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及其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一共有56个少数民族
B.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C.汉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D.少数民族分布地区没有汉族分布
2、下列各组国家中,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一组是:( )
A. 蒙古、俄罗斯 B. 越南、缅甸 C. 尼泊尔、不丹 D. 阿富汗、巴基斯坦
3、老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 )
A. 竹楼 B. 冰屋 C. 四合院 D. 窑洞
4、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夏季风
D.人类活动
5、我国是一个
A.岛国 B.内陆国家 C.海陆兼备的国家 D.半岛国家
6、读济南地形图,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 B.①处以山地丘陵为主
C.②处适宜种植水稻、甘蔗等 D.③处适宜发展林果业
7、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共同特征是( )
A. 热量、水源充足 B. 面积广大,地形崎岖
C. 气候温暖、湿润 D. 有广阔的天然草场
8、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
A. 小麦、甜菜、谷子 B. 水稻、甘蔗、油菜
C. 高粱、甘蔗、大豆 D. 青稞、甜菜、花生
9、读“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反映出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总量丰富
B.人均占有量多
C.总量稀少
D.人均占有量少
【2】针对图中反映出的问题,当前我们应( )
①保护耕地,节约粮食②节约用水,循环用水③提高煤炭、油气等常规能源的利用效率④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完全替代岩化石或常规能源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所示我国资源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总量不足
B.人均占有量多
C.人均煤炭资源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D.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针对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应该( )
①保护耕地、②节约用水、③提高煤炭、油气等常规能源的利用效率、④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完全替代常规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②
11、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是( )
A.京杭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海河 D.巴拿马运河
12、2023初, 中央一号文件推出 “一户一田”政策,即一个户口只能拥有一块农田。 该政策是通过土地整合,小田变大田,即将农民分散的土地整合成一块大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国家推出“一户一田”政策的目的是( )
A.减少农民土地面积
B.降低了土地的租金
C.加速城镇化的建设
D.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中央推出“一户一田”的意义有( )
①提高农民的耕作效率 ②降低土地价格 ③有利于大型机械化 ④提高农民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落实“一户一田”政策应( )
A.加大政策宣传
B.降低税收
C.减少建筑用地
D.强制执行
13、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为:我国大陆人口共141178万人,男性占总人口的51.24%,女性占总人口的48.76%,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结合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从以上资料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我国城镇人口多于乡村人口
B.我国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C.我国的人口总数正逐渐减少
D.我国的人口总数已达最高峰
【2】人口数量过多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①资源紧缺②劳动力充足③环境破坏④就业压力大⑤住房困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4、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我国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
A.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
B.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多
【2】由图2可知,我国人口、耕地与水资源匹配较差区域是( )
A.北方区
B.南方区
C.西北区
D.西南区
【3】缓解上述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B.北粮南运
C.南水北调
D.退耕还林
15、生态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读图1“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分布图和图2“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地区
B.青藏高原地区
C.东部沿海地区
D.东部季风区
【2】“海绵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作用发挥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在户外遇到大暴雨时,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避开积水和交通不畅地区
②远离有漩涡的地方,防止跌入地坑等危险区域
③避开电线杆、铁栏杆等可能连电的物体
④尽量往地势高处避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下图反应我国云南傣族民居的是( )
17、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图所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两大区域是( )
A.甲与丁
B.甲与丙
C.丁与乙
D.丙与丁
【2】确定该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主导因素是( )
A.风向
B.地势
C.地形
D.气候
18、“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出自歌曲《我爱你中国》;“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出自歌曲《敢问路在何方》。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春节期间,哈尔滨白雪飘飘,而三亚碧波滚滚,春意盎然。该现象最能说明我国( )
A.南北跨纬度广
B.国土面积广阔
C.东西距离长
D.气温差异大
【2】我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区与最迟“送走晚霞”的地区分别是( )
①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②帕米尔高原上 ③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④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关于长江各河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上游航运发达 B. 中游流域面积狭小 C. 下游江阔水深 D. 中下游水能丰富
20、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队从拉萨出发,途经纳木错、双湖、可可西里湖等地,最后抵达格尔木。阅读材料,并结合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可可西里进行科考,队员们可能面临的挑战有
A.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
B.大气能见度低,阴雨天较多
C.高寒缺氧,呼吸困难
D.雨林广布,交通困难
【2】从拉萨到格尔木的科考过程中,可以看到的景象有
A.雪山连绵
B.成群的斑马在奔跑
C.坎儿井灌溉系统
D.窑洞等特色民居
21、我国的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________ 牧区和________ 牧区。
2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所示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形成这种自然特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是该地区的________盆地。
(2)乙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乙图中的三江源地区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
(3)A、B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山脉)﹣淮河,造成两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丙图所示地区中,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C地是________(填农业类型)。
(5)丁图中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形成“前店后厂”的基本模式,珠江三角洲的优势是________。
23、我们的家乡江津地处 地区(南方/北方),属于 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 以上。
24、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生活习惯、________ 、________ 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________ 风格。
25、京杭运河是世界上长度最________、开凿时间最______的人工河流。
26、读 “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______山,呈巨大的“几”字形,曲折东流入____ 海。
(2)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______,
(3)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A____ (填地形区)。一遇暴雨大量泥沙沿着支流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___量最大的河流。
(4)黄河进入下游B_____平原地区后,形成“地上河”。
(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在于 _______________ 。
27、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北三省依托 条件和 ,发展了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8、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是 。
29、填表,写出下列省区的简称
省区 | 湖北省 | 福建省 | 山西省 | 江西省 |
简称 |
|
|
|
|
30、香港著名的大学有 大学 大学等。
31、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
(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_______地。
(2)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______地。
(3)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________ 。
A. 各月降水都很多 B. 各月降水都很少
C.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4)我们家乡江门市属于右图中三种季风气候的________气候,其气候的特征为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3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____为中心的铁路运输网。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铁路线名称:①____②____。
(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交通枢纽名称:a____b____。
(4)A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____工业基地,B是我国最大的____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5)最能呈现③线路特色的词句是( )
A.黄河源头冰雪天,绵羊漫步走在山间
B.重走丝绸古道路,干旱困扰使人愁
C.阴山脚下威风鼓,黄土高原信天游
D.葡萄瓜果齿留香,青藏高原雪飘扬
33、地理社团以“沙”为主题开展黄河流域探究学习。图为黄河流域及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统计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泥沙的影响】
(1)图中平均含沙量最大的水文站是____,请把黄河携带的泥沙对下游产生的影响一一对应____ 。
【泥沙的变化】
(2)与1989年以前相比,四个水文站1989~2015年平均含沙量发生的变化是____。
(3)近年来黄河含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修建灌溉渠道②中游植树种草③加固黄河堤坝④小浪底等水利工程调控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4、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与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优势互补,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
材料二
(1)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______省的东南部,该省简称为_____________。
(2)图中A是_____________(经济特区);B是_____________(经济特区);C是_____________线(铁路干线)。
(3)A地区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型经济,并与B地区形成了“_____________”的合作模式。
(4)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支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5)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工业品生产出口基地,主要产业部门不包括
A.纺织和服装制造业
B.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C.玩具制造业
D.煤炭及能源产业
35、我国目前较为成熟的城市群有三个,分别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京津冀城市群。读三大城市群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各题。
(1)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A为____;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为____;粵港澳大湾区以香港、澳门、C____、深圳四大城市为核心。
(2)粤港澳大湾区位于____三角洲下游。
(3)我国沿海三大城市群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①濒临海洋,交通便利②自然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③技术先进,人才众多④河流密布,湖泊众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