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正常女儿和一个患半乳糖血症(单基因遗传病)的儿子。该家庭自愿检测相关基因,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半乳糖血症可能为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女儿将该病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2/3
C.若该夫妇再生育一个男孩,他患病的概率是1/4
D.采用遗传咨询与基因检测均能避免遗传病患儿出现
2、小苏打牙膏含有碳酸氢钠呈碱性,具有抗菌和美白牙齿的作用;加酶牙膏含有多种酶,可以分解食物残渣和细菌,使我们的牙齿亮洁、口气清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牙膏中的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达到分解细菌的目的
B.适当延长刷牙时间有利于酶发挥作用,说明酶不具有高效性
C.加酶牙膏中多种酶催化同一反应,不能说明酶不具专一性
D.同时使用小苏打牙膏和加酶牙膏,可能使酶的分解能力下降
3、GR24是人工合成的独脚金内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类调节剂,可抑制植株腋芽萌发,常用于控制果树分枝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独脚金内酯相比,GR24的作用效果更加稳定
B.适时打顶可增加果树分枝数量
C.GR24和细胞分裂素对腋芽萌发的调节作用相同
D.腋芽萌发受基因控制、激素调节及环境影响
4、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可利用干热灭菌箱进行干热灭菌
B.巴氏消毒法处理牛奶,能减少牛奶中营养物质的损失
C.无水酒精能加速蛋白质脱水,常用酒精对新冠病毒进行灭菌
D.由于紫外线能破坏DNA 结构,病房中常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5、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发酵工程可大量获得用作饲料的微生物菌体或蛋白质
B.利用马铃薯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脱毒马铃薯能提高产量
C.蛋白质工程可对蛋白质结构直接改造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D.利用胚胎分割与胚胎移植技术可促进优良动物品种的繁殖
6、研究人员选用甲~丁四个小麦品种,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灌浆期小麦植株的叶片、茎鞘和穗部等冠层器官的群体净光合速率(CPR,μmol·m-2·s-1)占比,结果如下表所示(注:灌浆期是光合作用产物、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质储存至籽粒里的一个生长阶段。小麦植株叶片自上而下分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和倒四叶等)。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品种 | CPR占比(%) | 冠层总光合 | |||||
旗叶 | 倒二叶 | 倒三叶 | 倒四叶 | 茎鞘 | 穗 | ||
甲 | 30.55 | 22.57 | 9.78 | 2.95 | 35.31 | - | 100 |
乙 | 26.33 | 17.09 | 11.13 | 3.82 | 41.63 | - | 100 |
丙 | 26.97 | 16.48 | 1.87 | 2.90 | 41.18 | 10.06 | 100 |
丁 | 32.13 | 15.61 | 2.93 | 5.00 | 32.21 | 12.05 | 100 |
A.甲~丁四个品种的小麦植株,叶的净光合速率自上而下逐步下降
B.旗叶、茎鞘的CPR占比较大,可能与它们易接受到较强光照有关
C.若去除灌浆期小麦的部分倒三、倒四叶,则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
D.小麦籽粒中的糖类等有机物仅来源于小麦植株冠层的叶片和茎鞘
7、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始终朝着物种丰富度增大的方向演替
B.群落演替的前一阶段可为后一阶段物种形成提供条件
C.较大强度的干扰停止后群落逐渐恢复,属于初生演替
D.化感植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不属于演替的影响因素
8、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经典的实验为揭示遗传的本质及规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并揭示了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②摩尔根将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③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减法原理”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科学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⑤克里克以T2噬菌体为材料,通过碱基对的增加或删除实验证明了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⑥尼伦伯格和马太的体外合成实验中,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③⑤⑥
9、科学家在研究细胞周期时,分别用同位素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5NTdR)和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2PUdR)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2n=12)。两种核苷酸被细胞利用的速率如下图所示。已知蚕豆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周期为20h。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16h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2条
B.c~e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C.d点时,细胞核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
D.蚕豆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时间不超过6h
10、鹌鹑的羽色由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见下表),其中A/a、B/b均位于Z染色体上,H/h位于常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取纯系黑羽雄性鹌鹑和纯系白羽雌性鹌鹑进行杂交实验,F1表型均为不完全黑羽,F1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基因组成 | A、B同时存在, 且H基因纯合 | A、B、H、h同时存在 | A、B同时存在,且h基因纯合 | b基因纯合 |
表型 | 栗羽 | 不完全黑羽 | 黑羽 | 白羽 |
A.A/a与B/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代黑羽、白羽基因型依次为hhZABW、HHZAbZAb
C.F2不完全黑羽的雌雄比例为1:1
D.F2中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白羽的比例为3:6:3:4
11、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 )
实验 | 实验目的 | 主要实验步骤 |
A | 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 实验组:2 mL 3% H2O2溶液+1 mL过氧化氢酶,保温5 min后观察;对照组:2 mL 3% H2O2溶液+1 mL蒸馏水,保温5 min后观察 |
B | 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 实验组:2 mL 3%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新鲜唾液,保温5 min后,碘液检验;对照组:2 mL 3%蔗糖溶液+1 mL新鲜唾液,保温5 min后,碘液检验 |
C | 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 分别设置等量的、不同温度下的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溶液,然后将相同温度下的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溶液混合,观察各组气泡的生成情况 |
D |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向三支试管中各依次加入2 mL 3% H2O2溶液、1 mL不同pH的缓冲液、1 mL过氧化氢酶,在适宜温度下保温5 min后,观察各组气泡的生成情况 |
A.A
B.B
C.C
D.D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侧压力。肾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肾脏实质性病变是引起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下图为肾性高血压发生的部分机制示意图,其中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催化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1,再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而生成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Na+重吸收,同时排出K+。
【1】下列关于肾性高血压发生的部分机制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脏病变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得球旁细胞分泌肾素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B.肾素可催化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发挥作用后肾素会被降解
C.据图可推知促进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和血管紧张素Ⅱ
D.肾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Na+含量低于正常值,K+含量高于正常值
【2】高血压是中风、心梗、心衰竭及外周动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下列药物中不能用来治疗肾性高血压的是( )
A.依普利酮(醛固酮受体阻滞剂)
B.盐酸肾上腺素(促进血管收缩)
C.坎地沙坦(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抗剂)
D.盐酸贝钠普利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13、基因和基因表达产物之间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钙调蛋白依赖酶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会表达其中不同的DNA片段,从而产生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下表表示钙调蛋白依赖酶基因合成产物I、II、III时片段1、2、3的表达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钙调蛋白依赖酶基因 | 产物 | 产物功能 | ||
片段1 | 片段1 | 片段1 | ||
- | + | + | I | 调节载体蛋白活性 |
+ | - | - | II | 调节mRNA的产生速率 |
- | - | - | III | 调节ATP水解 |
注:“-”表示合成产物时该片段未表达,“+”表示合成产物时该片段表达
A.据表分析可知,钙调蛋白依赖酶基因中可表达的片段是3个
B.检测各片段的表达情况需要检测转录产物和翻译产物
C.真核细胞内产物Ⅱ可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起作用
D.细胞中这种基因表达机制可使蛋白质种类数多于基因种类数
14、一个抗原分子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个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由同一抗原分子刺激产生的不同抗体统称为多抗。猪瘟病毒结构蛋白E0和E2抗原性较强,感染动物中有些对E0有反应,但对E2不反应,反之亦然。某研究团队构建E0基因和E2基因串联体通过表达的两种相应蛋白制备多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结构蛋白E0分子感染动物可能产生多抗
B.串联体的构建基于两者相似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C.与单克隆抗体相比,多抗作用效果更好
D.多抗的产生表明抗原和抗体间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15、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同一种物质可能既做碳源又做氮源
B.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不需加工的培养基
C.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在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D.只有平板划线法接种培养后可获得单菌落
16、下列关于酶、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和酶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B.神经递质和激素都需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
C.能合成抗体的细胞一般也能合成酶,抗体和酶都是生物大分子
D.以上物质既不参与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都只起调节作用
17、随着全球变暖,热射病在夏季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大于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表现为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并伴有多器官系统损伤,死亡率极高。下列关于此病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刺激会引起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B.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一定增加
C.只要骨骼肌产热大于辐射散热就会得热射病
D.高温作业时多喝淡盐水,可降低中暑的可能性
18、草鱼(2n=48)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因其能迅速清除水体各种草类而被称为“拓荒者”。多倍体草鱼与相同的二倍体草鱼相比,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及耐寒性强的优点。多倍体草鱼的诱导机制如下图所示,其中a、b、c为成熟草鱼多倍体。多倍体草鱼在野外具有二倍体草鱼无法比拟的生存优势,若其大规模扩散到野外可能会带来生态危机。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倍体草鱼体内处于减数分裂I前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4个四分体
B.冷休克处理的作用机理可能与秋水仙素类似
C.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分析,三种多倍体草鱼中更适合投入生产的是c
D.成熟多倍体a和b一般是高度不育的,但c是可育的
1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着丝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着丝粒分裂,此时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
B.着丝粒都位于细胞中央时,细胞一定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C.着丝粒分裂后,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可能会加倍
D.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移向细胞两极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0、为探究在盐胁迫条件下,茉莉酸(JA)和乙烯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者分组处理萌发的水稻种子,各实验组加入等量的高浓度NaCl溶液,对照组加入等量清水,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 对照组 | 乙烯组 | 乙烯+JA合成抑制剂组 | JA组 | JA+乙烯合成抑制剂组 |
胚根长度(cm) | 9.0 | 4.8 | 9.0 | 4.8 | 5.0 |
A.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添加乙烯、JA及两种合成抑制剂
B.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添加一组NaCl溶液处理的对照组
C.乙烯可能是通过促进JA的合成间接抑制胚根的生长
D.乙烯对胚根生长的抑制可由JA合成抑制剂处理缓解
21、下列实验所采取的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
A.利用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胞壁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利用水浴加热促进DNA与二苯胺的显色
22、下列关于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常用湿热灭菌法对培养基灭菌
B.制作泡菜时,靠水封坛沿灭菌
C.接种环使用前后都需要灼烧灭菌
D.组培时可用酒精和次氯酸钠消毒外植体
23、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双层膜包裹的细胞自身物质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物质的过程。吸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首要发病因素,银否叶提取物(CBE)对COPD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机制是GBE通过降低细胞内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来促进细胞自噬,为验证上述机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 实验材料 | 检测指标 | 预期结果 |
对照组 | COPD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 PI3K蛋白含量 | ? |
实验组 | ? |
A.实验组应选用CBE+COPD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B.细胞自噬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该验证实验预期结果应为实验组PI3K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
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可使细胞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2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是活细胞产生的 ④酶都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RNA ⑥酶在代谢中有许多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都是生物催化剂
A.①②⑤
B.②③⑦
C.③⑤⑧
D.④⑤⑥
25、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图1是其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图2是培养液中不同碱基被其细胞利用的速率曲线,图3表示此动物细胞分裂时有关结构和物质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片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①细胞所处时期基因的转录水平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此细胞即将在下一时期移向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____;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___________(填序号)细胞中。
(2)在无突变情况下,图1中②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
(3)图2中,借助细胞对_____的利用速率,推测_________点,细胞正大量合成RNA,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若从培养液中取样,计算每一时期的细胞数与计数细胞的总数的比值,则可用于反映___________。
(4)图3曲线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___________;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DNA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需将曲线纵坐标的“n”与“2n”改为______与_______(写具体数值)。
26、细胞衰老时,细胞内蛋白质和RNA的总量均会下降。将一完整的烟草叶片,一半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另一半用水处理。放置暗处一段时间后,测得叶片中蛋白质和RNA的含量如图所示。请回答:
(1)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往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析出絮状物(蛋白质),但析出的蛋白质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结构变化。
(2)写出细胞分裂素在生产生活中的一项应用___________,写出蛋白质和RNA共有的一项生理功能_______。
(3)依据图中曲线得出的相关结论(两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7、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因素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细胞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结果 处理 项目 | 正常通气 品种A | 正常通气 品种B | 低氧 品种A | 低氧 品种B |
丙酮酸(umol•g-1) | 0.18 | 0.19 | 0.21 | 0.34 |
乙醇(umol•g-1) | 2.45 | 2.49 | 6.00 | 4.00 |
(1)黄瓜根系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_,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_____(能/不能)生成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_______________受阻。
(3)实验结果表明,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B_______(强/弱),其原因可借助下面的柱形图做出进一步解释,请根据品种A的柱形图在相应位置绘出品种B的柱形图,并标出对应数值.
_____
28、如图是大白鼠细胞内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其曲细精管细胞中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项目 | AQP7 | AQP8 |
多肽链数 | 1 | 1 |
氨基酸数 | 269 | 263 |
mRNA | 1500 | 1500 |
对汞的敏感性 | 对汞不敏感 | 对汞敏感 |
睾丸中表达情况 | 成熟的精细胞中表达 | 初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均能表达 |
(1)图示的生理过程是 ,在大白鼠细胞中可进行该生理过程的结构有 ,在图中方框内用“→”或“←”标出该过程进行的方向 .
(2)丁的名称是 ,它与乙有何不同? .
(3)图中甲的名称为 ,其基本单位是 .
(4)控制AQP7的基因中碱基的数目至少为 个(不考虑终止密码).
(5)大白鼠汞中毒后,对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的影响,哪一个更大些? .
29、下图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Ⅱ2的致病基因为A或a,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为B或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均可单独致病。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其他突变)。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B、b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
(2)若Ⅱ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她与一个和自己基因型相同的人婚配,子女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_________。
(3)若Ⅱ2与Ⅱ3生育了一个因X染色体上某一片段缺失而患先天聋哑的女孩,则该X染色体来自 _________(“Ⅱ2”或“Ⅱ3”)。
30、丛枝菌根是一种真菌,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丛枝菌根感染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比较了丛枝菌根感染对玉米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___________,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低温会导致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表格中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相关数据,可知丛枝菌根能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推测,在弱光照条件下适应能力更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被丛枝菌根感染的玉米”或“未被丛枝菌根感染的玉米”)。
31、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为该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由图甲可知,与_____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
(2)当环境温度为4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为_____mg/h。理论上预计,在温度为_____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已知乙图是在此温度条件下绘制而成的曲线,理论上分析,如果温度改变为45℃,图中b点将向_____移。
(3)乙图中用_____的量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图中c点表示_____。
32、图甲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乙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B点的生理状况与图乙中_____时相同,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哪些_____。
(2)图乙中,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为_____,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的时间段为_____。
(3)如图为探究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 mL,水滴位置在X处,恒温30分钟后,将针筒容量调到0.6 mL处,水滴的位置恢复到X处。若以氧气释放量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则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是_____mL/h,该数值比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低,原因是_____。
(4)假若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了光合作用的_____反应阶段。若对叶片中的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则在滤纸条(从上到下)第三位置的色素是_____。
(5)图乙中,经过一昼夜植物能否生长_____(能或不能)要想在一昼夜间让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更多,可以采取那些措施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