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纸盒子 ( )的新雨衣
( )的云彩 ( )的空气
( )的雨点 ( )的玻璃
2、看拼音,写词语
bì lǜ zhènɡ zhònɡ yǔn xǔ
( ) ( ) ( )
fǎnɡ fú chú fánɡ
( ) ( )
3、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为(_____)有 (_____)(_____)奔月
(_____)海一(_____) 玲(_____) 奇(_____)
(_____)模(_____)大 (_____)(_____)东西 色(_____)鲜(_____)
4、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3. ______________,唯有蜻蜓蛱蝶飞。
4. 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
5、填空。
跃跃欲试 哄堂大笑 无济于事 垂头丧气
翻箱倒柜 焉知非福 聚精会神 人声鼎沸
(1)以上词语中,表示“人多”的是_____________;另外,我还知道“读书多”可以用___________来表示;“颜色多”可以用__________来表示;“商品多”可以用_______来表示。
(2)上述词语中,表示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不能解决问题的词语是___________;
(3)看了体育老师的示范,同学们都________________。
6、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七律·长征》中,地名在诗中的正确排序是( )。
A.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B.金沙江、乌蒙、五岭、大渡河、岷山
C.五岭、金沙江、岷山、乌蒙、大渡河
D.五岭、岷山、金沙江、大渡河、乌蒙
【2】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不但山势高大,而且道路弯曲,是摆在红军战士面前的困难。
B.通过想象和夸张,把群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凸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C.走过逶迤的五岭,跨过大海的波涛,走过满是泥丸的乌蒙山,战士们走过的路很长。
D.从五岭到乌蒙,一路上跋山涉水,在细浪与泥丸中前行,战士们走过的路非常艰难。
【3】说一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资料,把再读这首诗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先把下面古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______(时间)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最后一句委婉地表达了_________。回忆你积累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出一句:_________。
8、古诗文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本诗的作者是( )朝的 ( )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任( ) 尔 ( )
【3】下面与《竹石》写法相似的一首诗是( )
A.《寒食》
B.《送元二使安西》
C.《石灰吟》
D.《十五夜望月》
【4】诗中首句“咬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青山不老》选段,按要求答题。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比利亚大风带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大风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1】用语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
【2】文中引用县志资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是抓住哪几个重点词语理解的?
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重点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慈祥,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____。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小老鼠,上灯台……”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选择题。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非常劳累,但还要在月色下给孩子唱歌,她希望孩子( )
A.记住歌谣
B.热爱生活
C.会唱歌谣
D.听好歌谣
【2】母亲这样勤劳,生活却还是清苦的原因是( )
A.家乡的土壤、气候等使收成不佳
B.母亲太聪颖,太会唱歌谣
C.勤劳的人们总是满怀希望地耕种
D.家乡的土壤、气候等很好
【3】我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懂得很多。下列选项不准确的是( )
A.“我”懂得对故乡的爱
B.“我”懂得母亲天资聪颖
C.“我”懂得对民间艺术的爱
D.“我”懂得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4】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结尾好在哪里?再谈谈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
11、认真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无价之宝
有一年德国闹饥荒,有个富人把20个穷孩子请到了自己的家里,对他们说:“这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每人一块,拿吧。以后每天这个时候都到这里来拿,一直到灾难(nán nàn)结束为止。”
孩子们抓住这只篮子,你争我夺,大家都想挑最好最大的面包,可是抢到手以后,也没说一声谢谢就走了。
唯有衣着整洁的穷女孩费朗西丝,她不好意思地站在一边,等到别人拣完了,才过去拿了剩在篮子里的最小的一块面包,谢了谢主人,然后悄然地不慌不忙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孩子们故伎重(chóng zhòng)演,还是那副饿狼扑食的样子,可怜的费朗西丝这次拿到的面包还没有别人的一半大。但是,等她回到家里,母亲切开面包的时候,里面却掉出许多白色的新银币。
她的母亲心里很纳闷(mèn mēn):“马上把钱拿回去,因为这钱肯定是谁错放到面包里去了。”
费朗西丝将钱送了回去。但是施主说:“不,我没有弄错。我是故意把钱放进最小的面包里去的,目的是想赏给你,我的孩子。记住,宁可拿最小的而不去抢最大的面包的人,将来一定会得到比放在面包里的银币更好的赐福。”
无私的品质是一种无价之宝,她使人的心灵显得高贵而又圣洁。平素别人比我们自己更加关注这种高尚的行为和崇高的德性,心地无私的人,必将得到别人的厚爱而幸福一生。
【1】为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文中正确的音节。
灾难_____(nán nàn) 故伎重_____(chóng zhòng)演
纳闷_____(mèn mēn)
【2】“第二天,孩子们故伎重演”词语中划线词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文中具体指哪些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写费朗西丝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读写费朗西丝的句子,写她“衣着整洁”“不好意思地站在一边”“等别人拣完了才去拿最小的”“谢了谢主人”“悄然地不慌不忙回家”,你最欣赏她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费朗西丝这样做跟她的家庭有关系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
①清晨的天灰蒙蒙的、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
②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有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到教室的路很长,就算跑得再快,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③上课铃声在我背后响起,像一条鞭子抽我双腿。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终结。
④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那么久”吗?我想在学校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学生对勤杂工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子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一群猴子在乱窜……
⑤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他若是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这一片爱心。
⑥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了。傍晚时分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一样的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下无人,很亲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⑦“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⑧“到底是什么事呢?”我好奇心发作。“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祥地看着我。
⑨“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⑩“千万别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孙……”
(作者:毕淑敏,有删改)
【1】阅读短文,梳理“我”和老师傅之间发生的事,完成填空。
【2】读下列句子,完成填空。
(1)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是为了________: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是因为____________。
(2)“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句话是对老师傅的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老师傅______的心理,从中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的人。
【3】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傅的姓氏让我的脑海中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所以一直认为他姓候。
B.文中第⑦段中老师傅“踌躇”的原因是怕我知道真相后难堪。
C.老师傅趁着四下无人时才告知我真相,是因为这件事让他很丢人。
D.作者在文中设置了多处伏笔,使文章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5】本文的标题非常独特,你认为这个标题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①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②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④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 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 你看到了什么
⑤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⑥“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⑦“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⑧“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⑨恰好学校有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⑩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请给这篇短文拟定一个标题,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2】“委屈”的“屈”用音序査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査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画。
【3】给第④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小男孩在最后一扇窗户和前面一扇窗户边分别看到怎样不同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玛利亚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空“清洁工”(节选)
有没有办法清除掉太空垃圾呢?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它可以帮助解决太空垃圾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4台摄像机,能够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 )一看到太空垃圾,它( )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起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剧烈的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坠落时间,让它的残骸掉到沙漠或海洋中,这样( )不会威胁空中的航天器,( )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选文说明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
【4】太空“清洁工”清理垃圾的步骤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15、路边的小杨树在风中发出阵阵响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好诗。(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好朋友分别,心里难舍。(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段练习。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做作业要认真仔细,尽量防止不出现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低垂的谷穗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合成一段有条理的话,用上冒号和分号。
请求他人支持要注意三点。请求他人支持要礼貌诚肯地说明来意。请求他人支持要把自己的设想讲清楚。请求他人支持要想办法打消他人的疑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不改变句子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19、变魔术,改句子。
1.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改为陈述句)
2.用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2)我们之所以意志坚强,是因为我们心中拥有太阳。
20、老人说,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不知不觉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这个集体中,师生亲密无间,老师诲人不倦的身影,都已深深地烙在我们心头,在记忆中显得如此珍贵。即将离别之际,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亲爱的老师写一封信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