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学完《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下的社会吗?”同学们畅所欲言。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哪一位的最科学(     

    A.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社会

    B.并不是理想社会。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C.不是理想社会。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

    D.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因为有尧、舜、禹这些杰出的首领,那时的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

  • 2、唐朝时期,人们发明了一种工具,它"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种工具的用途是( )

    A.播种

    B.灌溉

    C.冶铁

    D.织布

  • 3、奴隶被迫在田地上集体劳动,在手工作坊里做工,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会被奴隶主随意转卖,甚至会被奴隶主屠杀用来祭祀祖先。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这些现象说明了

    A.奴隶的悲惨生活

    B.奴隶主的奢侈生活

    C.商朝的都城是殷

    D.商朝灭亡的原因

  • 4、在学完“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一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

  •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说明中华民族形成主要特点是

    A.相互通婚

    B.组成部落和部落联盟

    C.多民族交融、交流杂居而形成

    D.聚居形成

  • 6、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该遗址的居住区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客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该遗址位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辽河流域

    D.淮河流域

  • 7、如果你想通过中文史料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金刚经》

  • 8、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   B. 是由史学家司马光所著

    C.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是由秦朝时期司马迁所著

  • 9、宋太祖为防止相权过大,所采取的削弱相权的办法是( )

    A.实行三年一换

    B.撤销所有权力

    C.设置通判分其权力

    D.分化事权

  • 10、在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促进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是

    A.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B.孝文帝改革 C.唐藩联姻 D.科举制

  • 11、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  )

    A.绿林起义

    B.赤眉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 12、某校七年级暑期组织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了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在半坡遗址博物馆同学们看到一下文物。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主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

  • 13、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 14、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南朝时,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畸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

    A.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

    B.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

    C.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  )

    A.   B. 黄帝   C.   D.

     

  • 16、四川汶川大地震,把天府之国带入了极大的灾难之中,一切生命财产安全牵动着国人的心。一个学生也问道:“成都平原上的举世瞩目、造福千秋的防洪灌溉工程,是否幸存?”这项巨大工程是( )

    A.灵渠

    B.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 17、战国时期,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可谓之‘天府’也”。这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大运河

    B.灵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

  • 18、“一朝灭六国, 功业盖穹苍。立志平天下,西北驱虎狼。”诗词中歌颂的是

    A.秦始皇

    B.楚庄王

    C.汉武帝

    D.齐桓公

  • 19、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四大家”不包括

    A.关汉卿

    B.马致远

    C.郑光祖

    D.王实甫

  • 20、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A.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入北京

    B.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城

    C.吴三桂引清入关攻入北京

    D.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被发现,它的发现证明____是人类早期生活和繁衍的地区之一。

  • 2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______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东汉末年,张角等领导的______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 23、它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________

     

  •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史实。

    (1)在___________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2)以___________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前80回的作者是___________

    (3)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双方冲突不断。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后议和,签署宋辽盟约称“___________”,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和平局面。

    (4)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一些大的商帮。山西商人组成的___________和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___________,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 25、唐朝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______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 26、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_________。

     

  • 27、公元前119年,西汉大将卫青、________率领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大败匈奴。

  • 28、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2019年)约___________万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__年。

     

  • 29、根据所给信息,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

    (1)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________

    (2)他是伟大的史学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是________

    (3)他是著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他是________

    (4)他是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享誉古今的地理学专著。他是________

    (5)他是著名农学家,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他的成就。他是________

    (6)他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是________

  • 30、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__________;半坡人的生产工具是________,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根据三国鼎立的形成,将下列各项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秦长城的西起______;东到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她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这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治世出现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2)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科技创新

    材料三

    (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写出图中唐朝出现的两例新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

    合同为一家

    材料四   “自古皆贵(认为……尊责)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4)材料中唐太宗为做到“爱之如一”,实行何种民族政策?请用一例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包容开放

    材料五   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5)上述材料中的“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