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云南昭通2025届高二历史上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 2、“郡县政令受制于中央,郡县守食不世袭,视实际服务成绩为任免进退,此为郡县制与宗法封建性质决然不同之点。”材料意在强调郡县制的设立(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消除了宗法观念

    D.推动了经济发展

  • 3、1910年,川东道、重庆府举办第一次工商劝业会(赛宝会) “征集川东属之物品陈赛于南郊”,售货总额28万两。赛会选送重庆鹿蒿厂的玻璃器皿、江津的花麻布、璧山的蜀锦参加南京举行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这一活动的举办(     

    A.得益于民国政府鼓励商业的政策

    B.促进商业活动向近代化发展

    C.利于列强对川东地区的商品倾销

    D.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

  • 4、1977年湖南全省水稻总产量只有1634.8万吨,1978年却很快超过了2050万吨,1983年超过2300万吨,2009年突破2600万吨。这些变化反映了(       

    A.中国超级杂交水稻提高了作物产量

    B.所有权变革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C.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D.湖南农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 5、1895年强学会成立后,参会的有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精英,有袁世凯、聂士成等新军将领,甚至翁同稣、张之洞等身任军机大臣或地方督抚要职的高层官僚也成为会员和赞助人,一些以保守著称的人士也开始出现态度上的新变化。这表明(     

    A.体制创新的有利因素增加

    B.维新派与封建官僚已达成妥协

    C.救亡图存已成为各界共识

    D.社会各阶层共同推进制度革新

  • 6、杭州亚运会的奖牌“湖山”将良渚文化的精美方形玉琼和圆形的奖章融为一体,体现了鲜明的良渚文化特色,而考古学证明中原地区无论早期的仰韶文化还是后来的龙山、二里头文化,都不精于玉器,多事彩陶、青铜文化为主,这表明(     

    A.良渚文化与中原文化没有发生碰撞

    B.良渚文化比中原文化发达许多

    C.良渚的文化是中原文化所不及的

    D.中华远古文化具有多元一体性

  • 7、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     

    A.表明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

    B.反映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

    C.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D.折射出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 8、下列组合与西周相关的是(     

    ①钻燧取火                 ②鲧禹决渎             ③盘庚迁殷             ④武王伐纣

    ⑤内外服制                 ⑥青铜文化             ⑦共和行政             ⑧三家分晋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⑥⑦

    D.⑥⑦⑧

  • 9、史书记载国力雄厚,财政充裕却亡国的政权是(     

    A.汉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 10、明代文学家李梦阳评价唐宋文学时认为:唐诗好在具有形象性,而宋人作诗,只言理性,不述形象。他甚至认为“诗死于宋”。李梦阳在此(       

    A.质疑程朱理学的地位

    B.强调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C.主张诗风应师法唐朝

    D.认为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

  • 11、商汤灭夏之后,称颂禹“久劳于外,有功于民”,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周武王灭商之后,封武庚(纣王的儿子)于朝歌(今河南淇县),以主殷商的祭祀。汤武旨在(     

    A.减少政局动荡

    B.确立君主集权

    C.构建政治认同

    D.形成官僚政治

  • 12、对于户部官员的任命和吏员的参拨,明太祖曾作出重大决定:即在任用户部官员和吏员时实行地域(苏松江浙)回避,在任用苏松江浙人时实行部(户部)回避。这种双回避制度成为明代定制,历经二百余年而未有更改。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明代(     

    A.江南成为赋税重要来源

    B.体制建设提升行政效率

    C.八股取士制度弊端丛生

    D.官员贪腐现象日益严重

  • 13、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在亡国灭种的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甚至连军阀、地主和大资产阶级营垒也有分化的可能。这一观点旨在表明,中共(       

    A.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联合国民党进行国民大革命

    C.全面抗战路线基本形成

    D.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4、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下(       

    A.形成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各等级之间可以相互牵制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 15、公元前385年,秦献公夺取政权,通过改革,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即位,他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发生上述事件的诸侯国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16、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四月戊子,于“邺城毁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魏所受汉传国玺’。”另据考古发现,北魏迁都洛阳后其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治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C.统治者注重强化政权的正统性

    D.实行民族平等与团结政策

  • 17、下图是1949年发行的中国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在这张60亿圆的钞票上,印有“折合金圆券壹万圆”字样,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A.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B.国民党政权面临统治危机

    C.解放战争已经具备反攻条件

    D.商业繁荣货币需求量增加

  • 18、1960年,广东农民人均食用油月消费1.5两。洲心公社对农业生产管理进行了探索与创新,率先实行“超产奖励责任制”,被称为“洲心经验”,在全省推广,并上报中央。这种探索是为了(     

    A.全面推行农业合作社

    B.打破人民公社化体制

    C.解决农村的经济困难

    D.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

  • 19、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原因是(     

    A.大运河开通

    B.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成为唐朝的政治中心

  • 20、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机构官员品极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这一机构是

    A.唐朝的尚书省

    B.元朝的中书省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 21、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国家战略方式重构区域发展蓝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反映了中央政府(     

    A.始终坚持“和平统一”原则

    B.开始注重维护国家安全

    C.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D.力促港澳之间交流合作

  • 22、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派周干、胡概、叶春等人巡抚南直隶,使其正式以“巡抚”之名巡视地方,“设巡抚自此始”。所谓“巡”,就是代表中央和皇帝去“分巡天下”;所谓“抚”,就是代表中央和皇帝去“安抚”“宣抚”地方。由此可知,明朝设立巡抚旨在(       

    A.惩治地方腐败官吏

    B.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C.强化中央的控制力

    D.构建政权政治认同

  • 23、下表反映了秦统一后所立石刻中部分文字出现的次数。由此可推知,秦朝(     

    仁/孝

    良/文

    2

    4

    9

    1

    9

    A.皇权专制统治具有一定随意性

    B.重视当时社会秩序的构建

    C.政治体制的建设仍需不断完善

    D.奉行“外法内儒”统治政策

  • 2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井田制的逐渐瓦解

    D.铁农具的使用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政治制度

    (1)特点:基本沿袭________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________的管理系统。

    (2)猛安谋克制度: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 26、面对广州外海的鸦片走私,________皇帝特命湖广总督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________海滩公开销毁,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________的决心

  • 27、宗法制是用__________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 2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_______、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_______的步伐。“______________”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_______人士和_______等也恢复了名誉。国家还改正了错划_______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

  • 29、这一时期,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外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末实行海禁和__________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30、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_______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________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

    (1)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________

    (2)1914年5月公布的《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

    (3)同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________

    (4)________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4年8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力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________”要求。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 31、中共八大:____年中共八大召开。中共八大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变为先进的_________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_______

  • 32、政治

    (1)________: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________”,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________: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因“________”,蒋介石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回东北,因其不能满足日本侵略的要求,日本策划________将其炸死。

    (3)________:1928年底,________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________上基本统一全国。

  • 3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人民一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很多科技领先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倍感自豪荣光。请完成下列图表。

    时间

    人物

    成就或地位

    东晋

    “书圣”

    北朝

    贾思勰

    《   ②   》

    西晋

    《禹贡地域图》

    唐朝

    孙思邈

    《   ④ 》

     

     

  • 34、完成下列填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地主阶级

    a.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开办译馆,编译书籍,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魏源在《 ______ 》一书中提出了______的思想。

    b.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领导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资产阶级

    a.维新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 ______ 》,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 ______ 制度。

    b.革命派: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建立__________阶级共和国,即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制度。

    c.激进民主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高举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旗帜,主张深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__________主义。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已经深刻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步伐大大加快。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

    (2)在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今天,全球范围内却出现了一个反全球化的浪潮,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经常可以从电视上看到在一些经济领域的国际会议进行期间,经常有很多反全球化的示威涛行。怎样认识全世界有许多人反对全球化?

    (3)面对全球化,我们怎样该怎么办?

     

  • 36、反佛和灭佛的代表?原因是什么?

  • 37、有人说,一部中共的历史,就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不断创新的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建立至今,形成了哪些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2)20世纪40年代形成的理论成果通过哪些文章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该理论的精髓或灵魂是什么?

    (3)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理论成果对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最大突破是什么?该理论

    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4)进入新世纪,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的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5)结合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 38、阐述《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

  •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的新旧世界的剪影(局部)

    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各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裁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