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A. 窃为公子不取也
B. 身死于秦,为天下笑
C. 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D.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在蔡经理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规划局联合下发的叫停通知却送到了他的案头,这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B.由于知识程度和知识视野的深广,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就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C.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錙铢必较,一点点差错都难他的法眼。他常常教育我们,要干就要干到最好,精益求精。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炉火
丁肃清
一瘦一胖两个老人,坐在公路旁边的一截矮墙上,看来来往往的汽车,两张脸随着往来的汽车扭过来,扭过去。他们的面前,是一个燃烧着的火炉子,上面烧着一排水壶,他们脸上的笑、脸上的颜色,也像他们身边火炉子里燃烧着的火焰。
有妇女小孩儿来提开水,或者把冷水坐在炉子上。瘦老头从矮墙上下来,捅火,捅出一大簇跳跃的火焰。
人们陆陆续续来提水,烧水,他们大都是公路两边做生意的乡亲,和两个老人不生分,也不多客气。
一辆大卡车停下来,司机说:“给弄点开水。”说着端坐在小板凳上,看着老人把开水倒在他的茶杯里,用嘴一边吹凉着一边喝,喝足了,拍拍屁股站起来,又让胖老人给他续上,拧上茶杯盖,然后扔给胖老人一张毛票儿。
胖老人说“不要钱。”说着就给司机塞了回去。
司机纳闷儿:“你们不是卖水的吗?”
胖老人说,“不是。我们是打铁的。”
“哎呦我的天!”司机拍着脑门儿呵呵地笑了,“我还当你们是卖水的呢,什么年月了,还打铁?能赚多少钱?”
瘦老头说:“不赚钱,赔钱。”
把司机说愣了。老人向他解释:“没有活儿,白烧着碳呀。”他又默默地像对自己说:“要说也不能算白烧碳,给乡亲们烧烧水。这不,碳又没有了,凑吧。”他说着从口袋里掏着,掏出一张十元,胖老头也掏出了一模一样的一张,交给他。
“我说,你们这是图什么呀?”司机干脆又坐了下来,他对这俩老人感兴趣,他说:“你们收她们的水费呀。”
胖老人说:“咳,乡里乡亲的,这火,闲着也是闲着。”
司机说:“那你们不如不干。”
胖老人说:“咳,这人哪,闲着也是闲着。”
司机说:“真是有意思,有意思,赔钱赔工夫做生意,有意思。”
胖老人把眼睛瞪得很大:“过去,我们赚钱。”司机说“是吗?”老人说:“是,那会儿,我们的钱赚海了,问问,十里八乡谁家的家伙儿,不是我们打的呀,铁锹犁耙、牛鼻环、烧开水的水汆子,都是。”
瘦老头说:“还有县城大门的铁门环。”他炫耀地问胖老头:“是吧,是我打的吧?”
胖老头说:“那是我淬的火。”
两个人一争,额头、脖子上都冒出了筋疙瘩,他们说话时挥动的手上,筋疙瘩更是密密麻麻的,像蚯蚓。
西天边上的云霞退了,蒙上了暮色。司机笑呵呵的脸,慢慢地不笑了,一脸的凝重。他站起来说:“我有点活儿,你们干不干?打个车挂钩。”
两个老人高兴得不得了。风箱呼呼地拉了起来,炉子里的火苗跳跃了起来,铁锤有节奏地响了起来,叮当、叮叮当、叮当……
胖老人抡着大锤,叮当、叮叮当、叮当……铁砧上的火花,在暮色中四溅着,一层儿、又一层儿……瘦老人说:“让我来一会儿!”
他把大锤要过来,赤裸的臂膀抡成了一个椭圆,叮当、叮叮当、叮当……铁块燃烧着淬在火里,吱——弥漫起浓浓的浪烟。
车挂钩打好了,在满月的照耀下,跳跃着一簇一簇蓝色的光亮。
“给钱。”司机把一百元的新币递过来。
“免了。”胖老人说。
“不要了。”瘦老人也说。
他们流着汗水、红彤彤的脸,在炉火的映照里奕奕发亮。他们帮着把那个挂钩抬在了汽车上。汽车隆隆地发动,缓慢地开了。
原本,司机打这个车挂钩没有用,只是他愿意。两个老人也并不想挣司机的钱,他们只是觉得痛快。
真痛快!两个老人拾掇了摊子回家去,一边走一边唱起来,他们唱的是晋剧老调,在夜幕里,清亮地痛快淋漓地荡漾……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司机因为曾误将胖老人当做卖水做生意的而心生愧疚,所以以打车挂钩为借口,使老人开心,以对自己过错进行弥补。
B.小说语言既典雅华美,又含蓄蕴藉,无论是人物的对话,还是场景描写,都能令读者深受感染,又回味无穷。
C.路两边做生意的乡亲,因为铁匠铺老人现在没有什么生意,就把让老人烧水视为自然,可见生意场的人情冷暖。
D.小说通过对声音、色彩、动作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热烈、生动的劳动场景,表现了老人劳动时的专注、陶醉。
【2】作者在文中安排了大量的对话,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3】根据小说情节,谈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两位老人在拾掇摊子后唱晋剧老调?
4、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为鼓励同学们发扬冬奥健儿攻坚克难、不轻言弃的精神,学校向师生征集标语,《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最为合适。
(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形象地揭露当时嫉贤妒能的社会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阿房宫赋》中最能具体表现“秦人”对珍宝的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李煜的《處关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的“ , ”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是“霓为衣兮风为马”,描写云中仙人出行工具的诗句是“ ”。
(3)韦庄《菩萨蛮》中描写江南风景美和生活美的句子是:“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同时家庭也是社会的细胞。《大学之道》中强调对待国家与家庭关系我们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第十一章中指出“有”给人便利,正是“无”发挥了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想到爱妻埋在千里之外,无人陪伴,词人感到孤独凄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示自古以来蜀、秦之间就没有沟通来往的原因,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两种动物来侧面描写了蜀山的高峻。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反问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以花反衬人。
(4)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
(5)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宁愿立即死去,也不愿有苟合阿谀之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望海潮》中哪三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都是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柳永在《望海潮》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此句中借数量词写出西湖四时之美。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只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 开头提供了作词的背景,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
B.“岁华销尽客心惊”,指经历岁月的动荡之后,看见漂泊异乡,年华老去,容颜无华的词人,友人倍感惊诧,凉意斗生。
C.“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迷离恍惚的气氛,寄托词人难言的苦衷,含不尽之意。
D.这首词感情真挚,情感表达形式多样,通过巧设意象、描摹情状、自问自答等手法传达真情,感染读者,直抵人心。
【2】这首词情真意切,情感丰富,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存信,本姓张,父君政,回鹘部人也。大中初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云中之合罗川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善战识兵势。初为献祖亲信,从武皇入关平贼,始补军职,赐姓名。大顺中,累迁至马步都校,与李存孝击张浚军于平阳。时存孝骁勇冠绝,军中皆下之,惟存信与争功,由是相恶,有同水火。及平定潞州,存孝以功望领节度,既而康君立授旄钺,存孝怒,大剽潞民, 烧邑屋,疑存信摈己故也。明年,存孝得邢、洺,武皇与之节钺。存孝虑存信离间,欲立大功以胜之,屡请兵于武皇,请兼并镇、冀,存信间之,不时许。 大顺二年,武皇大举略地山东,以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校,存孝闻之怒,武皇令存质代之,存孝乃谋叛。既诛,以存信为蕃汉都校。从讨李匡俦,降赫连铎、白义诚, 以功检校右仆射,从入关讨王行瑜,加检校司空,领郴州刺史。
乾宁三年,兗、郓乞师于武皇,武皇遣存信营于莘县,与硃瑄合势以抗梁人。 梁祖患之,遣使谍罗宏信。存信戢兵无法,稍侵魏之刍牧,宏信怒,翻然结于梁祖,乃出兵三万以攻存信。存信 敛众而退,为魏人所薄,委弃辎重,退保洺州,军士丧失者十二三。武皇怒,大出师攻魏博,屠陷诸邑。五月,存信军于洹水,汴将葛从周、氏叔琮来援魏人,存信与铁林都将落落遇汴人于洹水南,汴人为陷马坎以待之,存信战败,落落被擒。自光化已后,存信多称病,武皇以兵柄授李嗣昭,以存信为右校而已。天复二年十月,以疾卒于晋阳,时四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中/初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云中之合罗川/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善战/识兵势/
B. 大中初/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云中之合罗川/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善战/识兵势/
C. 大中/初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云中之合罗川/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善战/识兵势/
D. 大中初/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云中之合罗川/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吾战/识兵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赐姓名,古代君主对下的奖励行为,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皆有之。受赐者通常是大臣或后妃。大臣所赐姓氏以君主所姓的“国姓”最为常见。
B. 授旄钺,授予白旄和黄钺。白旄指古代的一种军旗,黄钺是指以黄念为饰的斧。授旄钺借指被授予军权。
C. 祖,即太祖,梁祖即梁太祖朱温。太祖是朱温死后后人尊称的庙号。古代只有开国皇帝才可以被尊称为太祖。
D. 辎重,古代军事中的用语,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3】下列对原文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存信本来是少数民族,姓张。后来跟着武皇入关平贼后,被赐姓李。
B. 李存孝为了在战功上压制李存信,主动请兵兼并镇、冀,但是因为李存信从中阻拦,没被允许。
C. 因李存信军纪不严,屡次劫掠魏博居民,激怒了罗宏信,最终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
D. 从光化年后,因李存信常常生病,武皇就把兵权授予李嗣昭,李存信不再受到重用。
【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存信与争功,由是相恶,有同水火
(2)宏信怒,翻然结于梁祖,乃出兵三万以攻存信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北京赵女士向媒体记者吐槽,说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已经被各种各样的投票点赞活动给占领了,这些求点赞求关注求支持的活动有的是评比最美儿童,有的是艺术比赛作品评选,还有最佳职员评选等。最让赵女士哭笑不得的是,一些投票链接被转发多次,以至于自己根本都不认识投票对象,而碍于朋友情面,有时想也不想就随手点了,时间一长自己也觉得很烦。
面对这种现象,有网友说:投票对象能够入围,说明有资格,条件也不错。为优秀点赞,也帮朋友一个忙,何乐而不为。但也有人表示:对这些投票我一概拒绝,因为我不了解我的投票对象,也不了解其他对象,我没有办法比较,随便投是昧良心,不仅没帮到朋友反而让自己不痛快。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