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下列政权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曹魏 ⑥北魏
A.①②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⑥
2、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华夏子孙共同的祖先是
(1)黄帝
(2)女娲
(3)盘古
(4)炎帝
A.(1)(2) B.(3)(4) C.(2)(3) D.(1)(4)
3、中印是山水相连的邻居,2021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71周年。假如你生活在7世纪中后期的唐朝,可通过阅读下列哪本著作来了解印度半岛的情况( )
A.《汉书·张骞传》
B.《徐霞客游记》
C.《马可·波罗行纪》
D.《大唐西域记》
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5、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的侵略者是
A. 荷兰
B. 日本
C. 八国联军
D. 英法联军
6、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该材料强调( )
A.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B.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C.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D.农业生产繁荣
7、曾有人形容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 )
A.社会治安混乱
B.国民素质不高
C.人们法制观念淡薄
D.法律严苛
8、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221年
9、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材料中的现象( )
A.推动国家走向统一
B.促使经济得到发展
C.使诸侯国日渐增多
D.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10、外国人称中国的书法艺术是“输墨叙香传神韵”。书法已经成为专供人们欣赏的艺术,是在( )
A.战国时期
B.西汉以后
C.东汉以后
D.隋唐时期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
12、如下示意图呈现的是中国古代对西藏地区加强管理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该填入( )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设立行省
D.设立宣政院
13、某同学在学习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时笔记上由“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向食,死者过半”的记录。这一记录最可能是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
A.背景
B.内容
C.影响
D.启示
14、唐朝时,有一位日本人去长安集市购买商品,你认为他不能买到的是( )
A. 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书籍 B. 茶叶
C. 青瓷 D. 唐三彩
15、下列关于如图《北方民族迁往中原》的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东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内迁
B.内迁民族是北方的匈奴和鲜卑族
C.北方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
D.向往中原文化是内迁的主要原因
16、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17、传说黄帝时,人们已能够制作衣裳,能挖井,发明舟车,有了文字和乐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事物都是黄帝一人发明的
B.这时的文字已经是我国比较成熟的汉字
C.黄帝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D.有许多考古发现验证了这种传说的真实性
18、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对史实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秦朝的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 秦始皇让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 商人张三前往咸阳城做生意,随身携带了很多圆形方孔半两钱
C. 王五去世后,他儿子世袭了他的职位当上郡守,负责地方政务
D. 小吏李四用小篆誊抄了一张政府告示,呈交给县令大人过目
19、秦统一六国后,我国全国通行使用的货币是下列中的哪一种
A.
B.
C.
D.
20、为了写一篇论文,刘刚阅读了《辽史》、《陈桥驿兵变》和《西夏史》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民族政权的繁荣
D. 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21、名人辈出。
(1)“尊天子,攘四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________。
(2)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
(3)约七千年前,生活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是________。
22、____(填人物)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高僧是____(填人物)。
23、请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24、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称为“______________”。
25、907年,______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1127年,______灭北宋。
26、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_____,以分知州权力。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加以管理。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2)隋炀帝被叛军杀死的地点——
(3)唐朝时设立的管辖西域天山南北的两个机构——
28、(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割___________给英国;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又割___________给英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___》,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洪仁玕写成《___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最终未能付诸实践。
(3)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____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
(4)1895年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____________》和天津的《___________》。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________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6)___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7)1938年,毛泽东发表《__________》,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____________》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8)1947年夏,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9)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_____________创办了“_____________”,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
(10)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9、唐宋时期,我国手工业不断发展。图A是唐朝时期闻名中外的____(陶瓷器类型),其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图B是北宋时期兴起的江西____烧制的瓷器,这一地区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30、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
(2)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
(3)唐朝时实行的民族政策——
(4)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5)明朝领导抗倭战争的民族英雄——
31、连线题
从春秋战国到魏晋时期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争,传递出了宝贵的战争思想和智慧。
(1)前207年,巨鹿之战 (1)东晋与前秦进行的战役,是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200年,官渡之战 (2)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08年,赤壁之战 (3)曹操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4)383年,淝水之战 (4)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朝走向衰亡。
32、列举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及作者
33、我校七年级(4)班拟举办“隋唐时期和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探究活动”。
(政治制度篇)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最早实行该制度的是哪个朝代?哪一朝代的哪位皇帝完善了此政治制度?
材料二
(2)材料二体现了元朝为实现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哪一制度?
(民族团结篇)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四 元朝时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反映了唐朝与当时哪一个民族的友好关系?根据材料四,说明元朝为管理西藏地区,在中央与地方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中外交流篇)
材料五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4)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请任举两例加以说明。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