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四川甘孜州2025届高三化学上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1题,共 5分)
  • 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制备少量氧气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I.明矾石的主要成分是K2SO4·Al2(SO4)3·2Al2O3·6H2O,还含有少量Fe2O3杂质,可利用明矾石制备氢氧化铝。

    (1)已知明矾石脱水后要硫化,化学方程式为2Al2(SO4)3+3S2Al2O3+9SO2,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若生成1 mol Al2O3,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

    (2)证明废渣中含有Fe2O3 的化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II.镁铝合金(Mg17Al12 )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可在氩气保护下,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Mg、Al 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Mg17Al12 + 17H2=17MgH2 + 12Al ,得到的混合物Y(17MgH2 +12Al)在一定条件下可释放出氢气。

    (3)熔炼制备镁铝合金(Mg17Al12)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6.0 mol·L-1 HCl 溶液中,混合物Y 能完全释放出H2。1 mol Mg17Al12 完全吸氢后得到的混合物Y 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已知:MgH2 + 2HCl = MgCl2 + 2H2↑)

     

  • 3、为了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为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_______(填“高”或“低”)。

    (3)物质中的_______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_______能释放出来。

    (4)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_______(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 4、10.5molCH4_________个电子。

    2)下列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

    A NaCl溶液   B铁丝 C稀硫酸   D熔融的氢氧化钠 E 盐酸 F 硫酸

    3)同温同压下,甲容器中HCl气体和乙容器中的NH3所含原子个数相等,则甲乙两容器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4)现配制500ml 0.3mol/L稀硫酸溶液,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49%,密度为1.5g/cm3的浓硫酸 _________ml

    5)①20℃、101kPa下,1g氢气和14g氮气的体积相同;

    ②常温常压下,16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8NA

    0.1L 0.5mol/LCH3CH2OH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数为0.3NA

    ④常温常压下,28gCO的体积大于22.4L

    ⑤分子总数相等的NO2CO2,所含氧原子数均为2NA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5、20031223日,川东北某天然气矿井发生特大井喷,含有大量硫化氢的天然气逸出,造成24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可溶于水,有可燃性,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事故发生后,若及时采取对逸出气体点火燃烧的措施,可以减少对人员的危害和死亡。写出逸出气体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________

    (2)用点燃的方法可除去H2S气体,但生成的二氧化硫又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

    (3)专家提醒:发生H2S气体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离开现场。这利做法的理由是________

    (4)“井喷事故发生后,村民虽已闻到弥漫在空气中的臭味,但直到几小时后,村干部通知他们迅速撤离,才意识到危险。对此,你对学习化学知识有何感想:________

  • 6、Ⅰ.恒温恒容下2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 xC(g)2D(s)2 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1.2 mol/L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A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x________

    3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________(填各项代号)

    A.压强不再变化

    B.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C.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Ⅱ.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2(g)+B2(g) 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4mol·L—1c(B2)=0.1mol·L—1c(C)=1.6mol·L—1

    1若反应开始时,反应容器中未加入B10s后达到平衡,则10s内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2A2B2C的初始浓度分别用abc表示(mol·L—1),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 a的取值范围是 

     

  • 7、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Fe(s) + CO2(g) FeO(s) + CO(g),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t1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__________v逆(填“>”“<”或“=”); 4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__________v逆(填“>”“<”或“=”)。

    (2)4min中内,用CO2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等于___________

    (3)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减慢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降低温度

    ②减少铁粉的质量

    ③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④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

    (4)下列选项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①v(CO2) = v(CO)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O2的同时生成n mol CO   ③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8、已知钠、氯及其化合物有如下转化关系,请按要求填空:

    (1)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Na2O2__________色的粉末,Na2O2的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____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氯气的制备实验中,多余的氯气应用_______________ 溶液吸收。

    (4)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新制的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 9、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1)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riedrich Wohler)首次用加热的方法使无机物氰酸铵转化为有机化合物尿素。已知氰酸铵在热水中就能发生分解,尿素加热至分解,分解时均产生氨气。

    ①氰酸铵属于_______化合物(选填“离子”或“共价”)。

    ②鉴别氰酸铵和尿素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

    (2)液氨是富氢物质,是氢能的理想载体,利用合成氨可以实现储氢和输氢。合成氨时,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历程如下表(*表示吸附态):其中,的吸附分解反应速率慢,决定了合成氨的整体反应速率。

    化学吸附

    表面反应

    脱附

     

     

     

     

     

     

     

     

     

    ①采用液化空气分离的方法可获得原料气中。先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_______

    ②高温高压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已知参加反应生成放出的热量。则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实际生产中,原料气中物质的量之比为1∶2.8。试分析说明原料气中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整体反应速率的原因:_______

    (3)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氨气与二氧化碳可以合成尿素。试写出氨气与二氧化碳生成尿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10、33.3g某金属氯化物MCl2中含有0.6molCl-,则

    (1)该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

    (2)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 11、某同学欲探究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铁、铜反应的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在常温下,分别向盛有等量铁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浓硝酸④稀硝酸,能观察到发生明显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

    (2)先将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X持续通入如图装置中,一段时间后再将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Y也持续通入该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包括_____

    a.通入X气体后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

    b.通入X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通入Y气体后有沉淀产生

    d.通入Y气体后沉淀溶解

    e.通入Y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3)若将(2)的Ba(OH)2换为氢硫酸,则通入X气体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将过量的铜置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

    ①反应后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②生成的NO2可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该反应有0.6NA个电子转移,则被氧化的N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三、实验题 (共1题,共 5分)
  • 12、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

    第一小组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其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Ⅰ.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Ⅱ.H2SiO3难溶于水。

    实验药品: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硝酸、硅酸钠溶液。

    [探究过程]

    (1)第一小组为比较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以图中装置进行实验:

    ①烧杯C中现象为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预期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小组设计了下图装置来验证卤素单质的氧化性,A、B、C三处分别是蘸有溴化钠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湿润的红色纸条。

    ①写出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预期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共1题,共 5分)
  • 13、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K2SO4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测得Al3+的浓度为0.2 mol∙L−1,加入等体积0.6 mol∙L−1BaCl2溶液恰好使SO完全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K+的浓度为___________

    (2)某固态化合物X受热分解的反应为:XA↑+B↑+C↑,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测得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X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将V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于0.1L(密度1g/cm3)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 g∙mL−1,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HCHOH2O216.5 g,用电火花引燃烧,使其完全燃烧,再将燃烧后的气体用Na2O2充分吸收,Na2O2增重8.5 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mol

    (5)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_____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五、解答题 (共2题,共 10分)
  • 14、以废铁屑(含少量Fe2O3、FeS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流程示意图如下。(已知:FeSO4·7H2O晶体受热易失水。)

    (1)H2SO4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

    (2)酸浸时间对所得溶液的成分影响如下表所示。

    酸浸时间

    1min

    30min

    用KSCN溶液检验

    变红

    未变红

    变红

    ①1min时检验,溶液变红,说明所得溶液中含有_______

    ②30min时检验,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未变红的原因_______

    时检验,溶液复又变红,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   

    ④操作X是_______

    (3)测定所得硫酸亚铁晶体中的含量,步骤如下:

    Ⅰ:称取ag硫酸亚铁晶体样品,配制成100mL溶液。

    Ⅱ:取出溶液,加入适量稀硫酸,滴入bmol·L-1溶液,至反应完全共消耗溶液cmL。

    ①Ⅱ中氧化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计算硫酸亚铁晶体样品中的质量分数_______

  • 15、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条件下反应:,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测得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从_______

    (2)某同学记录了1~12分钟内物质的量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3

    6

    9

    12

    物质的量(mol)

    0.10

    0.50

    0.70

    0.75

    0.75

    反应速率变化最大的时间段为_______;原因是_______

    A.0~1       B.1~3       C.3~6       D.6~9

    (3)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编号);

    A.反应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B.混合气体的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消耗,同时生成

    D.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4)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当电极a为Zn,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溶液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若初始时两电极质量相等,当电路中有通过时,两极的质量差为_______g。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题
四、计算题
五、解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