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________)
(4)桂子花开,十里飄香。 (________)
(5)芦苇倒映在清淩淩的河水里,显得列绿了;天空倒映在清淩淩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淩淩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________)
(6)一片冰心在玉壶。 (________)
2、课文回顾与积累填空。
1.在《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把乌蒙山比作__________,在最后翻越岷山时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长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光曲》这篇课文讲述了音乐家_________在_________河边小镇上听到有位失明的女孩在弹奏他的乐曲,听到他们因__________________而无法参加演奏会,于是为_____________弹奏了一首曲子,之后又在环境的感染下谱写了__________。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桥》中老汉和小伙子是____关系,作者通过文中故事塑造了一位把____让给别人,把____留给自己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从《京剧趣谈》的_____和_____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京剧的_____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
3.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诗人,有甘愿为国家“___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有为了祖国“_______________”的曹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叶挺。
4、用“望”字组词,并能恰当填入句中。
(1)我站在楼顶,向远处____________。
(2)本书作者恳切____________广大读者批评指导。
(3)同学们____________了解宇宙的奥秘。
(4)每一个做父母的都____________孩子能健康成长。
5、填空
1.宋朝辛弃疾的《西江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江南夏夜的安静祥和;宋朝______的《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春天的五彩缤纷;杜牧的《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发了诗人对唐代因崇佛而误国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2.桑娜和她的丈夫抱养邻居孩子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伯牙,_______________的贝多芬, __________的少年闰土,__________ 的鲁迅……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填写四字词语)
3.“家国情怀”是涌动在中华儿女血液中最真挚的情感,伟大作家鲁迅先生就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是苏联作家_________ 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_________ 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除了脾气暴躁的外祖父,这个家庭里还有两个为争夺财产整日争吵、打架的舅舅。阿廖沙经常惊惧不安,还好有___________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
6、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风卷图
第四句:________________
【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________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_______。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的“_______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7、课内拓展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8、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
【2】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出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①巴黎奥组委公布2024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吉祥物“弗里热”。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将使用同一吉祥物形象,但在细节设计上有稍许差别。巴黎奥运会吉祥物的胸前印有巴黎奥运会的会徽以及五环标识,而残奥会吉祥物则将五环标识改为了国际残奥委会的标识。此外,两个吉祥物的另一差别在于残奥会吉祥物有一条“腿”被设计成了假肢。
②组委会介绍,吉祥物主体呈三角形,配色上以红色为主,辅以蓝色和白色,这也与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吻合。
③巴黎奥组委主席托尼•埃斯坦盖表示:“对奥林匹克运动来说,吉祥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他们将运动会与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赛场内外为营造良好的奥运氛围、盛大的节日气氛,创造了非常大的价值。”
④组委会在现场介绍,他们希望通过这次的吉祥物,传递出体育具有改变一切的力量这样一种信念。希望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育能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1)文中提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吉祥物的名字是什么?
_________
(2)图中的吉祥物是2024年奥运会还是残奥会的吉祥物?
_________
(3)为什么说吉祥物是很重要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届奥运会吉祥物想传递一个什么信念?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秋景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秋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花园。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把美丽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
好好像翻滚着的千层波浪
近看
稻谷笑弯了腰
高粱涨红了脸
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到处机器轰鸣。
你悄悄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深浅不一,数不胜数。在园中徘徊,不禁闻到阵阵幽香,芳香扑鼻,好像朦朦胧胧地看到自己漫步“天国花园”内。孩子们爬上树去,摘一颗“仙果”,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来,走上山坡。你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带去了温暖一片。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简直是一片红海,遮盖了半个天际,和红霞连在一起,红得像火焰在燃烧。这一黄一红连成一片,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温暖。
我迷恋你啊,秋!你带来了迷人的秋色,带来了丰收的硕果!
【1】在文中的“口”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__,它分别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坡这些地方。
【3】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悄悄地走来”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至少有两点,请简单写一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由这句话想开去,写出你所想到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并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鲁迅读书
鲁迅小的时候,酷爱读书。爱看书,看抄书,把书看做宝贝一样。
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少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A( )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三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B( )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C( )爱护。看书的时候,他D( )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了爱书如宝的好习惯,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1 9 1 2年至1 9 3 6年间,就有几千多册。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宝贵的藏书了。
【1】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对应的成语。
(1)广大繁多,形容书籍或资料多得无法计算。 ( )
(2)欢乐得就像发了狂似的,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
(3)连在睡梦中也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 ( )
(4)牢记于心,永不忘记。 ( )
【2】请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填人文中的括号内。
A. ①随便 ②设法 B. ①赶紧 ②于是
C. ①比较 ②特别 D. ①通常 ②总是
【3】文中有一句话十分精练地概括出鲁迅先生对书的感情,起到揭示全文中心的作用,请你用“——”把这句话画出来。
12、阅读材料,回答小题。
小白杨,太棒了
天,灰蒙蒙的,铅灰色的云笼在头顶,给人以沉闷、压抑乃至窒息的感觉。
我呆呆地坐在小河边,暗自垂泪,愤懑、凄苦、悲凉,多种伤感时时袭拢着我的心。我流泪幽泣,时而愤怒地抓起地上的石子向远处撇去……
想想考试的不理想,喉间又涌上了几丝痛楚的哽咽。
小河静静地流,毫不懈怠。条条河流归大海,可我的归宿在哪里?
愣愣地望着小河,忽然有一株树的倒影映入眼帘。抬头看,那株小白杨,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不是茅老先生笔下的“英勇斗士”的形象吗?
风拂杨叶,哗哗作响。白杨,你是在可怜我?你是在安慰我?还是在鼓励我?
夜间,暴雨骤至,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次日清晨,许多人跑向村北小河。我也走过去,见那株白杨昨夜被狂风吹折,倒在小河中。
有个青年走到树旁,看了看说:“扶起它,兴许还能活。”于是七手八脚地把它扶起。我摸着断痕,那儿有几点粘液。白杨啊,这可是你的泪?
过了几天,我再去小河边,那株白杨叶片已经微黄,有几片已飘落下来。多可怜的白杨树!
从此,我不再去河边——我不愿,也不忍看到白杨死去的惨景。
开学之期将至,家中决定让我复读。我背起行李,走在村边小路上。将近小河,忍不住内心某些微妙感觉的驱使,我抬起头,把目光移向那株白杨。那白杨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依然是笔直的干和枝,依然是那么挺拔耸立。那初抽的新叶,似乎比以前更绿更亮。树干上还带着伤痕,然而正是这伤痕,明白地显示它不屈不挠的气质!
我紧紧地盯着它,细细地打量它,深深地体会它。白杨啊,你莫不是想送我一份生活的启迪?你莫不是想告诉我顽强奋斗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你莫不是在鼓励我要努力奋斗下去?
擦干了眼泪,眼前一片光明。今后的路,我要好好地走下去……
在我心中有一株非常非常棒的白杨,一株紧韧、挺拔、不屈不挠的白杨!
摘自《山西省中考满分作文》
【1】本文主人公是( )
A.小河
B.我
C.狂风
D.小白杨
【2】“英勇斗士”在文中指( )
A.茅老先生
B.一棵树的倒影
C.河边那棵小白杨
D.那棵死去的小白杨
【3】“那种伤感时时袭拢着我的心”的原因是( )
A.“我”考试不理想。
B.小白杨被风吹折了。
C.“我”往河里撇石子没扔准。
D.天,灰蒙蒙的,铅灰色的云笼在头顶。
【4】文中写道:“我不愿,也不忍看到白杨死去的惨景。”在“我”眼中,白杨的死象征着( )
A.“我”失去了最好的朋友
B.“我”的前途彻底灰暗
C.自然界的风雨极其残酷
D.“我”可能要离开家乡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写道:“那白杨竟奇迹般地活下来,依然是笔直的干和枝,依然是那么挺拔耸立。”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说文章第1自然段与所要表达的中心无关,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简要地写出你的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
13、 蜗牛的秘密
①蜗牛总是背着房子四处旅行,它的房子可不是装饰品哦。当遇到强大的敌人时,打不过,躲!瞧,它把头和触角迅速缩回壳内,快速分泌黏液将缺口封住。等到敌人离开很久后,它才慢慢地从壳里伸出头和触角,继续舒适地生活。此外,它还是修房子的高手,外壳坏了不用请工人,自己分泌出一种物质修补一番就可以了,怎么样?厉害吧!
②蜗牛的寿命很短,一般只能活2〜3年,最长也只有7年。但是它总是慢慢爬行着,悠闲地过着每一天,不因为生命短暂而自怨自艾。
③不要看它小,牙齿可不少哦。在它针尖一样大的嘴里,有一条长满牙齿的舌头,上面大约有25600颗牙齿呢。所以,它们吃东西毫不含糊,连带刺的树叶也能咬碎吃下去。
④蜗牛只吃素吗?不,也有吃肉的蜗牛呢。比如玫瑰蜗牛和嘉纳蜗牛,它们以蚯蚓、小蛞(kuò)蝓(yú)或其他蜗牛为食。
⑤蜗牛爬得慢,是公认的。曾经有人做过实验:蜗牛在干燥的地面上,每分钟能爬行9〜13 厘米;到了遮阴的地面时速度减慢,每分钟爬行6〜8厘米;等到了有薄水层的地面时,每分钟可以前行25〜30厘米。
⑥在西方一些国家,毎年都举行蜗牛赛跑,在一次蜗牛赛跑中,一只来自西班牙的蜗牛获得冠军,它竞然在5秒内跑完了124厘米!
⑦蜗牛爬行可是有诀窍的,它们总是气派地前行。不信你看,它们会在走过的地方,铺上一条白色地毯。那白地毯是蜗牛脚下分泌的黏液,可以用来减小摩擦力,以帮助它们更好地爬行。(选自《聪明泉(少儿)2009年10期》)
【1】文章介绍蜗牛,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 列数字、举例子。 B. 举例子、打比方。
C. 列数字、打比方。 D. 列教字、举例子、打比方。
【2】文中提到的“白色地毯”是指( )
A. 铺在地上的落叶。 B. 白色的毯子。
C. 工人做下的记号。 D. 蜗牛脚下分泌的黏液。
【3】文章列举蜗牛赛跑的事例,目的是( )
A. 说明蜗牛爬行速度并不慢。
B. 说明西班牙的蜗牛爬行速度全世界最快
C. 说明这样的爬行速度是个例外,更加突出蜗牛爬得慢。
D. 说明西方一些国家很喜欢蜗牛。
【4】文章画线句子中的“大约”能否去掉,请简要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提供的信息判断下面这则新闻是否属实,并简要说明理由。
日前,智利一位妇女在家庭装修时发现一只蜗牛被钉子钉住十一年无法动弹,靠同伴运送的树叶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小伙子 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 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 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结合所填动词,我产生的疑问是________
【2】“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从这句话中的“蹿”“舔”,我们能感受到____________,这种感受还可以从选文中的“___________”一句体会出。
【3】我们从选文中的“揪”和“推”两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 )
A.力气非常大
B.不徇私情、父爱如山
C.脾气暴躁,态度恶劣
【4】老汉在危难面前具有_________的品质。
【5】“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写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语句概括
B.渲染紧张的气氛
C.加强故事的悲壮色彩
15、句子训练。(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18、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河图》是幅画。(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场面,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中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的画面。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很多有意思的场面,比如:校内的六一联欢会、升国旗仪式、广播操比赛,街头的娱乐表演,超市的促销活动……请你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个场面,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写,按一定的顺序把场面写具体,写清楚,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