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微信在“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中新增的“最近一个月”,网友纷纷点赞:三天嫌少,半年嫌多,一个月刚刚好。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D.针对网友用恶搞的方式杜撰名人名言,最近上线了“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网友可以通过检索“鲁迅说过的话”,查看名言是否为鲁迅所说。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 私见张良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 D.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三十年真是弹指一挥间,回想初逢时,我们都是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现而今大家都已双鬓染霜,垂垂老矣。
B.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C. 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也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D.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如果有向心爱的人倾诉的机会,他的痛苦自然会减轻。 。没有任何人倾听,绝对的孤独,快乐会成为失望,痛苦会成为绝望。
A.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没有人分享的快乐决非真正的快乐。
B.没有人分享的快乐决非真正的快乐,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
C.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快乐没有人分享的决非真正的快乐。
D.快乐没有人分享决非真正的快乐,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
5、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选出用典分析不合理的一项( )
A.《诗经·小雅·鹿鸣》是宴客的诗,《短歌行》引用“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B.乐府诗《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化用到《归园田居(其一)》中,二者意境相似。
C.《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青云梯”语出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D.《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的出处,作者以廉颇自比。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哦,香雪(节选)
铁凝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相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她怕相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徵,上面果真有“矿冶学院”几个字。相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相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
(A)车上,旅客们曾劝她在西山口住上一夜再回台儿沟。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香雪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更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赶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把“它”摆在桌上。车上的人既不了解火车的呼啸曾经怎样叫她像只受惊的小鹿那样不知所措,更不了解山里的女孩子在大山和黑夜面前倒底有多大本事。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粘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悉悉萃萃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地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B)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它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它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丛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它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束束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束束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丛从容容地下车。
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对了,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的去回忆呢?
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坐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汗衫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C)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D)哦,香雪!香雪!
【1】下列对文本四个段落中的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城里人瞧不起台儿沟的姑娘和人们,瞧不起台儿沟。香雪感到委屈,是因为她不甘受这种委屈,表现了她倔强好强的性格。
B.用“举”“拍”“打开”“放”“合”等一系列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香雪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后抑制不住的内心的喜悦与兴奋。
C.香雪曾经因为台儿沟的贫穷而自卑,现在她换回铅笔盒,对台儿沟的未来充满了信心,“骄傲”反映了她情感的变化和升华。
D.以咏叹调结束,引人回味,既体现了台儿沟人们对香雪的期待和赞颂之情,又体现了香雪不畏艰辛、挑战自我、敢于追求的品质。
【2】结合选文分析香雪的人物形象。
【3】试着找出选文中一处富有特点的景色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4】作家孙犁曾这样评价《哦,香雪》: “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请你结合选文,从人物环境、情节、语言、主旨等角度中任选三个谈谈你的看法。
7、(1)当羽声激愤时,士人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2)表现出荆轲慷慨赴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3)对“谁主沉浮”做出回答的两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4)描写长江上一派生机的两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8、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的深沉思考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寻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再别康桥》)
(5)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荆轲刺秦王》)
(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7)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______________)。(《闺怨》)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诗经》里的诗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乡村中常听到的声音。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地缓慢移动,逼真传神。
10、填空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
11、名句默写
(1)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3)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这一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五)
(东晋)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作者独策归还享受自然,以及邀请近邻尽情欢饮的情景。
B.三、四句化用《孟子离娄》的句子,显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
C.五到八句写了饮酒场面,略显寒酸,只有自己酿的酒和一只鸡。
D.本诗两段时间、两个空间,从日暮前到日出,由山路上到家中。
【2】这首诗与《归园田居(其一)》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3、(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下列各题。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乙】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节选自清·吴敏树《书谢御史》 )
【注】①用事:掌权。②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③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职。④筇屐:筇,竹杖。 屐,登山用的鞋。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亦不详其姓字 . 详:知道
B.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
C. 人避之,莫敢诘 诘:质问(责问)
D. 先生文章名一时 名:名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以为号焉 . 故自号曰醉翁也
B. 或置酒而招之 .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乃 遍 游 江 浙 所 至 人 士 争 奉 筇 屐 迎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②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
②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谢御史,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③两文都写了主人公______________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4、阅读下面语段,根据要求写作。
进入高中新生活的第一学期,我们是在疫情时代的线上学习中度过的。没有常规安排中流汗呐喊的军训生活,没有想象中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也没有步入新环境,结识新朋友的新奇激动,但我们的学习在紧张有序的进行,我们的锻炼在按时遵规的打卡,我们的生活在有条不紊地继续。我们在知识中遨游,在居家中思考,在和父母家人长时间的“亲密”相处中成熟……我们的高一生活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的精彩瞬间。
请以“我的 生活”为题,展现你高中生活的独特、精彩之处。
要求:写人记事,综合述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800字以上;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