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山东潍坊2025届高三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莫之夭阏者

    A. 急于星火

    B. 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 童子何知

    D.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C.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

    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回家过年

    东方晓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田野一片银白。

    她伫立在村口,睁大双眼向远方瞭望。北风像无数只利爪,无情地撕扯着她的衣服。鹅毛般大小的雪片,一个劲儿地往她的脖子里钻。她紧了紧棉衣外边黛青色的围腰,又围了围那条深蓝色的头巾,继续瞭望。

    她在等待当兵的儿子回来。进腊月时,儿子就来信说打算回家过年,可究竟哪天回他却说不准。今天是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她相信儿子今天一定能回来。

    她已经成了雪人,但她并不愿拍去身上的积雪。身为农民,她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可这会儿她又担心雪下得太大,会阻断道路。心里默默念道:儿子你在哪儿呀?是在部队,还是在路上?这天气你还能回来吗?老天爷啊,给我儿子留下回家的路吧……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她就开始等啊,盼啊,盼着儿子早点回来。年根里事情多,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备年货,她的老伴儿有病,她家自然比别人家忙。可即便这样,她还是每天都到村口瞭望一会儿,一天不落。但直到现在,还是没看到儿子的身影。

    昨夜又下起了大雪。她知道,儿子今天要是再回不来,可能就不会回来了。是阻在了路上,还是部队突然有了任务?先前,儿子写信告诉过她,军令如山倒,一旦有命令,任何个人的事情都必须放下。但她依然满怀希望,在她看来,这么太平的世道怎么会有什么重大事情呢?肯定是被阻在了路上,这该死的大雪!

    今天吃过早饭,她把大年夜要吃的肉炖上,又吩咐女儿剁饺子馅儿,然后就冒着大雪到村口去瞭望。

    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吼。她的脚早已冻得麻木,不停地跺地驱寒。跺着跺着,脚下成了一对儿冰砣窝子,但她决不挪开地方,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等到儿子回来。

    “娘,回家吃饭吧!”

    她以为是儿子在唤她。回头一看,却是女儿。她才意识到已过了中午。

    吃过午饭,她又来到村口。洁白的雪路上,又留下她一串深深的脚印。而那脚印很快就像先前的脚印一样,被大雪盖得无影无踪了。

    来到村口,搜寻到自己踏过的雪窝子。雪窝子已被大雪盖住,但还是留下了浅浅的痕迹。她依然站在那对雪窝子上,生怕不能连续似的。她坚信站在老地方等,肯定能等到儿子。

    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什么也没等到。

    又过了两个小时,她仍然什么也没等到!

    天渐渐黑下来,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鞭炮声也在四面八方响起。她才失望地对来唤她回家吃饭的女儿喃喃地说,你哥今年可能回不来了。

    晚上,她还不死心。老伴儿和孩子们都睡了,她还坐在炕沿上,等着儿子回家。直到凌晨,鞭炮声再次响起。她才自言自语地说:“看来真的回不来了!”

    然而大年初一的清晨,一家人正要开始吃饺子,一封信送到她的手里。是儿子写来的!

    爹、娘:

    儿不孝,让你们失望了。儿原本要回家过年,但临行前突然接到命令,我们驻地附近发生特大雪灾,积雪超过30厘米,灾区牧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上级命令我们马上赶往灾区救灾。时间紧急,不能多写,请爹娘安心过年,不要牵挂我。随信寄上我新近照的照片,就先让它陪爹娘过年吧。

    儿拜上

    1988年1月5日

    她拿起照片认真端详:穿着厚厚棉军装的儿子戴着像雷锋那样的帽子,双手端着枪笔直地站着,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后是碧蓝的天空和皑皑的雪山。

    眼泪一下子就溢满她的眼眶……

    他把儿子的照片装进相框,端正地放在桌子的一边,又在照片后面放上凳子,然后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大年三十母亲在大雪中等当兵的儿子回家的情节,通过描写母亲等待时的焦灼与失望,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B. 从前文的叙述看,母亲对儿子不能赶回家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为后文儿子因突然有任务不能回家的情节做了铺垫。

    C. 结尾处写母亲“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这是母亲的一种自我宽慰,也表现出母亲不能与儿子团聚的痛苦与无奈。

    D. 在读者都认为母亲因儿子不能回家只好在遗憾中过年的时候,母亲却收到了儿子的信和照片,这样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当兵的儿子过年时没能回家,但小说却以“回家过年”为题,你认为这样拟题有什么合理性?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①《屈原列传》“_________”和《离骚》中的“__________”写出了屈原对楚怀王昏聩荒唐的怨恨之情。

    ②《燕歌行并序》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

    ③《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四样美好的事物来直接描摹声音。

    ④杜鹃鸟又名子规,是凄凉哀伤情感的象征,成为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比如“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庄子·逍遥游》中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⑶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

    ⑷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⑸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⑹天下之生久矣,______________。(《孟子·滕文公下》)

    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滕文公上》)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之志体现了儒家礼乐理想,成语“沂水春风”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

    (3)《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面描写春天将尽,江月欲落的景象,实则表现游子在外漂泊时间之久,思归之切。

  • 8、名篇名句默写。

    (1)古代诗歌描写音乐往往把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正如李贺所写箜篌之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啼鸟拟声,以花容写境,可听可看,甚至可触可感。

    (2)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浩然在《夜归鹿门歌》中,描绘鹿门山夜色,并表现隐者沉醉在大自然中,至于忘乎所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江水曲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5)韦庄《菩萨蛮》中描写江南人物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杜甫《阁夜》中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

    (唐)姚合

    闲斋深夜静,独坐又闲行。

    密树月笼影,疏篱水隔声。

    断猿时叫谷,栖鸟每摇柽。

    寂寞求名士,谁知此夕情。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题为“夏夜”,却无一字着“夏”,真可谓不着痕迹。

    B. 首联点明本诗的时间为“深夜”,两个“闲”字看似平常,实则体现出作者内心隐隐的“闲愁”。

    C. 断猿意为孤独悲啼之猿。颈联中“断猿时叫谷”借猿声反衬了山谷的幽静。

    D. 尾联表现了作者心怀天下、想招揽人才为己用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结合全诗,请赏析本诗颔联。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徽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论曰: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杜、范诸贤以问其师。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盖已有颉颃①当世贤哲之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②,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颉颃(xiéháng):原指鸟上下翻飞,泛指不相上下,互相抗衡,引申为不相上下。②韬戢(tāojí):收藏;敛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B.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C.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D.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是古代官名,商周时为史官,自秦开始,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B.“太师”自西周始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后来大多是重臣的加衔,既示恩宠,又予实权。

    C.“文忠”是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被认为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欧阳修也获此谥号。

    D.“词科”为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淡泊名利,心系百姓。他被贬后,在儋耳三年期间,能淡然处之毫不计较,并且热心对待百姓,和他们交往非常密切,也得到了他们的爱戴。

    B.苏轼才气不凡,文采过人。神宗、高宗都非常喜欢他的文章,神宗读起来常常忘了吃饭,高宗常把他的文章放在身边,读起来经常就忘了疲倦。

    C.苏轼少有大志,追求不俗。童子时读了《庆历圣德诗》后,就拿诗中所说的韩琦、范仲淹等贤人去问老师,这时他就有和当代贤人相并列的想法。

    D.苏轼才高难酬,仕途坎坷。神宗、高宗两位皇帝都能够了解他的品行,喜欢、欣赏他的才能,可是苏轼却多次被贬黜,终究没能被重用为宰相。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2)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 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从国外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频频检测出新冠肺炎病毒阳性,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很大难度。所以有人认为:应该停止进口一切冷链食品,从源头杜绝新冠肺炎,利于疫情防控;也有人认为:不能停止进口冷链食品,虽然给疫情防控带来难度,但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请你从以下任务中任选其一写作:

    (1)以一辩的身份选取一方写一份辩论词,(正方):应该停止进口一切冷链食品,从源头杜绝新冠肺炎,利于疫情防控;(反方):不能停止进口冷链食品,虽然给疫情防控带来难度,但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2)学校要举行一场演讲比赛,请你就材料中的现象写一篇演讲稿。

    (3)就其中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