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
(1)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______
(2)“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______
(3)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______
2、补全下列成语
失声(_______) 完好(_______) (_______)细流 (_______)俱到
风声(_______) 含情(_______) (_______)奈何 (_______)成城
按图(_______) 了如(_______) (_______)不安 (_______)吊胆
不容(_______) 不计(_______) (_______)一动 (_______)无声
聊胜(_______) 喜出(_______) (_______)成竹 (_______)逐日
3、阅读课文,填顺序。
( )→( )→洞口→( )→( )→( )
A内洞 B路上 C孔隙 D外洞 E山上
4、写反义词。
黑暗—________ 讨厌—________
5、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请书写规范。
他独自一人生活在孤岛上,没有shū jí( ),没有人liáo tiān( ),没有yàn huì( ),还担心着野人qīn xí( ),过着jì mò( )、qī liánɡ( )的生活。
6、诗词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
不要人夸好颜色, 。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2】先解释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满:__________。 清气: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梅花的特点是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此诗的前两句______(写实 抒情言志),强调“我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素净、雅洁;后两句_______(写实 抒情言志),说明梅花不是为了要让_________,只是_________________。
【5】从作者描写梅花的诗句中,你感悟到了梅花的哪些品格、精神?联想到了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微笑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1】文中两次提到“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路陡山高?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10、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 )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 )岁。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标出来。
【3】这段话可以看出北京的除夕有那些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节贴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自己积累的一幅春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年夜饭猜猜吉祥寓意。
例如:小鸡炖蘑菇——大吉大利
蒸年糕——(______) 炸丸子——(______)
炖鲶鱼——(______) 我还知道: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阿公
小巷里传来阵阵叫卖声:“豆腐花嘞——豆腐花——”
“给阿月买碗豆腐花吧。”阿公掏了钱,递给阿嬷。
“哎!”阿嬤吆喝住卖豆腐花的老头,从阿公手里接过钱,往门外走去。阿嬷还没走出门,端月就已经站在门槛上等着了。老头卸下肩头的担子,舀了一碗豆腐花递给端月,端月接过瓷碗,咂吧咂吧地吃起来。
“哟,这俏姑娘怎么满脸肿包啊?以后可找不到婆家了。”端月只顾着吃豆腐花,不答话。“家里养了一只馋嘴猫,偷偷喝了我的荔枝酒,摔了几个跟头,成这模样了!”阿公说完,哈哈地笑了。
给方凳雕完了花,彩上了色,阿公也应了之前的诺言,带端月看戏去。每次看戏,端月是去看热闹的。看得没趣了,就回到阿公阿嬷身边去,不停地问:“还要多久才能回家啊?”这时的端月是最烦人的,但是阿公阿嬤仍旧能津津有味地看戏,并不理会端月的无理取闹。阿月自觉没趣,就偎着阿公眯着眼晴假装睡觉。
散场时候,阿公只好背着“睡”得不省人事的端月回家。在漆黑的小路上走着,阿公弓着背背着端月,口中唱着戏里的小曲儿,阿嬤把蒲葵扇夹在腋窝下,一手提一只竹凳,跟在阿公身后。
那天,林老二家又出了麻烦事。他的儿子武叔叔又发酒疯闹失踪了!林老二找阿公帮忙找人。后来,武叔叔找到了,阿公也回来了。只是阿公是被抬回来的,阿公在找武叔叔时,一不留神摔进深沟里,中风了。阿公的右边身子瘫痪了,不能动弹,路走不了了,话也说不清了。
翌日清晨,端月在朦胧的睡梦中猛地听见阿嬷“哇”的一声后痛哭起来……出殡那天,阿嬷在端月的头上别了一朵白色的花。端月问:“阿嬷,阿公睡着了吗?”阿嬤不语,半晌后红着眼眶摇了摇头,说:“你阿公睡着了,跑到天上去了,不回来了……”
“阿公为什么去天上?”
端月用手捂住眼睛,小小的手一下子就被眼泪打湿了。阿公真的不会醒了,我再也见不到阿公了。
那年荔枝树上只结了几颗荔枝,孤零零地挂在枝头。端月长大了,可是阿公却永远不会回来了。
【1】文章的叙事顺序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
【2】“‘家里养了一只馋嘴猫,偷偷喝了我的荔枝酒,摔了几个跟头,成这模样了!’阿公说完,哈哈笑了。”结合语言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描写,写出阿公对端月的责骂。
B.动作描写,写出了阿公开朗的性格。
C.语言描写,写出阿公对端月的宠爱。
D.动作描写,写出阿公的风趣和幽默。
【3】第6自然段中“睡”字加双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直接引用的部分。
【4】文中“阿嬷‘哇’的一声后痛哭起来”的原因是( )
A.阿公身体瘫痪了。
B.阿嬷受伤了。
C.阿公摔进深沟。
D.阿公去世了。
【5】最后一个自然段写荔枝树,主要衬托出( )
A.今年的荔枝长势不好。
B.端月对阿公的思念。
C.端月对荔枝酒的怀念。
D.端月失望的心情。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阿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8】画横线的自然段没有写阿公对端月的疼爱,能删去吗?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野鸭
①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②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觉,藏在那儿的,我就用手杖拨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也不动。
③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便把这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盛着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是十三只。
④我将她仔细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了这个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⑤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啊。
⑥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她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⑦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隐没了远处的山峦。我用一张大纸把她们包起来,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坟,将她们母子放进去,用泥土把她们埋起来。我把她们留给大地母亲,便继续向前走我的路了。
【1】这篇短文可以分为三段,下列划分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2】结合上下文先理解带点词语意思,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她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切指_______;敌人指_______;执意是_______;精疲力尽是_______。( )
A.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指大风雪;坚持自己的做法;精神非常疲惫,没有一点儿气力了。
B.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指大风雪;坚持自己的做法;被冻死了。
C.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指雪山;坚持自己的做法;精神非常疲惫,没有一点儿气力了。
【3】这篇短文主要( )
A.赞扬野鸭敢于跟风雪搏斗的精神。
B.表达“我”对野鸭无限同情的感情。
C.赞扬动物深沉的、伟大的母爱。
13、阅读理解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 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 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每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獉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 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1】“细菌发电”共有三点优势,请结合全文,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其中两点优势。
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不负寸光阴(节选)
在北洋法政学堂的6年里,李大钊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类书籍,时常挑灯夜读到深夜而不自知,为了勉励自己学习,他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钊”,意为努力、勤勉,并为自己取字“守常”。由于十分仰慕荆轲、高渐离那样的义士,李大钊还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筑声剑影楼”,典出战国时期荆轲和高渐离刺秦的故事。在这座书斋中,李大钊整整奋斗了6年。
1913年,李大钊从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因为“仍感学识之不足,乃承友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他放弃了进入国内法政界的光明前途,毅然远走他国,寻找济世救民的良方。他的内心是痛苦的,因为了解历史,一方面,李大钊十分痛恨日本侵略中国的无耻行径,另一方面,日本明治维新后,从封建社会转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逐渐成为东亚最为强大的国家,在许多的方面,中国人又不得不像向日本学习。就是在这样一种极为痛苦纠结的心理下,李大钊选择了留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
在出国之前,李大钊再一次游览了五峰山,他在火车上目睹一起日本驻屯军士兵枪杀5名中国警察的事件。心中悲愤交加,在《游碣石山记》中,李大钊特别写道:“彼倭奴者, 乃洋洋得意,昂头阔步于中华领土,以戕我国士,伤心之士,能无愤慨!自是昌黎遂为国仇纪念地,山盟海誓,愿中原健儿,勿忘此弥天之耻辱,所与倭奴不共戴天者,有如碣石。”
(选自《李大钊传》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1】文中提到的“挑灯夜读到深夜而不自知”让你想到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李大钊在《游碣石山记》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李大钊“放弃了进入国内法政界的光明前途,毅然远走他国,寻找济世救民的良方”,从这里我们不可以看到他的( )精神。
A.爱国精神
B.担当精神
C.舍生取义精神
D.创新精神
【4】根据书中的描写,李大钊为什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钊”?那么,你怎么理解他为自己取字“守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2自然段中李大钊内心的痛苦你能理解吗?对于他做出的选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改写句子。
①我们难道不应当热心地为他人服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不计其数的中外游人在广场上漫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 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200亿年前的宇宙。(改成直接对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 穿过的那双球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艾迪抽泣地说:“我很难过,没能给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前训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把下列句子写得更生动、形象。
我的脸红了。我觉得很惭愧。
雨下得很大,她打着伞在路上艰难地走着。
______
(2)将下列文段补充完整。
那年我______岁。有一天,老师对我说:“我们学校要举行_______,你可以____。”我听了以后,心想______,我一定要________,不能_____,于是我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照要求写句子。
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不算偷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春姑娘不是快活地喊着吗?
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
2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又取得哪些重大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请各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