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山东烟台2025届高三语文上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若坚持,定能发光。因为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B.业内人士认为,餐饮连锁经营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投资者纷纷加盟,餐饮企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C.近几年,黄河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D.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甚者,其肤以验其生枯 ②古人秉烛游  ③乎舞雩 ④章甫

    ⑤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⑥赤也为之,孰能为之大  ⑦其事以为官戒也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③④⑦/⑤⑥/②

    C. ①③④/②⑤/⑥⑦   D. ①③④⑦/②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之所以能认识和改造自然,成为万物之灵,依赖的就是理性的力量。理性是科学事业的第一要素,是科学的灵魂;科学是一种人类面对自然世界的调查形式,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本质和规律的认知活动,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结果和表达形式。正是理论化和实证调查这两个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了科学事业的核心。正如康德所说:“没有理论的经验是盲目的,而没有经验的理论是空洞的。”

    科学是理性的事业。科学家在长期的观察、实验所获得的数据与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类比、概括、推理、验证等理性方法找寻到解释事物和现象的路径。客观性、确定性、可检验性、可重复性、合逻辑性等是科学家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这些准则无不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只有面向科学事实、立足科学事实,借助理性的科学方法,才能逐步接近事实的真相,最终真实地反映事物和现象的客观本质和规律,取得科学的进步。虽然人类的认知能力在不断进步,科学理论对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揭示越来越全面和深刻,但人类永远都无法穷究浩瀚宇宙的奥秘。从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推翻或补充完善前人的理论。

    理性思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无疑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我们不能视理性为科学的唯一特征。事实上,科学史上有很多以直觉为代表的非理性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案例,例如阿基米德找到浮力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都与直觉思维有着重要关联。

    爱因斯坦认为在科学发现的道路上,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休谟也认为理性只是人类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但人类行动的真正驱动力总是情感化的,如直觉。直觉思维是人类理解和认知世界的渠道之一,它与理性思维辩证协同工作,能使科学家在理性知识的基础上对疑难问题作出判断并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强调直觉思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是要为非理性主义思潮辩护,更不是要用直觉思维来取代理性思维的位置。直觉思维作用的发挥当然不能脱离科学家们历经磨砺刻苦学习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对问题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冥思,它是以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对问题的持续研究为基础的。科学家们在潜意识中不断积累相关信息,在受到某种信息刺激时,直觉思维往往能在瞬间直接地、非逻辑性地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当然,直觉并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随时随地出现,它必须建立在科学家们长期扎实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观察实验数据之上。直觉思维虽然有时能够快速地、创造性地为人们提供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研究思路,但这种思路要保证正确性,往往还需要理性思维来重建严密的逻辑关系,并与已有的理论体系和科学事实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洽的系统。

    (摘编自张今杰、张峰《理性思维与直觉思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理性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类比、概括、推理、验证等方法认识世界的,它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B.人类运用理性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结论被后人推翻或补充完善,说明只靠理性思维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C.科学家在理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疑难问题时,只能依靠直觉思维作出判断并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D.一旦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对问题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冥思这两个条件,科学家的直觉思维就会出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爱因斯坦的观点既是第四段的论点,也可以证明直觉思维的作用。

    B.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引用科学家的观点来证明论点,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C.文章论证了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肯定了“科学研究要面向科学事实、立足科学事实”的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直觉思维也能发现科学规律的两个最直接的证明。

    B.科学是理性的事业,但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要有直觉思维的参与,毕竟人类行动的真正驱动力总是情感化的。

    C.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两种主要形式,是科学活动过程中的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二者不可偏废。

    D.虽然直觉思维有时能够快速地为人们提供一种研究思路,但是最终还必须要通过理性的方式去进行验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以自己的学说和行事魅力感染了他的弟子们,弟子们爱戴他,追随他,不仅使他在流亡时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的状况发生,而且在他死后将他的学说发扬光大。

    (2)《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秦惠王派遣司马错伐蜀之事增添了神话色彩。

    (3)中国古代重农抑商,而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则强调工商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描绘出了商业活跃带动社会经济生活的图景。

    (4)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他看不清当时人心思安的社会形势,已经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扬州慢》)的程度。

  • 5、默写。

    (1)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4)《劝学》中,荀子用登高望远、顺风疾呼、骑马行千里、划桨渡江河等四个类比,推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对行人艰难行走时的细节描写,从侧面展现蜀道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诗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

    (2)《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歌行并序》中,诗人饱含热情地赞美战士们为国流血牺牲从不顾惜自己的名利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在以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为例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把加强个人品格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鹿门月照开烟树,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4)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5)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注)①飕飕(sōu):形容风雨的声音。 ②年事:岁月。③裙带:别去的女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起笔巧借拆字,以“秋心”合成“愁”字,紧扣主题,涉笔成趣。

    B.“纵芭蕉”一句说,纵使不下雨,芭蕉也会发出凄凉的声响,愈衬离人凄凉意。

    C.“燕辞归、客尚淹留”,以燕之漂泊无依正面衬托出作者有家难归的孤独。

    D.题为“惜别”,但全词着力描写秋日景物和作者的复杂感受,结尾含蓄点题。

    【2】“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是什么意思?对抒发作者的离情别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惔真长,沛国相人也。祖宏,字终嘏,光禄勋。父耽,晋陵太守,亦知名。惔少清远,有标奇,与母任氏寓居京口,家贫,织芒屩以为养,虽荜门陋巷,晏如也。人未之识,惟王导深器之。后稍知名,论者比之袁羊。惔喜还告其母其母聪明妇人也谓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方之范汪者惔复喜母又不听。尚明帝女庐陵公主。以惔雅善言理,时孙盛作《易象妙于见形论》,帝使殷浩难之,不能屈。帝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之。”乃命迎惔。盛素敬服惔,及至,便与抗答,辞甚简至,盛理遂屈。一坐抚掌大笑,咸称美之。累迁丹阳尹。为政清整,门无杂宾。时百姓颇有讼官长者,诸郡往往有相举正,惔叹曰:“夫居下讪上,此弊道也。古之善政,司契而已,岂不以其敦本正源,镇静流末乎!君虽不君,下安可以失礼。若此风不革,百姓将往而不反。”遂寝而不问。性简贵,与王羲之雅相友善。郗愔伧奴善知文章,羲之爱之,每称奴于惔。惔曰:“何如方回邪?”羲之曰:“小人耳,何比郗公!”惔曰:“若不如方回,故常奴耳。”桓温尝问惔:“会稽王谈更进邪?”惔曰:“极进,然故第二流耳。”温曰:“第一复谁?”惔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惔每奇温才,而知其有不臣之迹。及温为荆州,惔言于帝曰:“温不可使居形胜地,其位号常宜抑之。”劝帝自镇上流,而己为军司,帝不纳。又请自行,复不听。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及后竟如其言。众以此服其知人。尤好《》《》,任自然趣。疾笃,百姓欲为之祈祷,家人又请祭神,惔曰:“丘之祷久矣。”年三十六,卒官。

    (节选自《晋书·刘惔传》)

    注:①郗愔,字方回,东晋太尉郗鉴长子,王羲之的内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惔喜还/告其母/其母聪明/妇人也/谓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方之范汪者/惔复喜/母又不听

    B.惔喜/还告其母/其母/聪明妇人也/谓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方之范汪者/惔复喜/母又不听

    C.惔喜还/告其母/其母聪明/妇人也/谓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方之范汪者/惔复喜/母又不听

    D.惔喜/还告其母/其母/聪明妇人也/谓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方之范汪者/惔复喜/母又不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原为屈平,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伧奴有两种解释,一指原籍为北土的奴仆,又指平庸鄙俗之辈,从文中“善知文章”“每称奴于惔”可知,前者更适合作者本意。

    D.《老》《庄》是指代表老子和庄子的学说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和《庄子》,主张崇尚自然,无为逍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惔安于清贫。他与母亲在异地寄居时,靠编草鞋为生,虽然身居蓬门陋巷,但仍能怡然自得、恬淡安闲。

    B.刘惔擅长谈理。殷浩在与孙盛的辩难中落败,皇帝就派人请来刘惔与孙盛辩理,果然刘惔最终不负众望。

    C.刘惔清正有才。他在丹阳做官时,百姓中状告官长,官员中相互检举揭发,刘惔将这些诉讼搁置不追究,因此风气得以扭转。

    D.刘惔审时度势。刘惔虽认可桓温的才干,但也知道他的野心,因而劝说皇帝不能让他占据险要之地,并要贬抑其爵位、封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盛素敬服惔,及至,便与抗答,辞甚简至,盛理遂屈。一坐抚掌大笑,咸称美之。

    (2)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及后竟如其言。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不少人都喜欢用美颜功能拍照,认为展示了自己更美的一面,给生活添彩;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原貌。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写一篇议论文。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