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内蒙古巴彦淖尔2025届高三语文上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B.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C.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D.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 2、按要求选择。

    小王家的百货店要开张营业,朋友小张准备送一副对联表示祝贺,下列祝贺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开业大发财,一本致万利。

    B. 广聚天下客,通吃八方财。

    C.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D. 公平有德财源广,和气致祥生意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理性精神在北方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南方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便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绚烂鲜丽的远古传统,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着想象奇异和情感炽烈的神话色彩。在文艺审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屈原领军的楚文化。

    (2)在屈原的主要作品《离骚》中,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美人香草,百亩芝兰,芳泽衣装,望舒飞廉……在充满了神话想象的自然环境里,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著、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追求者。《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溶化成了有机整体。由是,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成为无可比拟的典范。

    (3)《离骚》《天问》《九歌》《九辩》等一系列作品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汉代王逸《楚辞章句》解释《九歌》时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因为九歌之曲。”清楚说明了这一事实。王夫之解释《九辩》时说:“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也很重要,它点明了好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它指出楚辞是“绍古体”,并且“古”到夏初去了,足见源远流长,其来有自,确乎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和模拟。第二,它可以“被之管弦”,本是可歌可舞的。近人考证也都认为,像《九歌》等,很明显是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所以它是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人的创作。第三,“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亦即感情的抒发爽快淋漓,形象想象丰富奇异,还没受到严格束缚,尚未承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从而不像所谓“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知约束。相反,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在这里表现得更为自由和充分。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它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4)其实,汉代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是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项羽被围,“四面皆楚歌”;刘邦衣锦还乡唱《大风》;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减)

    材料二:

    战国时期,楚国在长江、汉水流域,一度领有“地方五千里”的广袤疆域。这里到处都分布着江湖山峦,物产丰茂。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芈姓楚贵族和一些被芈姓贵族征服的濮、越、巴、蛮等南方部落集团。芈姓贵族源于中原的祝融部落,他们在夏商时期往南方迁徙,一直到周代初年,始定居于“楚蛮”之地,都丹阳。周公制礼作乐、变革中原文化时,由于地处偏远,楚国受到影响比中原诸侯国小,所以一直被中原诸国以蛮夷视之。但是,楚贵族集团毕竟源于中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和楚国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流,所以,楚国文化和中原文化仍有很多相同之处。

    在社会制度和政治思想等方面,楚国和中原有很大的一致性。楚国虽然偏居南方,却拥有“周之典籍”甚至“周大史”。再加上楚国士人自觉学习中原文化,所以中原文化在楚国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如《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建议士亹(wěi)用《诗》《书》《礼》《易》《乐》《春秋》等教育太子,楚国的王公卿士在议事时也经常征引《诗》、《书》中的话,这和当时中原的文化风气是一样的。和中原的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楚国贵族的政治理想、历史观念和价值取向。如晋楚邲()之战时,楚庄王就认为用兵的目的不在于炫耀武功,而在于“禁暴”“安民”,符合中原的礼乐政治观念。

    在习俗和审美趣味上,楚国则明显地表现出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特点。后人概括楚国的文化为“信巫鬼,重淫祀”,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崇尚巫风的习气,既是夏商文化的遗习,更是当地土著民族的风气。巫风的蔓延,自朝廷到民间,无处不在。如楚灵王,史称其“简贤务鬼,信巫祝之道”,当吴人来攻,国人告急之时,犹“鼓舞自若”,不肯发兵。楚怀王亦是“隆祭祀,事鬼神”,把破秦的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最终为秦所败。贵族阶层崇信巫祭,现在出土的材料多有证明。而在南方土著聚居的“南郢之邑、沅湘之间”,更是巫风浓烈,“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巫文化对楚国审美风气的影响是明显的。楚地的艺术很兴盛,而这些艺术很多与祭神有关,充满了奇异的浪漫色彩。如王逸所记载的庙堂壁画,楚“凤夔人物帛画”,刻画在器物、帛画上的楚舞造型,以及出土的编钟等,都富有飘逸、艳丽、深邃等美学特点。

    到战国中期楚国已经成为当时领土最大的国家,诸侯国之间兼并激烈,根据当时列国的实力,有人认为“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是有根据的。但到楚怀王、楚襄王时期,楚国由盛而衰,不仅在外见欺于秦国,一再丧师割地,连楚怀王本人也被秦劫留而死。在楚国内部,政治越来越黑暗,贵族之间互相倾轧,奸佞专权,排斥贤能,楚国由此走向没落。屈原正是在这艰难的政治环境中显示了自己的崇高品质,创造了名垂千古的文学巨制。

    (节选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中,香草美人似的想象与炽热深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融合为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B.王夫之说《九辩》可以“被之管弦”,可歌可舞,是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

    C.楚国文化与中原文化有很多相同之处,楚国贵族的政治理想与价值取向等脱胎于中原文化。

    D.楚国文化“信巫鬼,重淫祀”,王逸所记载的庙堂壁画表明楚地艺术深受巫文化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意识形态领域,北方都已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理性精神完全战胜了巫术宗教。

    B.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想象奇特、浪漫,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因而成为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C.刘项的基本队伍大都来自楚地,西汉宫廷中又以楚声为主导,这是汉代文艺领域保留楚地本色的重要原因。

    D.以楚灵王与楚怀王为代表贵族阶层崇尚巫风,崇信巫祭,导致楚国由盛而衰,最终为秦所败。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楚文化”想象奇异特点的一项是(     

    A.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B.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C.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D.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请结合材料分析“浪漫的楚文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 ”一句描写了桃花源土地肥沃、河水清澈、植被茂密的情形。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两句表现了秦搜刮钱财斤斤计较,但使用起来却视如敝履的情形。

    (3)《离骚》中,由于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屈原感到烦闷忧郁,孤独失意,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浩叹一句是“ ”。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如今已迈进了道路建设的新时代,即便是《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曲折盘旋的山路,在中国工匠的努力攻关下,也是千山万壑变通途。

    (2)《扬州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反荒凉衰败。

    (3)《陈情表》中李密运用对比手法,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言太白山的高峻,描写了蜀道疏导开辟之前,太白山阻塞蜀秦两地交通的情形。

    (3)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长满荠菜和野麦,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描写瀑布喧嚣、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从时空两方面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文人雅士日常所好,实则写出诗人客居临安时的闲极无聊。

    (2)《石钟山记》中充满求真辨伪的旨趣,“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郦道元和李渤两人缺乏深入考察精神的不赞同。

    (3)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称“沧海”,常见于唐宋诗词,如“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表现苏轼与客人希望和神仙为伴、厮守明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野人家有感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①此诗写于淳熙三年(1176)春末,陆游此时已被免去参议官之职。②臼:舂米的器具。③箔:养蚕用的竹子或竹席,也叫蚕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策马江边,看到落日余晖下乡间庭院中,水井、石臼、柴门相互掩映的安宁景象。

    B.前两联动静结合,写出诗人看到的温馨的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农家宁静生活的向往。

    C.诗人历经多年的辛苦奔波,换来的却是被罢官,不禁心灰意冷,写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D.颈联写诗人看透了世态炎凉,希望回到家乡过宁静的生活,但相隔万里,愿望难以实现。

    【2】作者这首诗和《书愤》尾联都写到“诸葛亮”,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氏义庄碑记

    袁枚

    古立大宗,以余财归之,有不足者资之于宗。后世废宗法,遂有一族而异目相视者。然汉之樊重、魏之杨椿,均能散所有济族人数世之穷。第未尝表其庄,绰楔而书,盖行其心之所安,而不以为义也。范文正公修其法,号曰“义庄”。公之心,岂以义自居哉?以为仁事也,而义名之,然后使吾子孙知如是则义,悖是则不义,方克踵行勿倦,与吾意相终始。而天下之大,人心之同,必有慕义无穷,而奋乎千百世后者。

    浔阳陶氏之迁于吴也,距文正公六百年矣,族落落大满,不能无宴人子。征仕郎世魁,闻范氏之风而悦之。其子员外篆,尊父志以继先贤,割沃畬置庄,鸠厥宗支,廪同食,月会而旬计之。吴之人以为今之陶、昔之范也。

    今夫江、河之大,绵亘万里,而世不能无断港绝潢者,非其本支故也。若夫岷山之旁流,昆仑之余波,而淤塞枯焉,人能无憾于江、河乎?惟其能以九里之润,灌溉百川而江、河乃愈增其大。然则陶氏之以仁为富也,乃其善于持富也。《传》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易》曰:“何以聚人?曰:‘财’。”聚即收之之谓也。天下人非财不收,而况于本族乎?

    余与篆之子振声戊午同试京兆,别二十二年,相见吴下,持此颠末,属余为记。余喜故人重逢,遽闻高义,而又私念袁氏族党,零落难收,徒力有所让,盖亦自伤其闻之之晚焉。

    (选自《袁枚全集》)

    [注]:①宴人,穷苦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未尝表其庄   扁:在门上题字

    B.廪同食             振:整治

    C.而淤塞枯焉       就:接近

    D.徒力有所让       匪:不是

    【2】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设义庄,使子孙们知道如何做才是仁义,并且让他们继承这种做法而不懈怠。

    B.陶氏父子继承先贤范仲淹的义行,划出肥沃的土地来设置义庄,得到了吴人的称赞。

    C.长江黄河灌溉百川,越发壮大,作者以此设喻,表明散财济人、壮大宗族的重要性。

    D.袁氏族人零落四处,难以聚拢起来,作者为不能在袁氏宗族中力行义庄之举而难过。

    【3】陶氏设义庄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正月初一,一部演绎中国历史传统诗词的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火爆荧屏。节目以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流行乐,即所谓的“和诗以歌”,用歌声诠释诗词之美。

    材料二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间传统游戏——沙嘎。全园大、中、小9个班级,30多名幼儿和家长共同参加了活动。沙嘠是蒙古族民间传统智力游戏之一,该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竞争意识和合作、分享、谦让以及成功的快乐。同时,在幼儿们的玩乐中传承、发展和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

    材料三  1937年5月,商务印书馆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撷取公孙杵臼、程婴、子路、荆轲等人的故事,编成《中华民族的人格》小册,向全民推广,激励全民以先民为榜样,保全固有的精神,像典籍中记载的仁人义士一样,筑起血肉长城,保家卫国,这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你对传统文化传承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使之形成有机联系,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