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江西上饶2025届高三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与“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D.遂见用于小邑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个人财产拍卖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拍卖单位负责代扣代缴,并按规定向拍卖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部门办理纳税申报。

    B. “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 穿行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到的是中国气派的陶瓷文化元素,就连一家路边小吃店天花板上垂吊着的串串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D. 张朋希望通过世界文明公开课培养孩子们对这些人类记忆的尊崇感,使他们形成保护文物、尊重异国文化的意识增强。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北欧国家。早期界定校园欺凌时,很多国家将校园暴力(schoolviolence)与校园欺凌(schoolbullying)等同,而“暴力”与“欺凌”在程度和手段方面又有显著区别。美国反校园欺凌政府官方网站将“校园欺凌”定义为:“发生在学龄儿童身上的,具有真实的或可感知的权力失衡状态下的有害且具有威胁性的行为。”该行为具有重复性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潜在的重复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张翼认为:“狭义上的校园欺凌就是指校园暴力,特指发生在学校及其合理辐射地域,由校内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或心理实施的、达到一定伤害程度的侵害行为。”对于欺凌行为的界定,法律界和学术界尚存在不同的观点。目前,我国还没有就“校园欺凌”这一概念进行法律上的定性,也没有明确的官方解释。“校园欺凌”在传统理解上被定义为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以强力压迫和侮辱的行为,然而,在当前环境下,“校园”与“欺凌”的范围和形式产生了复杂变化,欺凌行为以往多发生在中小学内,现在也蔓延至高校。同时,欺凌行为已逐渐从现实世界扩展到虚拟社会,网络欺凌这一新形式在近年来愈发常见。

    (摘编自李伟清等《我国校园欺凌调查与中美治理对策研究》)

    材料二:

    校园欺凌是国内外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校园欺凌不仅常发生在教室、宿舍、厕所等校园之内的场所,也出现于课外活动、放学途中等校外场合。近几年,我国学者从主观(学生个人)和客观(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两大方面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大量探究。在客观因素方面,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欺凌行为的学生,其家庭常常缺乏情感温暖,父母之间的关系欠佳,经常吵架甚至发生家庭暴力;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缺乏对学生进行校园欺凌方面的教育,平时也缺乏对学生的监管;另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乱象,学生可能会受到这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主观因素方面,有关欺凌事件直接参与者的研究表明:部分欺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的认知或行为倾向,欺凌行为也是青春期个体获取、维护社会支配地位的一种手段;某些“另类”特征、情绪和社会交往问题会让儿童青少年成为易受欺凌的对象;欺凌和受欺凌都可能导致个体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适应障碍,其不良影响甚至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欺凌——受欺凌者是最不稳定的一类角色,其兼具欺凌者与受欺凌者两者的缺点,适应状况通常最差。

    在过去十多年中,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最为突出的变化之一,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政府建立了大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基于两省五县137所学校17000多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probit模型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校园欺凌问题的分析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欺凌水平高达31.5%,高于国内城市地区的中小学校,也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住校显著提高了学生遭遇欺凌的可能性;言语威胁、肢体冲突以及人际排斥等校园欺凌现象在住校生中都更为常见。在引入家校距离作为工具变量以纠正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研究结论依然一致。据此,当前校园欺凌治理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努力改善寄宿学校的住宿和医疗卫生条件,确保每一所寄宿制学校都有正式、足额的生活老师和住宿管理人员。同时,建立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问责制度也迫在眉睫。

    对于校园欺凌,研究探讨远未结束。我们还应该继续探索个体特征与环境因素对校园欺凌行为的交互影响,从个体微观层面、同伴关系及校园环境的中观层面,再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宏观层面,考察不同水平因素对欺凌行为的影响。首先,应继续总结欺凌者与受欺凌者身上那些容易使其卷入校园欺凌行为的明显特征,比如基于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的特殊国情,可以针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与校园欺凌的关系进行研究。另外,欺凌——受欺凌者因为占比较少,也不稳定,目前国内对该类型学生的研究较少,但是由于此类个体的适应状况最差,需要研究者有更多的关注。其次,应该充分重视校园欺凌中同伴的作用,一方面,同伴的默许和纵容会恶化校园欺凌的消极作用,另一方面,来自同伴的支持和温暖可以减缓校园欺凌的不良后果。再次,父母及教师等在处理校园欺凌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缺乏专门针对父母及教师识别和处置校园欺凌能力的研究,教育实践中相应的培训也较少。在面对校园欺凌时,他们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判断标准,也没有有效的干预手段,这些都极大限制了他们积极作用的发挥。最后,随着互联网和手机通信的普及,网络世界逐渐成为另一个欺凌频繁发生的场域。相对于现实世界,网络的社会监管机制薄弱,个体也能更轻易地隐藏自己的身份。匿名感在有限的社会监控下很容易激发个体的敌意、性互动或恶意散播他人私密信息。因此需加大对网络欺凌这一议题的投入,也有必要对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的整合研究给予相当的重视。

    (摘编自王玥、胡学亮、陆伟等人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反校园欺凌政府官方网站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张翼都把校园欺凌定义为校园暴力,强调伤害程度。

    B.所谓校园欺凌,也就是发生在同学之间的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身体或心理上的攻击,让受害者感受到痛苦的行为。

    C.校园欺陵不仅在国内外中小学中普遍存在,而且现在也蔓延至高校,甚至已逐渐扩展到虚拟社会,形成网络欺凌。

    D.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欺凌水平高于城市地区的中小学校,是因为农村学校没有足额的生活老师和住宿管理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水平居高不下的问题,我们必须把建立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问责制度放在首位。

    B.如果要及时准确地识别欺凌事件并做出有效应对,我们需要培训父母和教师,力争父母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积极。

    C.从家庭背景看,家庭常常缺乏情感温暖,父母之间经常吵架甚至发生家庭暴力,其孩子具有欺凌行为的可能性加大。

    D.由于网络的社会监管机制相对薄弱,个体能更轻易地隐藏自己的身份,网络欺凌越来越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的新常态。

    【3】请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实际,简要分析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写后人不吸取秦人教训的后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表现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渔家傲》中表现边地荒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2)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则是对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便是心之所向。《蜀相》中“ ____________ ”写出了春光虽好,诗人却无心赏玩,深刻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怀念敬仰之情。

    (2)《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________。”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5)《李凭箜篌引》中正面描写美妙多变的乐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经验教训的价值又关键在为人所鉴。不吸取经验教训会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 ,淡烟暮霭相遮蔽。(《长亭送别》)

    (2)《诗》三百篇,___________ 。(《报任安书》)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4)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5)_______________。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3)《老子》四章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善于用典。在《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唐代高适的《燕歌行》,完成各题。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樅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下列对全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残贼”意为残留的贼兵,既表达了对敌军的愤恨之情,也表明出征之前对敌军的轻视,为后面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B.“羽书”即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上鸟羽以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瀚海”指当时靠近我国东北沿海一带的地区。

    C.“塞草”“落日”等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又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被围兵败的原因。

    D.本诗题材、体裁为作者首创,全诗叙写边关战事,格调雄健激越,慷慨悲壮,节奏起伏跌宕,张弛有度,堪称边塞诗代表作。

    2请简要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王勃传》,有删改)

    材料二:

    父福畤,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文艺上》,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B.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C.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D.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B.参军即参军事,掌参谋军务,唐代诸卫及王府俱有录事参军事等。

    C.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时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汉代的这种习惯用语沿袭至唐。

    D.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吏部为六部之首,吏部侍郎为吏部最高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王勃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的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一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牵连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父亲途中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2)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写一段不少于 300 字的议论文字,发表你对此事的看法。

    一年夏天,林志颖带着儿子kimi 到法国里昂去旅游,恰好赶上读书节。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当地最大的市立图书馆开展了一项活动:两周内,谁读书最多,将有一份大礼物送给他。林志颖赶紧给孩子报了名。kimi 十分刻苦,放弃了一切活动,一周后经过市立图书馆工作人员考核,kimi读会了三本书,别的法国孩子一本也没有完成。

    林志颖看着孩子成绩遥遥领先十分高兴,对孩子频频鼓励,让他再接再厉,抓住剩下一周的时间,争取创纪录给老爸争光。这时,市立图书馆工作人员来了,带着一份要给第一名的礼物,对林志颖说:“希望你的孩子放弃这次读书活动,礼物可以先发给你。”

    林志颖很惊讶地问:“还有一周呢,为什么让我孩子退出?” 工作人员说:“因为你的孩子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想争第一,而不理解内容,没有感觉

    到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比赛,没有功利性,他这样疯狂地读,要是得了第一,会给其他 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样。所以,我们提前发给你礼物。他退出了,别的孩子就没有了忧虑 感,才会用心去感受读书的快乐。”

    林志颖原本有些愤怒,但是听完了工作人员的话,不由地连连点头,最后连礼物也没 要,很诚恳地主动让儿子退出了活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