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某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看到一个条约有如下内容: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个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 2、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A.种植粮食作物 B.制造多彩陶器 C.发明木构水井 D.铸造精美青铜

  • 3、春秋争霸促进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当时与“诸华“诸夏”相融合的少数民族有

    ①戎

    ②狄

    ③蛮

    ④夷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4、《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纪”指本纪,按年编写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传”指列传,以传记的方式记录各类人物。下列人物被司马迁记录在“列传”中的是(       

    A.秦始皇

    B.项羽

    C.刘邦

    D.商鞅

  • 5、被毛泽东先生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 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所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A.贾思勰

    B.祖冲之

    C.司马迁

    D.孟子

  • 7、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朕失一镜矣。”被唐太宗比为“镜”的人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 8、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它的主要地理范围在(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 10、下面关键词反映的历史文化遗址是( )

    地点:山西襄汾县

    时间:距今约4500-4000年

    文物:礼器、铜器、彩纹龙纹陶盘

    A.北京人遗址

    B.陶寺遗址

    C.红山遗址

    D.良渚遗址

  • 11、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民族政权分立与经济重心南移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2、针对秦建立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秦始皇下令实行的政策是

    A. 统一文字

    B. 统一度量衡

    C. 统一货币

    D. 焚书坑儒

  • 13、为镇压黄巾起义,加强对地方统治,东汉王朝改刺史为州牧,统领地方事务,使得州牧势力膨胀,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最终导致( )

    A.三国鼎立局面 B.西晋短暂统一

    C.农民起义 D.加强对地方统治

  • 14、“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 15、观察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之一,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五代十国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

  • 16、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着不同的历史特点。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 17、小华编制了下列三张学习卡片,从他的学习卡上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A.对外的交往与进步

    B.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C.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 18、唐诗一些作品,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唐朝社会状况。有同学把唐朝由建立,到鼎盛,再到灭亡的历史过程绘制为图。下列诗句可用以描述图中“?”处社会状况的是

    A.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B.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19、清朝初期,面对明朝末年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统治者们认为“国之大计”是(     

    A.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B.发展工业

    C.鼓励商业发展

    D.促进人口增长

  • 20、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了治世局面,史称“________”。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

     

  • 22、东汉时,改进造纸术的是________

  • 23、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

  • 24、明君与昏君

    (1)   建立商朝,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

    (2)   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3)公元前841年,   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 25、从春秋战国到魏晋时期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争,传递出了宝贵的战争思想和智慧。请根据描述正确填写相关内容。

    (1)与成语“退避三舍”相关的战争是_______

    (2)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的________,赵军向秦军投降。

    (3)公元前207年,_______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朝走向衰亡。

    (4)208年,_________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383年,东晋与前秦进行________,这是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 26、小王同学把隋唐时期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搜集整理,请你帮他把笔记补充完整。(把正确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五代十国   B.隋炀帝   C.隋文帝   D.李世民   E.科举制

    F.武则天   G.贞观之治   H.唐玄宗   I.开元盛世   J.安史之乱

    589年,____灭掉陈朝,统一全国。____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他创立____,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626年,____即位,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开创的盛世被称为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孙子____在位前期,年号“开元”,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历史上称为____。但在他统治后期,酿成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907年,唐朝灭亡,中国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史称“____”。

  • 27、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 28、商周时期最著名的青铜器是______

  • 29、郑和下西洋

    ①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_____,国力雄厚。

    ②目的:提高_____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③时间:从1405年到_____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④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东海岸和_____沿岸。

    ⑤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__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 30、下图名称是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根据三国鼎立的形成,将下列各项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________和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下令以秦国的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4)三国时期的蜀汉在丞相_______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节选自[清]张廷玉等《明史•方技列传》

    材料二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天工开物》

    材料三《农政全书》六十卷……总括农家诸书,裒为一集。凡农本三卷,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谁的什么作品?材料一反映了这一科技作品的哪些特点?

    (2)《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3)材料三中的《农政全书》有什么价值?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