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晋江的地名,就是因晋代南下福建的汉人沿江而居,怀念故土而得名的,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A.东汉末年
B.三国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2、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落后,到了东晋南朝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从未发生过战争 B.南方的土地比北方的多
C.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 D.南方没有少数民族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南朝”的四个朝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宋、齐、梁、陈
B.宋、陈、梁、齐
C.齐、宋、梁、陈
D.梁、陈、宋、齐
4、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展开大规模的战争,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战例。其中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为( )
A.楚国与齐国
B.魏国与齐国
C.吴国与越国
D.秦国与赵国
5、蒙古史书中记载:(12世纪时,蒙古草原)“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该材料反映出当时
A.蒙古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B.蒙古族善于骑射
C.蒙古族历经战乱走向统一
D.蒙古族落后野蛮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有关古代科技成就的历史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东汉张仲景采用了麻醉手术法
C.三国时期发明了指南车
D.南北朝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
7、下图中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高宗
8、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第一手史料是( )
A.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B.央视的纪录片《中华先祖》部分
C.考古学家长期以来在云南、北京等地遗址中发掘出的大量古人类化石
D.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与他人合著的书籍
9、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0个国家。孔子学院让孔子走向了世界,中国孔子已然成为连接世界的“大使”。以下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A. 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B. 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C.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D. 主张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0、宋元时代,“瓦子”兴起、杂居流行、传统节日丰富多彩,这说明了
A. 宋元加强中央集权
B. 多民族政权并立
C. 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兴起
D. 经济中心南移
11、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内迁少数民族主要有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大月氏、鲜卑、匈奴、氐、羌
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匈奴、乌孙、大月氏、鲜卑、氐
12、易中天“妙说”历史,有趣改变了人们对曹操的认识。关于这位历史人物,下列史实与之有关的是
①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B.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战国时期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已大量使用
A.磨制石器
B.陶制农具
C.青铜农具
D.铁制农具
15、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⑴开元盛世⑵贞观遗风⑶贞观之治( )
A. ⑴⑵⑶ B. ⑶⑵⑴ C. ⑵⑶⑴ D. ⑵⑴⑶
16、第五届海水稻插秧节开启,山东青岛、内蒙古鄂尔多斯、新疆喀什地区、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黑龙江铁力、浙江台州五省七地陆续插下了2022年的第一株海水稻秧苗。下列古人类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17、下列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①桂陵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涿鹿之战
④长平之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8、唐朝哪一座城市,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
A.洛阳
B.临安
C.杭州
D.长安
19、秦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
①赋税徭役繁重 ②统一货币 ③严刑峻法 ④秦二世统治残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 )
A. 关汉卿 B. 汤显祖 C. 马致远 D. 王实甫
21、民族大融合是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
(1)316年,内迁的________人灭掉西晋,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2)氐族苻氏建立的________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3)3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________部迅速崛起,建立了北魏
22、炎帝和黄帝受到后人的尊崇,被尊称为______;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
23、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期,完成于________。
24、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____。“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称赞的是治理岷江的____。
25、公元前119年的________________,是对抗匈奴的高潮,匈奴经过这次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383年,东晋以8万精兵在________________(地点)与前秦军前锋隔岸对峙,最终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26、《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27、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________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________
28、清朝统治者从_____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特别是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时期。
29、《齐民要术》
(1)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2)思想: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________,种植农作物必须________,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3)地位:是我国现存______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__________上占有重要地位。
30、《西汉形势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_____;《东晋形势图》中②处是________________。
31、请将相互关联的人物与事件用直线连起来。
玄奘 创立殿试
鉴真 西行天竺
武则天 东渡日本
32、列举出我国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及其产生的历史时期
33、(1)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17世纪,哪个殖民者霸占了我们的宝岛台湾?
(2) 清朝在1684年设置了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