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云南昭通2025届高二历史上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50年,新中国政府先后开展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其主要目的是

    A.消灭私有制

    B.稳定全国物价

    C.建立公有制

    D.克服财政困难

  • 2、下图油画作品再现了一次会议的历史瞬间: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正在登船,远处东方的曙光暗喻了革命曙光的显现。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七大

  • 3、2023年12月24日,是长津湖战役胜利73周年,据中方战史记载,此役共歼敌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包括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混乱中翻车身亡,被时任美国的国务卿艾奇逊称之为“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败退”。据此可知,长津湖战役发生于(     

    A.解放战争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 4、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该外交方针旨在(     

    A.打破帝国主义外交封锁

    B.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C.联合第三世界反对冷战

    D.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 5、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的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这些石窟的修造(     

    A.体现儒、道、佛的融合

    B.由唐朝各民族的君、王所营建

    C.得益于佛教的广泛传播

    D.证明唐朝世界佛教中心的地位

  • 6、《秦汉与罗马》一文认为,“基层政权出天下”是秦汉能建成世界最早现代国家的原因。下列关于“秦汉基层政权”说法正确的是(     

    A.起源于秦朝并被后世王朝沿用

    B.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且可世袭

    C.标志着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D.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 7、于阗人尉迟乙僧工于绘画,他将于阗技法融入中原画技,将“凹凸画”引入长安,使唐朝的绘画艺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唐朝的时代风貌是(     

    A.兼容并包

    B.全面繁荣

    C.文化领先

    D.民风活泼

  • 8、梁启超曾批评李鸿章:“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为此,他主张(       

    A.变革中国政治体制

    B.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维护清廷君主专制

    D.宣传经世致用思想

  • 9、清朝雍正皇帝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 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奏折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该制度(     

    A.保证了政令畅通

    B.完善了选官制度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加强了君主专制

  • 10、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张桂梅等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他们的共同精神品质是(     

    A.公平竞争

    B.英勇斗争

    C.勤俭节约

    D.求实奉献

  • 11、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其用典出自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流民南迁。这一历史现象客观上(     

    A.消除了中原地区的民族矛盾

    B.确立了户口南多北少格局

    C.推动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D.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繁荣

  • 12、隋朝统一后,关中等北部地区人口激增,仅依靠陆路转运使粮食供应紧张,迫切需要扩大水上交通线,促进贸易往来。由此可知,隋代的大运河(     

    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加强了朝廷对全国的统治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改变了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

  • 13、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在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B.诸侯纷争逐渐激化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D.夷夏矛盾彻底解决

  • 14、考古发现,江浙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在挖掘出大量极具地方特色文物的同时,均有作为祭祀礼器的玉琮出土。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A.兼容并蓄

    B.多元一体

    C.和谐共存

    D.天人合一

  • 15、“清廷虽覆,而我竟陷于为列强殖民地地位矣”,“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也”。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利于

    A.结束清朝专制统治

    B.反对军阀复辟帝制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稳固抗日民族阵营

  • 16、辽国的契丹族原本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南北面官制实行后,辽统治者仿照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其中契丹大字就是“以隶书之半增损之”而成。这说明,南北面官制(     

    A.推动了契丹文化的发展

    B.具有鲜明的奴隶制特色

    C.促进了契丹民族的全盘汉化

    D.缓和了契丹与汉族矛盾

  • 17、某事件明确推翻了“天圆地方”的推测,也预示着任何陆地只要不封冻,便可驾船前往。该事件(     

    A.最先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B.打通了欧洲与亚洲的新商路

    C.得到了英国王室的经费支持

    D.开启了人类的首次环球航行

  • 18、蒋廷黻说:“道光年间(1821—1850)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当放弃。”文中“放弃所不当放弃”指的是(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B.允许通商口岸设厂

    C.接受协定关税

    D.开放五口通商

  • 19、据北洋政府的统计,1912年全国产业工人约 66 万人,至 1919年已增至 200 万人,于是在1919年“六三”斗争中他们便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长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据此可知,“六三”斗争(     

    A.大力传播了资产阶级文化

    B.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C.开始具备新民主主义特征

    D.使大众文化素养普遍提升

  • 20、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后《人民日报》迅速予以转载,带动各地党报纷纷转载,从而形成了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日报》的这一行为(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内的影响

    B.营造了利于改革的舆论环境

    C.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发生重大转移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21、原始社会后期,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握了社会财富,该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男女体能差异日益扩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男子制造工具能力增强

    D.男女成员贫富分化

  • 22、明代设立“三司”管理地方,由承宣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刑狱,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三司互不隶属,重大事宜须由三司共同讨论,形成决议,上报中央。由此可知,明代“三司”制度(     

    A.造成了地方机构臃肿

    B.改变了省的基本格局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D.有效杜绝了腐败现象

  • 23、秦汉驰道制度规定,非经特许,任何人员不能穿行中央三丈的“天子道”。到汉宣帝时,出现平民“以其罪罚之轻”,公然违反驰道禁令的现象,至汉平帝时废止这一规定。这一变化客观上(     

    A.导致了天子权威的衰落

    B.推动了道路交通政治化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有利于商业交往的发展

  • 24、阳明心学主张“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认为求“理”不在“格物”,而在“致知”,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守仁(     

    A.否定传统的伦理道德

    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主张应向外探究万物

    D.提倡工商皆本的理念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中共抗日通电: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要求筑成________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

  • 26、郑和下西洋:15世纪前期______七次率船队出海,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郑和下西洋是 _____________,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但是其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________,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 27、唐朝加强皇权的中央官制是___________

  • 28、三教并行:魏晋南北朝时,_____________三教并行;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_______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 29、________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战斗。北洋水师在战斗中全军覆没。

  • 30、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

    (1)背景: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2)措施

    ①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

    ②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3)意义

    ①到________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②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 31、海峡两岸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_____》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2)_______年11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共识,后被称为“_______”。

    (3)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_______、台湾海基会董事长_______在新加坡举行会谈。_______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民间交往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4)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______________》,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_______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_______”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5)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___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 3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俄国十月革命后____________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关》系统介绍了 ___________________

  • 33、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1912年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________

    ③1914年5月公布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1914年底公布《________

    ⑤1914年8月接受“二十一条”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 34、________军队趁机侵占中国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读图旨要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支援,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抵柱的作用。

    问题导引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抵柱的作用?

  • 36、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评价科举制度

  • 37、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组织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对中国为革命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这一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及时召开了什么会议进行纠错和调整大政方针?这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总方针?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 38、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

  • 39、问答题:

    19世纪50年代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试述这一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