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下列物质中 ①盐酸②NH3③Zn④CCl4⑤高锰酸钾⑥石墨⑦熔融 NaCl⑧KHSO4 溶液⑨NH4Cl 固体⑩Na2O⑪CO⑫氨水⑬Ba(OH)2⑭KFe(SO4)2
(1)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下同)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用①和③制备 H2,另一同学认为可以用⑧代替①,理由是____________(用适当的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
(5)⑭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三种离子,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将⑭与⑬以物质的量之比为 2:3 在水中反应,可以得到两种沉淀,请完成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现有以下物质:①石灰乳;②氯气;③固体;④熔融
;⑤
胶体;⑥铜;⑦
;⑧稀醋酸。
(1)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上述物质中属于能导电的电解质是________。(填序号)
(3)向①中通入②制漂白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________ (填化学式)。
(4)在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
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
胶体。写出制备物质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应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中,电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直接提供电能的反应一般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_______。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C.灼热的炭与 CO2反应
D.H2与 Cl2燃烧反应
(2)将纯铁片和纯铜片按图甲、乙方式插入100 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铁片质量减少
D.甲、乙两烧杯中c(H+)均减小
②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_______乙(填“>”、 “<”或“=”)。
③请写出甲、乙中构成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电池工作时,溶液中向_______极(填“正”或“负”)移动。当甲中溶液质量增重 27g时,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
④若将甲中的稀硫酸换为浓硝酸,则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图丙为甲烷氧气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电解质溶液的溶质是 KOH。通甲烷一极是电池的______极发生_______反应。
5、钠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学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少量的钠保存在___________中,如果露置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钠很活泼,一定条件下,它能置换出TiCl4中Ti,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Na2O2属于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可用蒸馏水检验Na2O中混有少量Na2O2,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含有Na2O2的现象:___________。
(4)热稳定性:NaHCO3___________(填“>”或“<”)Na2CO3,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验证,试管B中应装入的固体是___________。
(5)1 mL 0.1 mol·L-1 NaHCO3溶液与1 mL 0.01 mol·L-1 Ca(OH)2溶液混合产生CaCO3白色沉淀。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生成CaCO3的反应过程:___________。
②同学们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验证上述反应过程,请将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ⅰ.取1mL0.1mol | 无明显现象 |
ⅱ.向上述溶液中滴加________ | ___________ |
6、某市对大气进行检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u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烧、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
②N2(g)+O2(g)=2NO(g) ∆H=+180KJ/mol
CH4可用于燃烧脱硝,CH4(g)+4NO(g)=CO2(g)+2N2(g)+2H2O(l) ∆H=____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NOx和CO的生成及转化
①已知气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 2NO(g) ∆H>0。汽车启动后,气缸温度较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知反应的∆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的污染,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 N2O4(g) ∆H=-57.20KJ/mol达到平衡。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减小NO2的浓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NO2的浓度 D.升高温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密闭容器中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N2O4)=0.0120mol/L(已知2NO2(g) N2O4(g)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40/3)。计算平衡时 NO2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7、仔细阅读材料,应用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1)磷及部分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如图所示。
①步骤Ⅰ为白磷的工业生产方法之一,反应在1300℃的高温炉中进行,其中的作用是除去
,焦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步骤Ⅲ中,反应物的比例不同可获得不同的产物,除
外可能的产物还有__________;
②不慎将白磷沾到皮肤上,可用,溶液冲洗,根据步骤Ⅱ中的守恒关系可判断,
所能氧化的白磷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2)次磷酸()及其钠盐(
)均可将溶液中的
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次磷酸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②利用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
8、铁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实验室常用的试剂。
(1)利用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①下列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在氨水中滴加氯化铁浓溶液
C.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②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
③区别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绿矾(FeSO4·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主要成分,也是中学化学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亚铁盐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变质。
①检验绿矾是否变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②甲同学取2mL稀硫酸酸化的FeSO4溶液,加入几滴H2O2溶液后,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H2O2可将Fe2+氧化。FeSO4溶液与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该同学在2mL用稀H2SO4酸化的FeSO4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H2O2溶液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
9、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探究原电池原理并应用原电池原理制作多种电池,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Ⅰ.用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为电流计。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的均减小
d.乙中电流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e.乙溶液中向铜片方向移动
Ⅱ.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则:
(2)溶液中移向_______电极(填“a”或“b”)。
(3)反应结束后溶液碱性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b极通入气体为_______,a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
(5)若把上述电解质溶液改为稀硫酸溶液,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6)高铁酸钾()不仅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剂,高铁电池的研制也在进行中,模拟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碳电极周围出现红褐色沉淀。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10、钠是一种非常活泼、具有广泛应用的金属。
(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钠在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2)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可由金属钠生产。某汽车安全气囊内含
、
和
等物质。
ⅰ.当汽车发生较严重的碰撞时,引发分解
,从而为气囊充气。产生的Na立即与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ⅱ.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释放的热量。
起冷却作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ⅲ.一个安全气囊通常装有,其完全分解所释放的
为___________mol。(保留两位小数)
(3)工业通过电解NaCl生产金属钠:,过程如下:
已知:电解时需要将NaCl加热至熔融状态。NaCl的熔点为801℃,为降低能耗,通常加入从而把熔点降至约580℃。
①把NaCl固体加热至熔融状态,目的是___________。
②粗钠中含有少量杂质Ca,过程Ⅱ除去C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11、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断裂1 mol H—H键吸收436 kJ能量,断裂1 mol Cl—Cl键吸收243 kJ能量,形成1 mol H—Cl键放出431 kJ能量。
H2+Cl2===2HCl的化学反应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1 mol H2和1 mol Cl2反应生成2 mol HCl是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反应。
(2)用电子式表示出HCl的形成过程 。
12、金属铝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制备铝单质______。
(2)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如图为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①该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铝热反应在工业上用于冶炼______金属(填编号)。
A.强还原性 B.难熔性 C.易导电 D.活泼
③反应结束后,从沙中取出生成的固体物质,有同学推测该固体是铁铝合金,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此固体中含有金属铝: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______,当观察到______现象时,证明固体中含有金属铝。
13、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常用的物理量,请完成以下有关计算。
(1)2mol水中含有_______ mol氢原子。
(2)在0. 5mol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_______个。
(3)标准状况下,11. 2L氖气中含分子的物质的量 _______mol。
(4)11. 2g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L。
(5)含0. 4molAl3+的Al2(SO4)3中所含S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
(6)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32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_______ 。
(7)9. 8g硫酸溶解在水中配成100mL溶液,则H+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
14、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氯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e为钾盐,当e作氧化剂时,理论上可被直接还原为___________(填标号),检验e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
A. B.
C.
D.
(2)实验室用与a的浓溶液反应制取b,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c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高效的绿色消毒剂,对酸性污水中的也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其反应原理为
(部分反应物和产物省略,未配平),请将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__。
(4)d见光易分解,见光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用b可以制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在潮湿的空气中起漂白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工业废铁屑制备食品添加剂,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
(1)溶液C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酸浸”时需加入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请写出该过程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灼烧”操作应选择下列哪一种仪器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4)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溶液B中含有和
___________。
(5)下图为某浓度溶液放置在空气中时的色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溶液的颜色越深,色度越大)。其中在
时加入了一定量的维生素C溶液。则维生素C使溶液色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
(6)该实验需要用到溶液
,现用固体
进行配制。
①配制时需用托盘天平称量___________固体。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容量瓶经蒸馏水洗涤后,有少量蒸馏水残留,不影响使用
B.容量瓶在实验室可用于存放试剂
C.配制时,固体溶解后,立即用玻璃棒引流至容量瓶中,然后缓慢加水至刻度线
处,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则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E.称取的固体中若含有
杂质,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邮箱: 联系方式: