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脚: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可: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克: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烙: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5.当: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________见惯 不可________
无独有____ __________观花
见____知____ ________求源
____而不____ 赴________火
1.只有那些善于独立思考,__________的人才会在科技领域有所成就。
2.只要你善于__________,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在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3、根据句子意思,给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写出序号。
伏 ①隐藏 ②低下去 ③屈服 ④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 ⑤使屈服
(1)我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 )①
(2)爸爸每晚伏案写作,直到深夜。( )④
(3)辽阔的大海波浪起伏,极为壮观。( )②
(4)哪吒有降龙伏虎的本领。( )⑤
(5)周瑜害诸葛亮不成,只得伏输。( )③
4、写出下列事件的主要人物。
(1)温酒斩华雄( ) (2)威震长坂坡( )
(3)赔了夫人又折兵( ) (4)白帝城托孤( )
5、形近字组词。
栏______ 饺______ 俱______ 拌______
拦______ 绞______ 惧______ 绊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
,任尔东西南北风。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2】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①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② ,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①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②尽:消失。
【1】仔细阅读诗句,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
李白的老朋友________,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________烟花如海,他去往扬州。一叶________,消失在远方;只见浩浩荡荡的________,向天际奔流。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
A.扬州 B.黄鹤楼 C.烟花三月 D.送别
这是一首________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二句写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孟浩然的去向是________;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8、春草
(宋)刘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柴。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本诗的第三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水边原上乱抽柴”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豪杰之士,肝胆照人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就是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努力奋斗的。所以他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人民特别同情,经常慷慨解囊,来帮助穷苦人民。
有一年冬天,李大钊从报社刚刚领回一笔稿费,他走在路上,心里很高兴。这几天夫人又为家里的生活发愁了,这一点儿稿费可以补贴一下家用。
他走到一个街口,见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跪倒在马路边,伸出一只骨瘦如柴的手,向过路的人们求讨施舍。李大钊走近老人的身边,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摸出全部稿费,塞到老人的手里。老人慢慢抬起头来,看看手中这么多的钱,又看看李大钊,激动得干瘪的脸上挂满了泪珠,连声说道:“谢谢,先生。谢谢,恩人。”
李大钊只是向老人点点头,说了声“回去好好安排一下生活”就离开了老人。
又有一次,李大钊与一位朋友一起坐轮船。他们刚刚通过检票口,有个老头儿,没钱买票,挤在他们的后面想混过去,查票的揪住老头儿,厉声喝道:“快下船!快下船!”老头儿跪在查票的面前,苦苦哀求,求他饶过这一回。查票的不肯,一把夺过老头儿手中的行李,要往大江里扔。李大钊走过来,拽住行李说:“请不要扔!老人的船票钱由我替他付。”于是,他为老人补了一张船票,可是自己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
李大钊同志的一位友人对他有一句评语,说他是“豪杰之士,肝胆照人”。这个评语是毫不过分的。
【1】解释下列词语。
慷慨解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毫不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结构是______。
【3】分别用“ ”和“ ”画出短文中的总起句和总结句。
【4】李大钊的言行表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李大钊是“豪杰之士,肝胆照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午,林清玄和爸爸在公园玩耍,突然看到了一位围着厚围巾、身穿皮棉袄、正在读书的男子。这名男子的打扮,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显得格格不入。
林清玄于是对父亲说 好奇怪的一个人__太可笑了_爸爸听后,严肃地对他说:“孩子,我们看一件事情,不要用嘲笑的眼光去看待,先要懂得欣赏对方。你刚才说出来的话,是一种不友好的表现!”
林清玄觉得父亲太过小题大做,心里有些不服气地说道:“本来就是嘛,我又没说错。难道你不觉得他这样穿很怪异吗?”
父亲看着噘着小嘴的儿子,先是摇摇头,然后耐心地对他说:“恰恰相反,我觉得那个人反而值得我去欣赏,因为我注意到,他的衣服不仅新颖时髦,而且搭配得非常有品位。再说,他在公园里一边读书,一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是多么有情趣的一件事情啊。对于他的穿衣,我想一定也有他自己的原因,比如刚刚生了一场病,或许,他就是想穿这身他喜欢的衣服。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对方的表情看上去是那么的安静和从容,并没有因为人们异样的目光而显出一丁点儿的拘谨。”
林清玄重新观察了那个人后,果然发现是爸爸所说的那样,那人神态安详,从容不迫。最后,爸爸拉着林清玄走上前去,衷心地赞美对方道:“先生,您读书时全神贯注的样子真让人心生感动,也令这个季节显得更加美好。”对方听后显得很开心,最后还将书中夹着的一张美丽小卡片送给林清玄,并赞扬他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林清玄后来说:“就是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我懂得了,渴望被欣赏是人的本性,我们一定要学会真诚地去欣赏别人,因为无论是谁,肯定都有值得欣赏的优点或特点。”
【1】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2】从文章主题这个角度来给短文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的教诲 B.一件小事 C.父与子 D.渴望欣赏
【3】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欣赏那位读书男子的哪些方面?下列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衣服不仅新颖时髦,而且搭配得非常有品位。(____)
B.表情安静、从容,并没有因为人们异样的目光而显得拘谨。(____)
C.面对别人的赞赏,能懂得感恩,有修养。(____)
D.生活有情趣,一边读书,一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____)
【5】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人们什么呢?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用嘲笑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要懂得欣赏对方。
B.渴望被欣赏是人的本性,我们要学会真诚地去欣赏别人。
C.欣赏对方,不能只看外表,更要看内涵。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选文中的困难指的是______________。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情景写出了鲁滨逊面临的困难。
【2】作者为了突出鲁滨逊遇到的困难,使用了表示时间的词语,请你摘抄下来,并谈一谈从中你感受到了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3】对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乎”从表面看是“差不多”的意思,但这里意在表明所用的时间比一年短
B.“花”的意思是“用掉”,这个字可引申理解为“耗费”
C.“完全”的意思是“全部”,这个词体现出鲁滨逊做事的有始有终
D.“小小的”突出了鲁滨逊住所的面积小,衬托出鲁滨逊劳作的艰难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为爱掩藏
①女儿细心地为母亲梳理着头发,竟然发现母亲的青丝中有一星闪亮的白。母亲老了?女儿的心中涌起一阵伤感。②母亲,从小就领着她去晨跑,她拼命地追,可怎么也追不上母亲轻快的步伐,她赌气停住了。这时,母亲回转身子,在前方伸开手臂,笑着:“来,到妈这儿来。”于是,她咯咯地笑着,迈开小步子向妈妈温暖的怀抱跑去。她渐渐懂事,明白了“母亲”这一角色的艰难,然而在她的记忆中,母亲总是笑对一切,以充沛的精力和活力直面人生,难怪邻居阿姨总羡慕地说:“你妈妈呀,好像永远不会老。”女儿也坚信,母亲永远不老,可眼前那星白分外刺眼。女儿拔下那根白发,悄悄地藏起来,对着镜子里的母亲笑着:“妈,你的头发多好啊,您永远那么年轻。”母亲笑了,女儿的小伎俩怎么能瞒得过妈的眼呢?多年来,从“哇哇”啼哭的娃娃到青春勃发的少女,女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印在母亲的眼里。这孩子,这么傻,白发能藏得住吗?你都这么大了,妈能不老吗?其实从你不再需要妈妈为你扎辫子时,从那天你跑步超过了妈妈,从你在作文中写下“青春无悔”的字样,妈妈就知道你长大了。你就是妈妈的延续,妈有了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可母亲没有说,她欣慰地看着镜子里的女儿:“有女儿给妈梳头,真舒服!”镜子里两张美丽的笑脸,令人羡慕。③原来人世间有许多深沉的爱,就藏在彼此的掩饰中。
【1】女儿伤感的是______________,邻居阿姨羡慕的是_________,产生这种羡慕是因为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描写妈妈心理活动的语句,但是读起来却像是母亲女儿的对话,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儿和母亲都在掩饰,她们分别在掩饰什么?她们为什么要掩饰?_________
【4】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独享“体罚”的秘密
(1)弗洛斯特女士是全镇男女老少心中的严师。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大家心里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2)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划着对我们说:①“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这既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消磨我的时间,下面就开始考试。”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
(3)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顾不得弗洛斯特女士的禁令,暗暗向好友伊丽沙白打了个招呼。果然,她传来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慌慌张张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她正读得入神,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我赶紧把答案抄上了试卷。
(4)这次作弊的代价首先是一个漫长的周末。晚上,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早就听人说过,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也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睛,这么说,她现在只是故意装聋作哑罢了。思前想后,我拿定主意,决定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
(5)周一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到老师身边:“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永远不做这种事了。”
(6)“姑娘们,你们能主动来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你们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林特女士拿起笔,在我们的试卷上写上“考试零分”四个大字。“考试作零分记,而且要接受惩罚。”
(7)看到她操起了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得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8)她吩咐我们分别站在办公桌的两头。“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她说。
(9)我哆哆嗦嗦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啪”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看来,老师决定先对付伊丽莎白了。我尽管没挨揍,眼泪却上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莎白的呜咽。
(10)“啪!”打的又是伊丽莎白,我不敢睁开眼睛,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
(11)“啪!”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请您别打了,别打伊丽莎白了!您还是打我吧,是我的错!……伊丽莎白,你怎么了?”
(12)几乎在同时,我们都睁开眼睛,越过办公桌,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竟红着脸:“你说什么?是你在挨揍呀!”
(13)怎么?②疑惑中,我们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啪!”哦,原来如此。
(14)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在弗洛斯特女士任教的几十年中,这样的“体罚”究竟发生了多少回?我无从得知。因为有幸受过这种板子的学生大约多半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弗洛斯特女士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
【1】请联系短文内容,把下面描写“我”的心理体验的词语按先后顺序写下来(只用序号)
(1)惊恐万分(2)恍然大悟(3)痛心疾首(4)战战兢兢(5)慌慌张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
(1)读了①处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我知道“在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我对这句话中的“诚实”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②处的句子,我明白弗罗斯特老师是这样做的原因:__________
【3】读完全文,我们感受到弗罗斯特老师不仅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 的老师。
【4】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老鼠买鱼
一天,老鼠倾果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
鱼行老板问 你们不愁吃喝 买那么多鱼干啥 虽不愁吃喝 可要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 老鼠狡黠地笑了笑。
鱼行老板仍听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几倍。
买完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身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上。这时,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头儿,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老鼠头领说:“笨蛋,咱们( )不愁吃,( )有老猫就过不了安稳的日子。猫爱吃鱼.咱们送些角,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哈……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小老鼠仍听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头儿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跟着头儿干准没错。
()老鼠把鱼买完了,()街上没有鱼卖。猫只好自认晦气,运气不好。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
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
()赚了钱,()上了老鼠的当。”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
(1)费:A.费用B.花费C.复杂,不容易
费事_____破费__________费工夫______
(2)头:
A.脑袋,人身体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最前面的部分B.物品的残余部分 C.头目D.第一E.量词
一头羊_______头领__________梳头__________铅笔头_____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知文中的括号里。
因为……所以…… 虽然……却…… 虽然……但是……
【3】给文章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合适的一项是(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
【4】猫和老鼠“化敌为友”的原因是( )
A.它们都讨厌人类。
B.猫喜欢聪明的老鼠。
C.老鼠每天给猫送鱼。
D.猫不喜欢吃老鼠。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反映鱼行老板开始不明白,后来猛然醒悟。
B.老鼠成灾,给社会造成危害。
C.老鼠给猫送鱼,达到化敌为友的目的,讽刺社会上敌我不分的五陋现象。
D.老鼠买鱼送给猫。
15、按要求写句子。
(1)寒风吹在脸上,很痛。(改成夸张句)
。
(2)妈妈高兴地说:“小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改成转述句)
(3)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搜查”。(改为直接叙述)
。
(4)写一句话,用上“否则”及表示关联的词语“无论……都……”。
。
16、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每题1分,共7分)
(1)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缩句)
(2)老人又一次梦见了狮子。(扩句)
(3)天安门广场红旗翻动。(改为比喻句)
(4)小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改为拟人句)
(5)看到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懊悔极了。(改为反问句)
(6)铁路要经过许多高山,要开凿隧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7)蔺相如对秦王说:“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为转述句)
18、拓展题。
从所给的事物中自选一个,补写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语句。
蜡烛:它虽然不如电灯那么明亮,但它总是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带来光明。
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与表达。
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传统历久弥新,中华民俗丰富多彩:热闹祥和的春节,悬灯结彩的元宵节,龙舟竞渡的端午节,望月思亲的中秋节……传统的节日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请回忆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以“家乡的 节”(“春节”除外)为题作文,把家乡的风俗推荐给朋友们,注意把节日的气氛描述得具体详细,突出家乡传统节日的特点。
2.小学六年,我们成长为一个阳光少年,相信大家有了许多熟悉的朋友——令人尊敬的老师、亲密无间的同学……分别在即,请选取一个你印象最深或影响最大的人,自命题目作文,注意结合我们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写清楚。
提示:以上题目二选一,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可用“王××”或“××学校”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