( )( ) 严寒:( )( )
9、课外阅读
圆明园故事背后的故事
圆明园的毁灭不是一次性事件,圆明园曾经遭受过许多次浩劫。
火劫——众所周知,圆明园的首次大规模的破坏是1860年,为英法联军所烧。但焚烧以后,许多建筑还算完整。1870年有一位德国人拍下了西洋楼景区12幅照片,显示“虽惨遭破坏,依然楚楚动人”,1895年康有为游圆明园时,看到“虽蔓草断砾,荒凉满目,而福山寿海,尚有无数亭殿,有白头官监守之,竟日仅能游其一角。”需记住,参与抢劫的有不少中国人,而且带领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并出主意怂恿额尔金烧园之人,即为龚自珍的孙子龚孝拱。
土劫——后来,洋人退出,管园的太监和兵丁与窃贼展开了持续40年,没完没了的“游击战”,值钱物品被偷光后,人们又将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土中的细碎宝物上,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但这些除西洋楼的铜管被偷外,基本上未伤及建筑,并且尚留林泉山石之概貌。园内珍贵花木仍在,假山园林仍在,山形水系仍在,园墙仍在,仍为皇家禁园。
木劫——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清政府对圆明园失去控制,趁火打劫的人们把园内建筑、木桥的柱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滥伐殆尽。大料做为木材,小料烧成木炭。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园内碳厂林立。经过此劫的圆明园,满园古木杂树荡然无存,但仍有山石湖泉,大水法、远赢观、西洋楼等也还在。
石劫——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圆明园带来好运,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圆明园中凡能做建筑材料的东西全部被搜罗净尽,每天几百车往外拉,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1929年,张学良为其父建陵园,所用的石料不少就出自圆明园。经过此劫,大水法、远赢观、西洋楼等残存建筑全成过眼烟云。
最后的毁灭——1940年,日本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鼓励开荒。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的湖山之胜遂荡然无存。
【1】短文向我们介绍圆明园经历的多次浩劫:火劫——______——______——______——最后的毁灭。
【2】“土劫”经历了 年,结果怎样?(用“ ”画出来)
【3】圆明园经过多次浩劫之后,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圆明园昔日壮美的景观依然还在的话,身临其境,你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千年古镇——周庄(22分)
①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千年古镇——周庄,位于江苏东部的昆山、吴县和上海青浦交界处。漫步在小镇古老的石板路上,欣赏着这里独具特色、令人称奇的“小桥、流水、人家”,心中总会漾起一股浓浓的乡情。
②周庄之奇奇在水。呈“井”字形的河道紧紧地把沿河而筑的房屋一抱入怀。那些穿镇而过的小河宛如一条条清亮亮的绸带,在粉墙黛(dài hēi)瓦、柳暗花明之间临风飘舞,婀娜(nà nuó)多姿。流水清澈而妩媚,似少女的眼波,纯净而明亮,活泼而欢快。一座座小桥横跨在河道上,一条条小船穿行在碧波间,让游客们总感觉像是入了仙境一般,有说不出的惬(jiā qiè)意。
③周庄之奇奇在桥。周庄不仅桥多,而且每一座桥的式样各不相同。镇北的北栅桥伟岸挺拔,似赳赳武夫镇守古镇北门,万夫莫开。镇西的通秀桥玲珑精致,如小家碧玉闲坐家门埠(ɡāo bù)头,楚楚动人。至于坐落于古镇东北侧的双桥,更是别具一格,名扬四海。桥身一横一竖,桥洞一圆一方,桥面一平一拱,不仅以其( )的设计、( )的结构、( )的造型而令人啧啧称奇,更是因为著名画家陈逸飞以她为题材创作的那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在美国展出引起轰动,使周庄因此而闻名世界。
④周庄的奇还奇在周庄人家。周庄至今仍完好保存着近百座明清时期的古宅庭院和60多座砖雕门楼,其中以“七进五门楼”的沈厅、“桥从门前进,船在自家过”的张厅最为著名。每天清晨,太阳从流水之间、桥洞之间徐徐升起,古老的楼阁之间立刻焕发出其独有的祥和欢乐的生机。年轻的姑娘、小伙儿们精神抖擞地走出家门,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工作;堂屋之内,老人们则围成一团,喝着阿婆茶,吃着桂花糕,家长里短,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此时,慕名来访的游客们似乎也沉醉了,沉醉于这千年不变的古朴和厚重之中。
⑤周庄□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魂牵梦绕的江南小镇□难怪大画家吴冠中老先生游览了周庄后□情不自禁地感慨□□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3)把划“ ”句子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概括: 。(2分)
(4)在第5自然段中空白处填上标点。(3分)
(5)作者通过对周庄的 、 、 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6分)
(6)第⑤自然段中画“﹏”的句子的意思是
。(4分)
11、阅读短文。
少年爱国者
①一艘法兰西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驶往意大利的热那亚。船上乘客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其中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衣衫褴褛,避开人们,像野兽似的用白眼看大家。两年前,他被在乡间种田的父母卖给了杂技团。杂技团的师傅残忍地打他,踢他,不给他饭吃,强迫他学艺卖艺,带他去法兰西、西班牙到处跑。
②到达巴塞罗那后,他受不了虐待与饥饿,终于逃了出来,到意大利领事馆请求保护。领事可怜他,叫他乘上了这艘轮船,要把这个孩子送回他残忍的父母身边去。这个可怜的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成为二等舱中人们关注的目标。众人都盯着他看,目光中带着疑问。有人还走过来与孩子打招呼。可是,这个孩子什么也不回答,仿佛憎恨、厌恶所有的人。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如意与挫折,已使心灵布满了累累伤痕。
③尽管如此,有三位乘客仍然不断地询问,终于,这个孩子开口讲话了。他用夹杂着法语、西班牙语的意大利语,大略地讲了自己的经历。这三个乘客虽不是意大利人,可是也听明白了他的话,一半因为怜悯,一半借着葡萄酒的醉意,他们给了那孩子一些钱,然后继续逗弄他,想从他那里再听到别的一些事。正在这时,两三个夫人走进了大厅。这三个乘客就像故意要人看见似的,又拿出若干钱来掷在桌上,嚷着:“拿去吧!”“拿去吧!”
④少年低声答谢,把钱收入袋中,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笑意。他回到自己的床铺,拉上床帘,静静地沉思:有了这些钱,可以在船中买点好吃的东西,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到了热那亚,可以买件上衣换上;拿了钱回家,总可以多少得到一点像人的待遇。在他,这钱就如同是命运的恩赐一样,带给他许多的希望。
⑤与此同时,那三位乘客仍在二等舱中的大厅里,围着饭桌谈个不休。他们一边喝着洒,一边谈论着自己旅行中所经过的地方情形,最后谈到了意大利。一个人抱怨意大利的旅馆,一个人则攻击意大利的铁路。酒渐渐喝多了,他们的谈论也就渐渐露骨了。一个说,与其到意大利,不如到北极去好,意大利住着的都是骗子与强盗。意大利的官员连字都不 认识。
⑥“蠢笨的国民!”一个说。 “下等的国民!”一个说。“强盗……”
⑦忽然银币铜币就雹子一般落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大把铜币和银币就像雪一样砸在三个人的头上与肩上,同时在桌上地板上滚着,发出可怕的声响,又掉落在桌子上与地板上。
⑧三个人吃了一惊,暴跳如雷,抬头看上面时,又是一大把铜币打在他们脸上。
⑨“拿回你们的钱!”这个孩子从床帘后面露出身体,轻蔑地说:“你们这些家伙侮辱我的祖国 ,我决不会要你们一个钱的!”
【1】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这位少年为“爱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说说第③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中所说的少年的“经历” 到底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第④段加波浪线的句子去掉,文章前后意思同样连贯,但作者为什么要加上这段话?请结合全文揣摩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4】揣摩文章第⑨段,为文章补写一段描写少年此时心理活动的句子。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
【5】亲爱的同学,如果《少年爱国者》是你从百度网上看到的故事,请你以网友的身份给文中的爱国少年发一个帖子,写几句支持关心鼓(勉)励的话。要求50字左右。
你的帖子: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父亲的爱
①爸爸不懂得怎样象达爱,是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贵骂我。
②有一次我偷了一块苹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并告诉卖糖果的人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③在我生日聚会上,爸爸总是显得不太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④翻阅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为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⑤我记得吗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 ”他微笑。)
⑥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以外,还寄过一封短信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⑦我出嫁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⑧爸爸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短文第②~⑦自然段描述了“我”与父母相处的场景,用小标题概括。(每个不超过5个字)
②“偷糖果”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⑦_________
【2】文中“( )”里的句子是对“我”学骑车的场景描写。试着在横线上补充父亲可能说的话。
【3】细节中悟情感。第⑦自然段中,从母亲“掉眼泪”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
【4】从父亲“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 舒适 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端端正正____________ 又干净又暖和又______又______
遮蔽(遮和蔽意思相近的词)____________
【3】在短文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作者用“……先……再……然后……”这样的顺序词写清楚了松鼠搭窝的过程,你也学着用这样的表达方法,选择你煮饭、洗衣服、拼玩具……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语句理解。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请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解释对应的词语。
(1)相信并佩服。( )
(2)意见不一致。( )
(3)形容水的明净。( )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里的“熬”为什么不能换成“度”?
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1)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母亲为什么同意去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项选择。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
A.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B.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
C.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
16、课外阅读练习。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的故居。在看过那张小床及裂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马?”父亲回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钱,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告诉他:“安徒生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间阁楼里。”
这位父亲是一位水手,他每年来往于大西洋各个港口之间,他的儿子叫伊东·布拉格,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
获得成功之后,在回忆童年时,布拉格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亲靠卖苦力为生,有时候,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的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河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看轻卑微。”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成功——( ) 贫穷——( )
2.请你连一连。
凡·高 丹麦 画家
伊东·布拉格 荷兰 作家
安徒生 美国 记者
3.文章最后一句,“上帝没有看轻卑微”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4.读了这篇短文,你收到了什么启发?
17、阅读《野百合也有春天》,完成下列各题。
野百合也有春天
这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山谷,就连最无私的太阳也不屑施舍一些阳光在这儿。寂寞是这唯一的主题。
可就是在这令人室息的寂寞中,一株百合,哦,确切地说是一株野百合倔强地生长着,固执而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它的花晶莹纯洁,没有尘埃,它的叶舒展得像是可以包容下所有纷扰。美丽是不甘寂寞的,因为这个只能孤芳自赏的地方,它诅咒过。这不怪它,它也是一朵花,是花,就希望得到艳羡的目光,就希望春天中有自己的美丽。可也就是因为它是一朵花,它没有办法去选择环境,只有被风儿随机地放生。于是,它来到这个注定冷清的山谷,一切都没有,只有身旁那条小溪里自己的影子。
它看到了自己:原来是充满独特的气质,波光粼粼中闪着银色的光,那花瓣的影子在水中漾着,像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渴望着阳光和欢乐。虽然没有玫瑰鲜艳,但是绝对纯洁、清澈;没有水仙娇嫩细腻,可是坚强,有耐力,绝对个性。
于是,它释然了。它也用美丽开始了一个同自然的耐力赛。
没人知道,那是一个多么长的时间。物换星移,海枯石烂,昔日的高地变成平原,那野百合一觉醒后,发现自己站在一座山的顶上,坚韧和恒心终于使它等到离太阳很近的这一天。
在人们抬头仰视它美丽的刹那,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了它盛开的笑脸上,人们因强光而眯起了眼睛。
野百合,有纯净的心,有包容一切纷扰的胸怀,有超常的耐性和坚毅的品格,更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和春天。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1】下列表示经历时间极长的词语是( )(多选)
A.物换星移
B.波光粼粼
C.蠢蠢欲动
D.海枯石烂
【2】从文中可以看出野百合有( )的品质。
A.坚强不屈,富有耐心
B.一丝不苟,认真细致
C.兢兢业业,坚守岗位
D.吃苦耐劳,待人平等
【3】如果用野百合来比喻人,最恰当的是下面哪个群体的人?( )
A.有权势的人
B.有钱财的人
C.普通人
D.弱势群体
【4】野百合原本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后来它的生长环境又有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百合也有不“释然”的时候,是什么使它不“释然”?后来又是什么使它“释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下至唐 宋 元 明 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读选文,在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读了文中加点的词语,让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文字包含着作者( )的情感。
A.痛惜、愤怒
B.自豪、赞叹
C.欣赏、悲愤
【4】本段用这么多的笔墨写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与课文的题目“圆明园的毁灭”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趣味故事:
长征中的炊事班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直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 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重负担呢?我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战士们都异口同声地赞扬我们的炊事班。
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下 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走。
草地的天气变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 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仅仅半天工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同志,怎能不伤心呢?
第五天晚上宿营时,连长要给炊事班补充几个战士。这事让炊事员们知道了,他们推荐钱班长去见连长。班长对连长说:“连长,绝不能从连里抽人,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牺牲的同志的担子,我们担得起!”连长考虑了一下,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那时候我们连经过几次战斗,一百多人只剩下三十多个,也实在不能再往炊事班里调了。
刚到后半夜,老钱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我知道他昨天还发高烧,劝他休息, 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于是我便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
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只听到他用低沉的声音对我说:“老谢,给我点水喝!” 这时水开了,我忙把锅盖掀起来,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我急忙走前几步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了他的岗位上--锅灶前。
炊事员们醒了,连首长、战士们都来了,大家都沉痛地淌着泪。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每天宿营,部队还是照常有开水和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最艰苦的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而那口标志着烈士们功绩的铜锅,仍被珍贵地保留在我们连里。
(1)把文中划线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炊事员们为什么不让给炊事班补充战士?是炊事班不需要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炊事员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高尚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草地天气恶劣的句子是哪一句?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能描绘身边景。
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让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致:“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也能仿照这样的写法把身边的景描写具体。
(1)周末的街头,热闹极了。 ______
(2)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榕树。 _______
21、英、法联军把能拿走的东西全部运走了。 (改为“被”字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以下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本次习作。
话题一:
同学们、校园之外,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特点鲜明的人:上学路上那个高声叫卖的商贩、小区里的物管叔叔、家里的小妹妹……请选择一个最有特点的人写下来吧。要求:1.选择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2.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3.为自己的习作起一个吸引人的题目;4.卷面整洁、美观。不得抄袭、不泄露学校和自己的真实信息。
话题二:
以“那一刻,妈妈(爸爸)哭(笑)了”为题,写一件与自己成长经历有关的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求:(1)要写清楚这件事情的经过;(2)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具体表现“那一刻”人物的内心;(3)感情真实;(4)卷面整洁、美观。不得抄袭,不泄露学校和自己的真实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