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音小关卡。给下面的读音标出声调,并根据读音组一个词。(至少写三个)
xiu________ xiu________ xiu________
fu________ fu________ fu________
kua________ kua________ kua________
2、课文回顾站
(1)《夏天里的成长》一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
(2)《过故人庄》中表现诗人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鲁迅《答客诮》
(4)《七律·长征》这首诗是围绕“______ ,_____”展开叙事抒情的。____和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_和________是“万水”的代表。
3、工整汉字我会写。
对于人类来说,地球母亲yùn hán(______)着丰富的资源,给予我们最大的ēn cì(______)。于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成为最诗意的生活,人们流连其间,táo zuì(______)享受。地球慷慨地倾其所有,zī rùn(______)万物世代繁衍。但近年来急功近利、金钱至上的少数人滥砍滥伐、污水横流、sù liào(______)翻飞、风沙肆虐……地球kuí wú(______)的身躯已是伤痕累累,垂泪呜咽。如今我们在向地球母亲zhì jìnɡ(______)的同时,更该携手共建,呵护家园。让“关注地球生存、扭转生态恶化”这一nínɡ zhònɡ(______)紧迫的话题成为人类进取创新的主旋律!
4、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____)然大物 别有(____)意 可见一(____) 水(____)石出
德高(____)重 (____)之大吉 纷至(____)来 风雨同(____)
不(____)一格 安居(____)业
5、将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1.________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________秦王不敢轻举妄动。
2.凡卡________在城里受罪,________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__________”。
【2】本诗前两句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______的特征。“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_______,把雨比作________。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______)。
A.悲伤 B.平静 C.喜悦 D.焦急
【3】(1)本诗后两句中“______”一词写出了雨去得快的特征。
(2)写出有关雨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 七言绝句 B. 七言律诗
【2】“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提纲,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磅礴气势。其中,“________”一词着重描写当时的气势。
【3】“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指历史人物________。
【4】“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这是上面诗句“______________”描写的意思。
【5】最后两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赏析古诗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悲伤的是什么?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要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把诗歌读懂,然后抓住诗句的关键词进行体会,如本诗我们可以抓住“悲”“九州同”进行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工匠精神书写中国梦
2018 年 10 月 24 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举世瞩目,举国振奋。
一项项新纪录、新标准在港珠澳大桥诞生: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首创“桥一一岛——隧”集群方案,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最大型钢塔整体吊装……今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正面袭击珠海,中心最大风力达 14 级。台风过后,港珠澳大桥“风雨不动安如山”,向世人展示了它非同一般的建设质量。
港珠澳大桥酝酿数十载,前期筹备多年,施工建设历时九年。数千个日日夜夜,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工作者们,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这一奇迹。其中,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他带领建设大军奋战多年, 缔造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奇迹。
“工匠精神”首先要“敢为天下先”
港珠澳大桥的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要在松软的海底建一条世界上最长的、沉埋最深的隧道,并在外海建造两座人工岛,实现桥隧百米落差的过渡衔接, 工程难度前所未有,因此该段工程被称为交通业界的“珠穆朗玛峰”。
两个 10 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如果按传统抛石填海工法施工,工期少则 2 年,多则3 年。林鸣创造性地提出利用大型钢圆筒进行外海快速筑岛的设想,将一组巨型钢圆筒直接插入并固定在海床上,然后再填砂形成人工岛。
而筑岛所需的钢圆筒直径 22 米,截面积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最高达 50 多米,单体重约 550 吨,体量和一架 A380 客机相当。如何进行制作、运输和振沉这些庞然大物, 中国工程师还从未尝试过。
林鸣经过深思熟虑,提出解决办法:聚合中国交建系统内的优势资源,把钢结构制造、运输、安装与水工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快速推进人工岛建设。
2011 年 12 月 21 日,建设团队仅用了 221 天,就将 120 个巨型钢圆筒围成了两个海上“小长城”。“当年开工、当年成岛”的新纪录,创造了世界外海筑岛的工程奇迹。
“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长的海底深埋隧道,沉管总长度 5664 米,由 33 节混凝土预制管节和 1 节 12 米长的“最终接头”组成。
2012 年 5 月 2 日,“最终接头”在 28 米深的海水中实现成功安装,南北向线形偏差控制在正负 15 厘米的标准范围内。尽管如此,林鸣仍然不满意:“港珠澳大桥是 120 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超级工程,绝不能留下任何遗憾。”3 日早上,林鸣提出:重新安装调整。
4 日晚 8 时 43 分,大桥建设者经过 34 小时奋战,将“最终接头”的线形偏差成功缩小到东侧 0.8 毫米、西侧 2.5 毫米。“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林鸣终于笑了。为了这个结果,他连续 34 个小时没合眼,发出了上万次指令。
历经多年奋战,这条“滴水不漏”的 6.7 公里海底隧道,实现了我国外海沉管安装技术的突破,也成为了林鸣工匠精神的最好回报。
林鸣说:“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我工程师生涯最后的一个工程,它倾尽了我全部的感情全部的精力。”“我希望把它打造成全世界最好的工程,能够代表中国工程师水平的最好的工程。“他经常鼓励同事们说:“我们要为伟大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以近乎满分通过工程验收,林鸣和他的团队也在岛隧工程中创造了 64 项新技术创新和四百多项发明专利。他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1】多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被称为交通业界的“珠穆朗玛峰",原因有( )
A. 在松软的海底建一条世界上最长的、沉埋最深的隧道
B. 在外海建造两座人工岛
C. 实现桥隧百米落差的过渡衔接
D.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有一定的难度
【2】多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筑岛所需的钢圆筒直径 22 米,截面积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最高达 50 多米,单体重约 550 吨,体量和一架A380 客机相当。”这个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有 ( )
A. 列数字 B. 打比方 C. 作比较 D. 举例子
【3】文中讲到港珠澳大桥开创了哪些新纪录?用“∽∽∽∽∽∽”在本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4】文章主要写了林鸣两件事,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林鸣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通过课内外阅读,你还知道中国哪个工程师具有这样的工匠精神?请用事例加以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三句以上的话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棉袄与玫瑰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补贴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冬天的一个傍晚,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谢谢您了。”
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过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
“嗨,珍妮,”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还有……”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1】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词语。
①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________
②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________
【2】将划线字换一个字,意思不变。
①“给老人置件棉衣”。“置”可以换成________
②“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赶”可以换成________
③“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缀”可以换成________
【3】说说下面两段话中划线词语的意义。
①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________
②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补贴家用。________
从划线的词语,我们可以看出,约翰一家的生活________,这一点,从后面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来,如________等。
【4】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5】棉袄对于两个清贫的家庭来说都很重要,那么你认为玫瑰对他们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6】题目《棉袄与玫瑰》有什么含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与人之间的“爱”是通过一些细节表现出来的。你经历过这种感人至深的情节吗?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回忆鲁迅先生
2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诲,他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他提出“艺术的出路是为大众服务;创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唤起读者的爱国热情”。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抨击时弊。那时先生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么?他说:“我是改讲义上字用的。讲义印得仓促,错字很多,随时发现随时作个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走,来有及回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随便吃一点。一次,下课后我和先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家吃饭,还是在小摊上吃一点。我说:“随便。”他说:“那好,咱们就吃这荞麦条子吧!皇帝老儿未必享受过这么美味的佳肴。”这种小饭摊多卖玉米窝头,荞麦烙烙之类,来用餐的也都是些人力车夫,卖报童叟。饭摊上只有一个条案,全无桌椅可用,端上一大碗荞麦面很是显眼,鲁迅先生却十分泰然,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不时向周围的人点头。
【1】把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用“______”画出来。
【2】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时弊_________________
②泰然_____________
【3】短文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写出来。
____
【4】短文表现了鲁迅的什么思想品质和精神?请结合材料说一说。
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解释下列词语。
食不下咽: ____________________
寝不安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去世,作者的感受如何?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我的愿望没能实现”,这个“愿望”是指( )。
A. 作者赡养母亲的愿望
B. 作者希望母亲存活于世的愿望
C. 作者想以死随母亲于地下的愿望
【4】你是怎样理解“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 )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笑嘻嘻 笑哈哈 笑呵呵
仿写: 、 、 、 。
【2】用“___”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五位壮士(矗立 屹立 耸立)在狼牙 山顶峰,(眺望 俯视 看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热烈 热情 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 连续 陆续)从悬崖往下跳。
【1】在选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段,关注点面结合的写法。用横线画出有关“点”的描写,用波浪线画出一处有关“面”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
【4】从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悲壮场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五位壮士“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
15、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分)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2)如果不能实现梦想,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写下来。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用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把“说”换个词语表达,使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开心、难过、激动、沮丧等,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请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回忆一下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