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营口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唐太宗酷爱书法,对东晋书法曾有评论,“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对其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更是爱不释手,“置于座侧,朝夕观赏”。材料中的“王逸少”是指

    A.钟繇

    B.胡昭

    C.王羲之

    D.顾恺之

  • 2、雍正帝时有人因写有“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而被斩首,这种做法被称为(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禁锢思想

    D.文字狱

  • 3、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楚汉之争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春秋争霸

  • 4、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同学要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去论证这一时期民族交融逐步加强的论点,他不会选用的历史现象是

    A.胡床、胡凳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引入内地 B.北朝统治者仿中原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C.南朝时南方政权更迭频繁,但都定都于建康 D.各民族间以往的”“观念逐渐淡薄

  • 5、下表是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表。该表反映出

    时期

    时间起止

    诸侯国数量变化(个)

    战争爆发频率(次)

    战争爆发次数(年平均)

    没有战争的年份(年)

    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123-2

    203

    1.859

    90

    战国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27-1

    150

    1.527

    105

    A.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B.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

    C.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D.和平发展占据主流

  • 6、公元207年,曹操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中的“壮心指的是

    A. 攻灭袁绍   B. 统一全国   C. 镇压张角   D. 兴复汉室

  • 7、岳飞在《满江红》中写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言壮语,其中“胡”所指少数名族是(       

    A.匈奴

    B.女真

    C.吐蕃

    D.契丹

  • 8、西藏正式归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的标志是元朝设置管理西藏地区的什么机构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中书省

    D.北庭都元帅府

  • 9、“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反映出宋代国策是(  

    A.重文轻武

    B.重农抑商

    C.重武轻文

    D.重商抑农

  • 10、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 11、元代人为的划分行政区划边界,使得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如将汉中地区一分为二,使陕西、四川边界彼此交错、互相牵制。元代此举目的是(     

    A.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

    B.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

    C.配合郡国制度设计的需要

    D.保护汉中地区的风俗习惯

  • 12、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宋代农业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重要的粮

    B.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C.政府颁发开荒执照,推行垦荒政策

    D.从美洲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

  • 13、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是

    A.铭文 B.甲骨文 C.金文 D.刻画符号

  • 1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 )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晋国

  • 15、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是说刘邦与谁争夺帝位的战争

    A.项羽

    B.陈胜

    C.吴广

    D.吕尚

  • 16、西汉初,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后来,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A.行推恩

    B.设刺史

    C.推察举

    D.分郡县

  • 17、某小组在历史单元复习课上做汇报展示,下图是他们展示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断他们汇报主题是(       

    夏商西周的更替

    动荡的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百家争鸣

    A.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 18、尧年老时,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让位于得到民众爱戴的禹。这段叙述反映了远古时期实行

    A.轮换制

    B.自荐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 19、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 20、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成吉思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D.拓土开疆成一统,擎天立柱启蒙元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东汉末年名医__________,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 22、唐玄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的鼎盛局面称之 ______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

  • 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___________

     

  • 24、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______以来的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国家。(性质)

  • 25、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西起________,东到辽东;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起点是从________出发。

  • 26、公元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________”,这一时期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________

  • 27、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_____”,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达到鼎盛,历史上称为“_____”。

  • 28、禹死后,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________

  • 29、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 )

  • 30、分封: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________________的权力。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________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________制度,史称“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贾思勰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齐民要术》

    王羲之                           《兰亭序》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出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三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材料分析题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制以自由报考为特点,这是其与历代选官制的本质区别;科举制以考试优劣作为决定取舍的主要依据,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从选人的标准来看,科举是一种以具体的、严格的,且可以明确把握的某种划一的、规范化的文化知识作为标准的公开招考选拔人才的制度,有标准化的衡量与录取人才的尺度,择优录用。

    ——摘编自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材料三 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

    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元代的行省制度虽然与唐宋以来汉族社会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观念确实有很大的抵触,但它作为元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还是起到了它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目的,同时也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和科举制的创立对当时教育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生产工具的发明对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